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拆哪儿

今天拆一个令人意外的泡沫破灭的故事。

震惊!古寺之中香艳无比!富家千金送葬途中与俊美小鲜肉不得不说的一夜!

如果那个时代有卓伟,估计这会是一个不错的娱乐版头条。

一千两百年前,寒门学子张生旅居山西蒲州普救寺,邂逅了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倾心。在丫鬟红娘的撮合下,他们冲破伦理枷锁,决定,呃,先上船后买票。

约在寺中西厢,夜深人静时分,原著中写,往常那么矜持的大家闺秀啊,抱着枕头被子就去赴约了……

这部《西厢记》,因其精致而大胆,一直被誉为古人留下的爱情经典。看过拆姐上篇文章一定懂,这其实是唐朝大诗人元稹年轻时的真实故事。

只不过原版故事并不像《西厢记》那么美好,反而有些暗黑。张生(元稹)赶考高中之后,并没有回来迎娶崔莺莺,而是最终选择抛弃了她,甚至还污蔑莺莺是“尤物”“妖孽”,为自己的始乱终弃开脱。

多好的悲剧题材呵,被文人给毁了。中国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即便凄如梁祝,也有“化蝶”这样安慰人心的超现实结局。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对故事的美化也越来越严重。现实主义变成浪漫主义,悲剧最终被扭曲成喜剧。

这个不太美好的故事,成为合家欢式的爱情经典。然而其本质上,可能只是一个非常无谓的约炮事件,一个“渣男”诗人和唐代傻白甜的狗血故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情意绵绵的情书,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更具文艺范儿的约炮信呢。

崔莺莺走心了,她选择相信和托付张生,没经任何程序便以身相许。这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容易的,冒着极大的风险。事实正是如此,风险并没有转化成收益,崔莺莺最终被抛弃了,成了那个最可怜的人。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张生(元稹)赶考之后,第一次并没有高中,于是便留在了京城,准备下一次的科举。两人展开了长久的异地恋生活。

起初,张生(元稹)寄信给崔莺莺,安慰她。这些信件内容并不可考,大概意思应该是,你要学会等待啊,你要学会,与时间做朋友。

然而,最终等来的是张生(元稹)在京城娶妻的消息。

今天再次提到这个故事,其实是想说点别的。

像西厢这样的大IP,上千年来,会衍生出不少周边产品。比如,戏曲节目、旅游景点、影视剧作品等等。当然,还有艺术品。

后世出版过的各种西厢版本中,有一部《西厢秘本》,这个版本图文并茂,十分流行。其中的插图出自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陈洪绶之手。而这些插图中,又以其中一幅最为著名,就是它——

崔莺莺躲在屏风后面偷看张生写给她的“约炮信”,侍女红娘在一旁窥探。这个插图把坠入爱河的崔莺莺的喜悦、娇羞,把红娘这个老司机“我早已看穿一切”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微妙。

这幅代表着整个西厢故事精髓的插图,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

#西厢窥简图#

你绝对想不到,就是这幅图,居然在后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一捅就破的泡沫,还让数百名投资客亏得血流成河。

背景是这样的:当代有两个非常著名的雕版艺术家,将这幅图重新制版和印刷,限量发行了套收藏品,并于去年8月在安徽文交所上市交易。

而在这之前,这幅图其实已经被炒得比较火了。怎么炒起来的呢?不得不说一个故事。年,一位尊贵的夫人在南京接见外宾,就曾将《西厢窥简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相和夫人。

你懂的,就像她的穿搭一样,这迅速成为国内媒体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