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甘,平。

1.《别录》:"甘,平。"   

2.《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入脾、肾经。   

1.《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2.《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3.《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1.《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2.《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3.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   

4.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5.《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6.《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7.《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8.《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解滴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9.《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10.《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内服:煎扬,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煮汁涂。

黑豆的作用   一、高蛋白低热量

  黑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相当于肉类含量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黑豆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量。   黑豆含有19%油脂,其中最高限度脂肪酸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了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求外,还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胆固醇是很多老年人疾病的祸首祸首,而黑豆不含胆固醇,只含一种植物固醇,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二、增强活力   

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黑豆入肾功能多。人的衰老往往从肾机能开始,要想祛病延年、防老抗衰、增强活力,必须重视补肾。   

三、防止大脑老化   

黑豆中约含百分之二的蛋黄素,能健脑益智,防止大脑因老化而迟钝。日本科学家发现,黑豆中还有一种能提高强化脑细胞功能的事物。   黑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每一百克黑豆中,含钙三百七十毫克,磷五百七十七毫克、铁十二毫克,其他如锌、铜、镁、钼、硒、氟等含量都不低。这些个元素能满足大脑的需求而延缓脑机体衰老。能降低血液粘滞度,保持身体功能完整。   

四、使容貌美丽   

古代很多重要药典都记载黑豆可驻颜、明目、乌发,使肤质变白暂细嫩;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记述当时京城汴梁宫廷内外,少女为了使容貌美丽而服食黑豆的情景。   

为什么黑豆有助使容貌美丽养颜呢?由于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含量甚高,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较肉类高5~7倍,维生素E是人们发现的最佳的保持芳华、延伸生命的营养元素。   

五、预防便秘   

黑豆中粗纤维的含量达4%,超过黄豆很多。粗纤维素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便秘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人饮食过于讲究精细,以致粗纤维素摄入过少,加重了肠道承担,容易便秘,导致痔疮肠癌的发生。   

每天吃点黑豆,增加粗纤维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发生。   

六、降胆固醇   

从营养学方面,当今很多研究,除了跟它的异黄酮以外,还有跟它卵磷脂含量特别丰富也是与关系的。这两个同样都有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这个作用。

应该是豆类里的卵磷脂含量更高。蛋黄里面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从现代科学提取的话,那大豆是最廉价的来源。   

七、补肾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古人实际上对黑豆,他很早就有一个什么认识呢?他认为黑豆是肾之补。这个黑色正好是我们肾的本色,这个养眼实际上是通过补肾。通过肾经的充盈来间接补充我们的肝血,是肝血得到滋养以后我们的眼睛就能眼明目俏。中医认为人的肌肤,它的光泽润泽是靠我们肾气的滋养,肾气的充盈,温煦,靠肾经的滋润。我们常吃黑豆既可以补充肾气,也可以补充肾阴。这样子就可以使我们的皮肤衰老得到延缓,皱纹出现会减少。同时常吃黑豆,我们可以降低由于色素沉着引起的黄褐斑和老年斑,所以说黑豆是很好的肌肤美容之品。

八、益脾   

黑豆它除了归肾经外,因为它是味甘,它还入脾经。入脾经,他除了有补肾的作用,它还有健脾的作用。中医,中药健脾的话,他就是有一个健脾益气的作用。常吃黑豆,一个是可以使我们人的气机得到提高,同时黑豆还可以祛水的作用。比如我们有些人水肿,面部红肿,长期吃黑豆都可以很好的利水作用。   

九、祛痰止喘,可治咳嗽。对胃胀,便秘有明显疗效。   

十、排毒,减肥   

乌豆的美容功效之去除痘痘,因为乌豆中的纤维质含量高。   

十一、改善贫血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教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黑豆皮提取物的补血作用通过作用于人体内的“铁调素”而达成。   

铁调素是由肝脏产生的一种调节分子,是调节人体铁稳态和铁代谢的关键物质。铁调素过度活跃会令血液中含铁量过度下降,进而限制红细胞的合成,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   

在体外细胞水平的实验中,黑豆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铁调素的活跃度,而动物实验中,小鼠进食打碎的黑豆皮一周后,造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膳食期间,机体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上升。

食疗作用

(1)黑豆制豆浆,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   

(3)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鱼,煮汤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鲤鱼煮汤食用,治脚气水肿。   

(6)黑豆克,黄酒克,水煎分作数次服食,治胎动不安、腰疼。   

(7)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8)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冲红糖克,温服治经闭。   

(9)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苏木10克煎汤送服,治室女经闭。   

(10)黑豆、红糖各30克,薤白1把,水酒4杯,水6杯同煎,空腹时顿服,治血丝虫病。   

(11)黑豆克,煮浓汁冷饮,解藤黄、斑蝥中毒。   

(12)狗肉克,黑豆60克,煮至烂熟食,治年老或肾虚耳聋,小儿夜尿、遗尿。   

(13)益母草黑豆糖水:益母草30一50.克,水煎取汁,加人黑豆60克,煮至熟烂,用适量红糖调味服食,亦可加入1一2汤匙米酒或糯米酒服食。每天l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有活血、祛瘀、调经作用,可治妇女闭经。   

(14)黑豆腐皮汤: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可治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   

(15)黑豆元眼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眼肉(龙眼肉)1克,水3碗同煎至l碗,早晚两次服用。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适用于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等症。   

(16)制黑豆:熟地黄、山茱萸、补骨脂、当归、茯苓、枸杞子、旱莲草、五味子、桑套子、黑芝麻、菟丝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4次去渣,药汁混加入黑豆克,晒干黑豆克,食盐克浸泡至黑豆发胀,然后小火熬至药汁干涸,晒干黑豆装瓶备用,每次服食10一15克。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功效,适用于身体瘦弱,神经衰弱,尿频遗精,腰酸腿疼,筋骨无力等症。

附方

1、治肾虚消渴炒黑豆,天花粉各等分,研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煮黑豆汤送下,一日二次。   

2、治肝虚眩晕黑豆和醋同放于牛胆中,悬于通风处阴干,取出后每晚服7粒,日久自愈。   

3、治阴虚盗汗黑豆衣15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4、治中老年白发黑豆适量,蒸熟晒干,反复几次,日服二次,每次6克,嚼后淡盐水送下。   

5、治各种非遗传性白发黑豆克,米醋克,以醋煮黑豆如稀糊状,滤渣,以洁净牙刷蘸白醋,外刷毛发,日一次(皮肤病者不宜)。   

6、治脱发黑豆克,水0克,文火熬煮,以水尽为度,取出放器皿上,微干时撒些细盐,装于瓶中,每服6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7、治妇女闭经黑豆30克,红花8克,水煎后冲红糖50克温服。   

8、治小儿胎热黑豆6克、甘草3克、灯芯草7寸、淡竹叶1片,水煎服。   

9、治高血压黑豆克,陈醋克,浸一周后,每次嚼服30粒,日三次。   

10、治老人肾虚耳聋、小儿夜尿猪肉克、黑豆克,煮熟任意食之。   

11、治产后风气、血结黑豆3升,炒热至烟出,装入酒瓶,浸一日后,每服此酒半小杯,日3次,令微出汗,身润即愈。   

12、治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熟,热酒浸之,去豆饮酒。   

13、解巴豆中毒水煎黑豆汁饮之。   

14、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冲红糖克,温服治经闭。   

15、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苏木10克煎汤送服,治室女经闭。   

16、黑豆、红糖各30克,薤白一把,水酒四杯,水六杯同煎,空腹时顿服,治血丝虫病。   

17、黑豆克,煮浓汁冷饮,解藤黄、斑蝥中毒。   

18、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   

19、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   

20、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   

21、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   

22、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   

23、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24、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   

25、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   

26、中滴石毒:以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27、中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药方选录   1.消渴救治丸:

  黑豆(炒香)、天花粉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次15g,每日2次。临用时,另用黑豆15g,煎汤送服。源于《普济方》(名为:救治丸)。本方取黑豆补肾养阴,天花粉为中医治疗消渴的要药。原方用以治"肾虚消渴者"。   

2.胆黑豆:   

黑豆适量,放入牛胆中(浸渍),以满为度,悬挂阴干处,取豆吞服至尽。每次5~10g,温开水送下。源于《肘后方》。牛胆汁味苦、大寒,能清热消渴。黑豆以胆汁浸渍后,兼有其作用。用于消渴,阴虚火盛,烦渴多饮,大便干结。《眼科龙木论》治汗虚目暗,迎风下泪,其法亦同。但每夜只取3~17粒吞服,谓“久久目明”。   

3.豆淋酒:   

黑豆g,炒熟,趁热用黄酒g浸泡数日,每次服一或半酒杯。源于《千金要方》、《本草衍义》。本方取黑豆补益肾阴,以制亢盛之阳,趁热以黄酒浸泡,其药力尤强。用于阴虚阳亢,虚风上扰,眩晕头痛,虚烦发热等。   

4.黑豆汤:   

黑豆克,加水适量,以小火久煎至汤液浓厚,饮服。源于《广利方》。本方取黑豆补脾利湿、调中下气之功。用于脚气水肿、而见烦闷、心悸、神志恍惚者。   

5.黑豆消肿散:

黑豆克,加水煮至水尽皮干,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米饭送下。源于《百一选方》。本方以黑豆补脾利湿。用于脾虚(或营养不良)水肿,小便不利,体倦乏力。   

6.黑豆甘草汤:   

黑豆30克,甘草10克。加水煎汤服。源于《本草纲目》。甘草为中药解毒要药之一。李时珍说:“按古方称大豆(实指黑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又,《全幼心鉴》治小儿胎热,于本方中加灯心草、淡竹叶,煎水饮。黑豆的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   

②《纲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yc/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