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养生妙招
古风谷雨 谷雨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就意味着春天渐渐走远,而夏天就要来了。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说法,是每年4月19日到21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0°时。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知是一年谷雨来,冰雪也消散,谷雨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纷纷落雨送走了春寒料峭迎来了暖意融融。虽然气温回升加快,可谷雨时节的早晚还是会感觉到春寒料峭,天气忽冷忽热,一定要注意衣物的加减,防止感冒。谷雨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预防湿气 中医认为,气候潮湿是湿气的来源,而湿气五行属土,湿重易伤脾胃,而脾胃运化不利,则易有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身重疲惫等症状,所以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了。另外,有风湿关节炎的人也要尽量避免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下,就会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造成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还有,湿疹、牛皮癣、白癜风患者在这个时候容易病情复发,其实这都是因为湿气重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应该要排湿了,由于人体排湿并不是简单的运用一种方式就可以,所以需要饮食、作息、运动上做各种调整。 首先强调的就是饮食,如果饮食不当,极易使肠胃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时期又是胃病的高发期。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少吃多餐以及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每天可以适当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比如说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冬瓜、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人体达到祛湿的作用。 其次就是运动,现代人动脑多而体力消耗少,我们应该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与外界达到平衡。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熬夜,《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就是,春季要顺应阳气生发,到夏季则阳气旺盛,在春夏之际应护住阳气,勿使阳气耗散。熬夜会耗伤阳气,也会导致人憔悴、乏力,久而久之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 胃痛 常见病谷雨调治法 谷雨节气是胃痛、胆囊炎、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多发时节。 ◆胃痛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如果此时身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加之饮食不当,即可使脾胃受损,所以这一时节也是胃病的易发期。 佛手茶—— 鲜佛手12-15克。讲佛手洗净切片,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两剂。芳香理气,健胃止呕,止痛。适应症: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 大茴香酒—— 大茴香9克,黄酒适量。将大茴香加酒煎服。每日1-2剂。行气暖胃,调中止呕。适应症:胃气痛。 萝卜生姜汁—— 萝卜、生姜各适量(萝卜10份,生姜1份),食盐少许。将萝卜、生姜洗净,捣烂取汁,加食盐调匀,每服ML,每日2-3次。宽中下气,和胃止痛。适应症:胃腕部阵发剧痛、腹胀等。 老姜红糖膏—— 老姜、红糖各60克。将老姜洗净,捣烂取汁,隔水蒸沸,加入红糖,令溶即成。每日一剂,两次分服。温中散痛,和胃止痛。适应症:胃寒疼痛。 胆囊炎 ◆胆囊炎 胆囊炎和胆石症合并存在,常因阻塞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 蒲公英汤—— 鲜蒲公英60-9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日为1个疗程。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应症:急性及亚急性胆囊炎、肋间痛、寒热、呕吐、便秘。 茵陈蒿玉米须汤—— 茵陈蒿、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清热利湿,消肿。适应症:胆囊炎、胆结石。 李子粥—— 李子-克,大米克。将李子洗净,去核切块,加入将熟的大米粥内,再煮沸即可。每日一剂。清肝涤热,生津利水。适应症:胆囊炎,肝硬化腹水等。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面部某处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多发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疼痛常突然发作,为闪电样、刀割样疼痛。 当归酒—— 当归50克,白酒ML.将当归浸入白酒内,密封储存,每日摇荡一次,15日即成。每服15-20ML,每日两次。补血,活血,止痛。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核桃白糖酒—— 核桃仁5枚,白糖50克,黄酒50ML。将核桃仁捣碎,与白糖、黄酒共置锅内,煎沸即可。每日1剂。两次分服。补肾强腰,健脑。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丹参粥—— 丹参30克,粳米50克。将丹参水煎取汁,兑入已煮熟的粳米粥内,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一剂。活血祛瘀,止痛。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瘫,其表现为口眼歪斜,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由于脑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环不畅、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千金子外用方—— 千金子5粒,米醋适量。将千金子研为细粉,以米醋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2次。逐水消肿,杀虫。适应症:面神经麻痹。 马钱子外用方—— 马钱子适量。将马钱子研为末,加水调湿,摊于纱布上,敷于患侧。7-10日换药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愈。散血热,消肿止痛。适应症:面部神经麻痹。 谷雨起居宜忌 谷雨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样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春困”,这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