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四大菩萨分别掌管什
四大菩萨一般指: 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以智慧闻名。 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右胁侍,以大行闻名。 观音菩萨-既为阿弥陀佛左胁侍,又以大慈大悲闻名,在人间以千手千眼不遗余力地救度苦难众生。 地藏菩萨-救度一切有情,直至地狱尽空,以大愿闻名。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出世前娑婆众生之救世主。 在弥勒佛时代尚未来临以前,释迦牟尼佛与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会以佛法济度众生。 观音菩萨以慈悲闻名,常以各种化身救济世人苦难,广受世人尊敬。而地狱的众生,就由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愿意牺牲自己,而不立即成佛的地藏王菩萨救度。一般常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合称四大菩萨。 中国有四大菩萨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 阿弥陀佛的另外一位胁侍:专修念佛法门的大势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示现为代表神通力、现愤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智慧第一 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行力第一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愿力第一 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慈悲第一 最早记录新罗僧地藏事迹的历史文献是《九华山化成寺记》。此文载,唐玄宗开元(-)末年,“乡老胡彦”曾请僧檀和尚至九华山开演佛法,广度男女有情,但为时豪所嫉,官府于是焚其居,废其教。 当此之时,新罗僧金地藏渡海入华,并来至九华山,就“面阳而宽平”的谷中之地“岩栖涧汲”,虔诚行道修习。不久,金地藏在南陵人俞荡等帮助下,写成四部佛经归山供养。此后几十年中,足不出山,“迹绝人里”,在石洞中昼夜闭目端坐,修禅入定,以白土和米烹煮而食。 至德初(),有青阳人诸葛节等人入山,至于深处,见和尚苦行若此,不忍失声哭泣,并发愿“出帛布买檀公旧地,伐木筑室,建成禅宇,请其居之。”建中(-)初,郡守张严仰藏师高风,厚加施舍之外,又奏请朝廷敕赐新额,是谓“化成寺”。此后,富商大族倾财以献之,牧贤豪右合礼而敬之,新罗僧俗也追风渡海投其门下,礼而师之。至此,化成寺广宇崇崇,僧徒济济,俨然一大名刹。 尽管如此,金地藏和他的众多弟子仍然过着清苦的修习生活,“夏则食兼土,冬则衣半火,无少长畬采薪自给”。岁中,地藏本人自领一徒移居南台,亲手编织麻衣,“其重兼钧”,既当衣穿,又当被盖,除此之外便一无所有了。此外,地藏又于寺内放生池旁建台,安置四部经于其上,终日焚香,味其深旨。贞元十年()夏,地藏坐灭于本寺,时年九十九岁。 《宋高僧传》中又有地藏传,实据《化成寺记》而作,故文多类同,唯将卒年讹为贞元十九年而已。《佛祖统纪》指地藏为成都静众寺金和尚无相禅师,清代仪润所撰《百丈清规证义记》称地藏“姓金,号乔觉”,这些都是无典无据之说。 传说金地藏入寂时,颇多瑞兆,其一是寺钟坠地,堂椽三坏,预告师之将灭;二是寂后按坐势敛于函中,三年后开函入塔时,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正符于“菩萨钩锁,百骸鸣矣”的经文;三是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 当地僧俗根据金地藏生前的事迹与死后的祥瑞,把他神化为佛经所说的地藏菩萨应世,对其住过的化城寺寺宇文物、肉身塔等加以保护,进行供奉。这样,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信仰的专门道场宣告开始形成,这无论是从唐代的社会政治形势还是中国佛教发展形势来看,它的出现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并不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唐代玄奘法师所译的《地藏菩萨十轮经》。地藏菩萨成了释迦佛灭后、弥勒佛未生前这一时期内来到人世间执行教化众生任务的“特使”,因此具有比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更大法力和福德的菩萨,因此不仅在平民百姓中,而且还在帝王将相、豪族巨富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九华山地藏菩萨信仰的专门道场在中晚唐相交之际形成后,又经过宋、元、明、清各代的扩充、增建,更加兴旺发达起来。特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道场发展到了鼎盛时代。这与帝王的护法“功德”是分不开的。明清两代帝王护持,在蒙恩承泽的全盛时代,九华山寺庙发展至三百余所,僧众四、五千人,晨钟暮鼓、早诵晚唱、香烟纸火,四时不绝。又传说农历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分别为地藏生日、传道日,因此,每年但逢此两个日子,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便成群结队,络绎于途,进山后,僧寮容纳不下,于是便随地坐卧,自肉身塔殿至山门,摩肩擦背,几无隙地。因此诸端,俗称九华山为“佛国仙城”,诚不过分。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化城古寺“化城”一名寓意弘深,来历不凡,源于《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妙法莲华经》被称为经中之王,是大乘佛法一乘了义最高经典,用出污泥而不染之高洁莲花,比喻哲理宏富、概括辩证之深妙佛法。荷池中有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之芙蓉,皖南地呈雄奇俊美、涵义无穷之九华,其象征意义何在?有历史、现实为证:高僧、菩萨借机示现,皇帝、官吏皆趣风雅,文人墨客挥毫吟咏,普通游客以瞻为荣。 释迦牟尼佛在《化城喻品》中作了一个譬喻:有一队人前去远地求取珍宝,由于道路艰险、旷绝无人,加之疲惫不堪、心中怖畏,因而中路懈退,要打退堂鼓。带队“导师”甚感惋惜,为了众人利益,大开方便之门,即施神通力,在前方化现一城,“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稳。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稳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佛陀接着解释说:”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吾)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盘。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盘,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要修大乘道,最后得成佛,必须勤苦修,经历三大劫”。那些意志薄弱者,听后会心惊胆战,产生犹豫、退却,甚至溜之乎也。为了这些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才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说。只有听到几生、甚至当生即可成就时,那些乐衷于小法小乐者才肯修行。池中荷花、九朵芙蓉、妙法莲华,这共同的象征浅显但并非易懂,“化城古寺”屹立莲花中心,千二百余年来饱经风霜,其“苦心”又得到多少人理解呢? 天台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在九华山中心,北依白云山,南对芙蓉峰,西为神光岭,东有东悬崖,四山环绕如城。古人有诗赞曰:“内外峰围涌玉莲,过桥崖塔迥诸天。”为九华山开山祖寺,著名丛林,依山而建,前后四进,随地势逐级升高,古朴庄严,气宇轩昂。《九华山志》记载:唐至德二年(年)青阳人诸葛节等建寺,请金地藏居住、修行。唐建中二年(年)辟为地藏道场,皇帝赐额“化城寺”。明宣宗、神宗,清康熙、乾隆帝,均亲书匾额并赐金修葺。寺多次毁于兵火,现除藏经楼为明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清代建筑。寺内藏有经藏古籍、明代谕旨等珍贵文物。 旅游服务上九华山游览的路线,一是搭乘长江航船至芜湖或贵池,改乘汽车直达九华街。贵池磁口港至九华街52公里,芜湖至九华街公里。从安庆也有班车通九华山,路程约公里。轮渡载车过江,旅客不用自己摆渡。二是从南京乘火车到铜陵市,改乘汽车直达九华街,92公里。三是从杭州乘汽车至黄山,从黄山转乘汽车至九华山。从合肥前往,路程约公里,亦有班车可通。交通还算方便。 九华山的管理工作,几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九华管理处,统管全山的资、源、规划、开发、保护、旅游接待等工作,并鼓励当地人家庭办旅社。现在宾馆、饭店、旅社床位数千张。较好的旅馆,在九华街有九华旅社、九华山2所、佛教协会招待所;东崖宾馆,中国国际旅行社都设在东崖宾馆内;中闵园有九莲社;祗园寺有祗园寺招待所;天台有天台招待所等。 游览九华山最好的季节是3月至11月。 特产有九华云雾茶、黄精、天竺筷、纸扇等。以山笋、冬菇、野菜为原料做的“九华素食”,很受游客欢迎。 九华山肉身菩萨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金乔觉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九华山肉身宝殿金地藏像金乔觉(—年),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中国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皆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唐至德二年(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金乔觉声闻遐迩,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唐贞元十年(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殿宇。咸丰七年()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年殿宇重修。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年和年又两次重修。 该寺殿宇宏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内汉白玉辅地,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里面置放三级石塔,内藏金地藏肉身。每层木塔有佛龛供地藏菩萨佛像。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面站着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全寺建筑面积平方米。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有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塔东侧有明刻松枝花石碑《地藏圣迹碑记》,为明万历年间刘光复所撰写。与塔基相平处横一巨石,似人工洞顶,南面横刻“磐石常安”四字;北面刻着“神光异彩”四字。 殿前四周回廊上方雕栋画梁,其仙鹤、麋鹿、牡丹等珍禽异卉雕饰,鲜艳夺目。立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对联,北边是:“誓度群生离苦趣,愿放慈光转法轮”楹联。南边两联,一曰:“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另一联曰:“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极天高海月升”。两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表示僧尼心目中依靠地藏、修到“福慧”。殿宇面阔三间,进深16米,地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宝塔基,上矗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五十六肉身殿外景尊大小不一,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南北前后均供奉金地藏像。肉身殿内有塔,构造罕见。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不分昼夜,终年灯火长明。 塔北门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横匾,写的是地藏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晨曦中,台下云层如海,称为“云铺海”胜景。多雨季节,低云布雨,云层含有细微水珠,在日光照耀下,银光闪闪,又为“银铺海”奇观。 佛经记载,农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七天(夏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团)”等朝山进香,凡人数满百人即可组一会,称“百子会”。百子会设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口诵“南无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萨”,余众接诵“阿弥陀佛”。每逢地藏菩萨诞期,僧众及香客于肉身塔诵经拜菩萨通霄达旦,常见僧尼和信士一步一步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灵,赦免罪孽,消灾延寿。与此相应,各地还有类似会(团)朝山进香,如“万胜老会”、“香山胜会”、“同人老会”等。 年以来,九华山佛教协会每年都举行“地藏法会”或“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悬挂“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法会”飘幡。来山参加地藏法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四众弟子及十方善男信女,逐年增多。今日肉身殿,成了朝山进香的香客和游览九华山的游人所必到之地。 九华山交通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池州,东临太平湖,方圆平方公里,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游客游玩九华山,可选择多种方法,如果乘坐民航班机,可乘飞机至南京、合肥、黄山机场,然后乘汽车直达九华山。南京距离九华山公里,合肥距离九华山公里,黄山距离九华山公里,其中南京至九华山,合肥至九华山均建设有高速公路,目前黄山到九华山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据悉建成后的高速公路,将会将行程缩短在一个小时内。 如果你乘坐火车游玩九华山,你可以乘火车至铜陵、安庆、屯溪、南京,然后转乘汽车直上九华山。目前九华山火车站正在建设中,今年下半年将开通上海到九华山的直达旅游列车。 如果你乘坐轮船游玩九华山,乘轮船至池州、铜陵、芜湖港,然后转陆路直达九华山。 九华山住宿九华山旅游服务业比较发达,住宿条件舒适、齐备,高级宾馆、饭店、普通客栈或招待所,遍布全山景区,达多家,有高、中、低档次的床位近万张,食宿之所遍布全山,尤以九华街区为最。设施齐全,服务上流,并处于温润、阴凉的小区气候。游客、香客无论下榻哪家馆堂客栈,都倍感舒适。仅涉外饭店就有东崖宾馆、聚龙大酒店、上客堂宾馆等数家。除此以外,还有国营、集体旅社20余家,个体旅社70余家。全山共有高、中、低各档次的床位余张,游客、香客可自由选择,价格合理,随到随住,十分方便。其中含有专供香客住的净地和食用的素斋。 各大寺庙均设有接待香客的客房,荤、素餐兼供,游客、香客可自由选择,价格合理,舒适方便。 当地民俗进香——九华山居民农历春节为了祈求新年里平安幸福,会备齐香烛到肉身宝殿、或住家附近寺庙进香。在进香路上,即使彼此熟识的人,也相顾无言。只有在进香完毕之后,才可以彼此致意,问候新年。 荤年素年——为了表示对寺庙僧侣的尊敬,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会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当地居民吃荤食,是为荤年。但到了第二天,人们就会用草木灰将锅碗瓢勺洗得干干净净,准备素食——在腊月三十日除夕那天吃斋过正年,是为素年。素食会一直持续到大年正月初三。 九华山重要佛事节日活动很多,最主要的有佛诞节、佛成道节、观音会、地藏法会、九华山庙会和自恣日六种。 佛诞节: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在这一天过佛诞节,是佛教最大的节日。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景点:祗园寺寺庙活动:释迦诞生时,有龙喷出香雨浴其身。因此,逢佛诞节,九华山寺院僧尼齐集大殿供佛、诵经,并以香汤洁洗释迦佛像,称为浴佛法会。浴佛法会期间,寺院除施素供僧外,还举行超度亡魂(放焰口、烧法船)等活动。 佛成道节:意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风俗习惯:九华山民此日有喝腊八粥的习惯,用红棘、桂圆、香菇、豆类煮粥,或自食、或施舍,以示对佛祖的感恩。 观音会:时间:观音诞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涅磐日(农历九月十九) 风俗习惯:逢这三个日子女子们就相邀成群,到附近的寺庙烧香拜佛,求签许愿,祈求母子平安。 地藏法会:地藏菩萨诞生日,传说新罗僧金乔觉亦于此日成道。 时间:农历七月三十(月小为廿九);景点:化城寺、肉身宝殿。 法会活动:九华山各寺庙要举行隆重仪式,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称地藏法会,一般历时七天(七月三十~八月初六)。法会期间,香客们还组织百子会,朝山进香。百子会是说善男信女自动组织起来,虔心素食,挑担举旗,敲锣诵经,结伴进出。人数满百组成会、团,称百子会;达到两百人,则称双百子会。但也有二、三十人一组的,称小百子会。 九华山庙会:起源于唐代,相传唐开元(~)末年,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来九华山开辟地藏道场,苦行禅修七十五载,于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圆寂,终年99岁。金乔觉遗体置缸三年后,全身不坏,容貌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依佛经所说,金锁骸鸣,乃是菩萨应世,因而弟子们视其为地藏王菩萨转世,尊其为金地藏,在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景点:天台峰庙会活动:四方信徒、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拜塔,朝拜天台,许多山民和手工艺者趁此机会互做买卖,民间艺人也来此献艺。 自恣日:意思是自行检查一年来的修行情况,是佛教又一重大节日,又称盂兰盆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节日活动:每逢此节,九华山寺院僧侣及信徒不仅供佛、拜忏、自恣,还会拜“梁皇忏”、拜“地藏忏”,祭祀祖先和超度十方饿鬼。 九华山寺院建筑位于安徽南部的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所在之地。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极目所望,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寺院、尼庵与民居好像只有用颜色才能区分。在这里的寺院中也总能找到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这些鲜明的徽派建筑特点。九华山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这里有一种窗户叫做槛窗,一般的大型建筑上面,或家庭建筑上面都有这种槛窗。寺庙也结合了徽派。为了采光的需要,寺庙窗户比较大,有玻璃。还有一种窗户,这个叫裙板、腰板。上面是采光用的槛窗,再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天井,在徽派建筑中叫做泗水归明堂,一、二、三、四就是四个屋檐落下的水仍然归到明堂里,天井的作用是通气、采光肥水不流到外面去,仍然留在自己的家里,所以虽然是寺庙,但也把儒家的思想和徽派建筑融会在一起。九华山的建筑,除了粉墙、青瓦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墙体高大的马头墙。在邻家房屋失火时能够阻挡外面的火势,保护自家的安全,因此也叫封火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9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意轮陀罗尼观世音菩萨随你心意
- 下一篇文章: 旅人画记与你牵手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