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1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平平徐根红、实习生年欣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探索“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由推行之初的疑虑重重、如履薄冰,到实施3年之后获得各方肯定好评,有力地证明——均衡教育资源、激活教师队伍,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键在于有想法也要有办法,关键在于敢不敢真行动、啃“硬骨头”。

从南浔“名校”到农村小学,主动参与交流的宋国萍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仅一年就成果颇丰。现在,她已经有点“不想走”了。 (南浔区教育局供图) 

公立学校的教职,一直被人们当作标准的“铁饭碗”。在同一所学校里“教一辈子的书”,是不少老师的人生写照。

章月英也是这么想的。

20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回到了老家的千金小学教语文。在这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上的乡村小学,她已教了23年语文。她本打算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直到有一天,校长沈国良突然让她走……

沈国良也很无奈,他也不愿意损失章月英这员“大将”。可是,为落实南浔区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他实在没有办法。

年12月,菱湖实验小学的章月英老师在学生家里家访(右一)

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作为浙江省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试点区县,南浔区从年开始执行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制度——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12年的教师,如无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本校,到其他学校教3年书。

今年9月,南浔区的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第一个3年周期彻底结束,效果却远超想象。

交流工作启动之初,南浔区教育局上下心里也打鼓:老师们不愿离开熟悉安逸的环境;校长们担心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发展;学生和家长也都有意见。这个政策能安稳地推行下去,并实现均衡教育资源的初衷吗?

南浔区教师交流流动方向

3年前的9月,章月英“无可奈何”地离开任教23年的千金小学,来到隔壁菱湖镇上的菱湖实验小学“从新开始”。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今年9月,3年交流期满后的她竟不想再回熟悉的“母校”继续过安逸日子,而坚持留在曾被她视为畏途的菱湖实验小学,继续当一名每天都要面对挑战的老师。

“这个交流平台,让我开拓了眼界,有了全新的改变,真的特别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章月英再三向记者说。

3年前“第一批吃螃蟹”的老师们,已重返“母校”或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而发出类似感慨的,并非章月英一个人。

年11月菱湖实验小学的章月英老师课后辅导学生

被动的交流,意外的收获

章月英的交流并非一帆风顺。刚到菱湖实验小学时,她遇到了工作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章月英在千金小学教了23年语文,当了22年班主任。那里的学生多为农家子弟或打工子弟,家长对她都很信服。可是,刚来到菱湖实验小学,家长们却对她很抵触。

原来,菱湖实验小学是菱湖镇的“名校”,也是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生家长的知识层次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视,听说换了个“从乡下来的老师”,家长们反应很大。他们建了个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