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

车前草,中药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车轱辘菜,驴耳朵菜。

诗中药材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úyǐ):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

历代典籍中关于车前草的记载

车前叶及根入药始见《名医别录》曰:“一名芣苡,一名虾蟆衣,一名牛遗,一名胜舄。”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人家路边甚多,其叶捣取汁服,疗泻精甚验。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味甘、寒。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

《千金翼方》:治尿血方∶车前叶,切,五升,水一斗,煮百沸,去滓,纳米煮为粥服之。

《千金要方》:治金疮出血不止:捣车前汁敷之,血即绝。连根收用亦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曰“车前”。又名“当道”。

药膳食疗

幼苗可食。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

产地

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山间田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车前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暖、潮湿、向阳、沙质沃土上能生长良好。

采集及炮制

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全草采集

车前草幼苗长至6~7片叶13~17cm高时可采收作为菜用。

车前草在旺长后期和戮穗期之前,穗已经抽出与叶片等长且未开花,此时药效最高,可进行全草收割。

把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泥沙和污物晒2~3d,待根颈部干燥后收回室内自然回软2~3d,即可。

入药部分

全草及种子

贮藏

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用法

煎服。车前子包煎

注意事项

肾虚精滑及孕妇慎用。

车前子

车前草成熟的种子。

药材性状

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

药用历史

车前子作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车前子,一名当道”。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主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赤痛。

《千金翼方》:车前子,味甘咸,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久服轻身耐老。

《景岳全书》:车前子,即苤苡。味甘微咸,气寒,入膀胱、肝经。通尿管热淋涩痛,驱风热目赤翳膜;利水能除湿痹,性滑极善催生,兼治湿热泻痢,亦去心胸烦热。

根叶:生捣汁饮,治一切尿血衄血热痢,尤逐气癃利水。

种子采集及炮制

车前草果穗下部果实外壳初呈淡褐色、中部果实外壳初呈黄色、上部果实已收花时,即可收获。

车前草抽穗期较长,先抽穗的早成熟,所以要分批采收,每隔3~5d割穗1次,半个月内将穗割完。

宜在早上或阴天收获,以防裂果落粒。

用刀将成熟的果穗剪下,在晒场晒穗裂果、脱果。

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净杂质。

贮藏

种子晒干后在干燥处贮藏。

这个车前子,它是用的成熟的种子。如果用它的全草,这个称为车前草。

车前草和车前子的功效基本上是一样的,没有车前子的时候可以用车前草来代替,只不过它作用可能要缓和一些,要弱一些。

另外有个主要的区别,就是车前子对于肝肾不足的眼科疾病可以使用,它能直接明目。而这个车前草,一般对于虚证没有用,这是其一。其二,车前草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它还可以用于一些比较轻的热毒证。

所以热比较重的,适合于用草,这是两个药用草和用种子的时候的一点细微的区别。

----摘自《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创者!

《史记·补三皇本纪》曰:“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

世间草木皆美,世间百草皆可入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