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898.html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长夏刚过,进入立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如此描述秋天:“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季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段大致意思如下:秋季的三个月,应当从容平和,这个时候是万物形态平定收敛,自然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是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燥气开始发挥作用,秋风起,地上开始出现明亮的白露,秋天的凉意来了。人们应该早卧早起,鸡叫的时候起床为宜。人的神志要保持安宁,以舒缓秋季肃杀之气。心思和精神要收敛,让秋气平和不那么肃杀。神志不要往外扩散了,保持肺气的清肃。这是适应秋季的特点而保养收敛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就会受损,人到了冬天就容易因消化不良而腹泻,供冬天收藏的也就少了。

这里是内经第一次提到秋季和肺的关系。其次,在论述脏象概念和学说的《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中对肺的描述如下:“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表,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这句的意思是:肺是一身之气的根本,是魂魄所在的地方;它的精华反映在毫毛,功用主要是充实皮表,肺是阳中之太阴,于秋季相应。

这里再次提出了肺和秋季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肺。为什么养肺如此重要,根据上面这两段,肺不仅是现代医学里描述的呼吸器官,根据中医理论,还和人体其他功能息息相关。

肺主气

这里所说的“气”,有两个意义:一是呼吸之气,二是指人身的“真气”。呼吸之气就是指肺的呼吸功能,如肺有病,最常见的是咳嗽,肺的主呼吸之气功能很明显,大家都能理解。所谓人身“真气”,就是人的根本之气,通常也称为“元气”。如果于邪气相对而言,又可称它为“正气”。古人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可见人身真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肺主气,又是人身一个非常重要的内脏。肺所以主人身之真气,因为生命的维持,虽依赖于水谷精气的给养,如果没有肺来呼吸,就不可能使精气发挥维持生命的作用。

所以《黄帝内经灵枢》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又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张氏类经对这二节的解释是:“人之呼吸,通天地之精气,以为吾身之真气。故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然天地之气,从吸而入,谷食之气,从呼而出。”根据这些理论,后世又有“肺气之衰旺,关于寿命之短长”的认识。

身体出现疲倦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症状时,就认为与肺虚有关(当然脾胃虚弱,导致肺虚也是一个原因)。这就是一般所谓“气虚者,肺虚也”的道理。我们通常听到中医说的“气虚”,就是指“真气虚”。

气佐心脏而主治节

《素问》说:“心者君主之官也,……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又说:“肺朝百脉。”所谓相传之官及肺朝百脉等,就是说肺能辅助心脏,主宰人体血液循环,有治理调节的作用,这就明白地指出了肺与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所以后世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母,血至气亦至”等等说法,因而在治疗各种血症的时候,往往不单纯的治心、治血,同时兼用一些补气、行气的药物,例如大量失血,不用止血药物而急用人参以补气摄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根据上面的理论得到的。

肺合皮毛

这里所说的“皮毛”,主要是指肌表皮肤而言,因为肺与肌表皮肤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所说:“太阴者(指手太阴脉),行气温于皮毛者也。”肌表皮肤是人体外卫的阳气所敷布的地方,能随着外界的气温及体温的变化而起调节作用。皮肤遇冷收缩致密,遇热弛缓疏松,致密则无汗,疏松则出汗。皮肤的这种适应机能,与肺脏有密切的关系。如肺虚,则皮毛的适应机能就会下降而容易感冒,甚至出现自汗、盗汗等现象。又如外感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的病人,在治疗时用解表发汗的方法,祛邪从皮毛外出,汗出表解之后,就会喘平热退。素问的这种治疗法则,是根据“皮毛者肺之合”以及“肺主一身之皮毛”的理论指导而制定的。

肺开窍于鼻

肺主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门户,肺有病变就会影响到鼻。《素问》说:“在脏为肺,……在窍为鼻。”《灵枢》说:“肺气通于鼻,肺合则鼻能知臭香矣。”因此,肺气被寒风所侵袭时,就会出现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如果肺热太厉害,不得宣泄,而造成咳喘气急的,往往同时见到鼻翼扇动的症状。

肺与音声的关系

肺部有了病变,往往会影响到音声的变异,甚至语声不出。例如患伤风咳嗽、痰实气壅的病人,往往兼有声音嘶哑的情况,因肺在五行中属金,一般就称为“金实不鸣”。比如一个人持久高声歌唱,也会影响到肺,甚至会造成肺胀咳喘等病。高声歌唱,容易伤气,而气是肺之所主,伤气即伤肺,这些都是说明声音和肺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到肺,不得不提到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为这次疫情是寒湿疫,外邪入侵影响了肺的功能,所以主要的治疗方案是宣肺祛邪扶正。我国官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给出了《清肺排毒汤》这样的指导配方。武汉抗疫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比现代医学治疗更有效。根据以上“肺主气”的理论,肺不仅主宰呼吸,更是人体正气(即真气、元气)的反映,正气衰弱了肺功能自然也衰退。因此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提升人体的正气来对抗病毒。这一点跟现代医学提出的,对抗病毒主要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力的结论不谋而合的。治疗新冠肺炎,无论中西,都属于支持性的治疗,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来对抗病毒。

我国抗疫期间,中医救治危重症病人用了大量的人参,人民日报也报道过。根据上述“肺佐心脏而主治节”的理论,人参(特别是山参)有强大的补气作用,提升正气之后,肺功能得到恢复,肺佐心脏,同时也起到了强心和行血的作用。生命体征主要看呼吸和心跳,心和肺的功能恢复了,才能救活危重病人。这点类似于现代医学用ECMO救治危重症病人,但中医的疗效比ECMO更胜一筹,因为中医补气,不仅提升呼吸之气,更是提升人体对抗各种疾病的正气。“气”是现代医学中没有的概念,因为“气”看不见摸不着,现代医学不承认肉眼不可见的物质。但这不代表“气”不存在,中医治病养生,通过对气的认识,已经有几千年的实践效果。

关于中医如何治疗新冠肺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zy/1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