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3年,喝武夷岩茶时不能遗忘的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今天的天气,照例是阴天。 天色谈不上多好,但好歹没刮风、没下雨。 不过灰翳翳的天色,光是看着就感觉沉闷。 需要请出一泡茶香明晰、汤色明亮、茶味甘醇的岩茶。 一杯提神,两杯解乏,三杯消忧愁。 元旦小长假的第一天,正式开启。 放假宅家,恰逢公历新年。 这样的好日子,值得开一泡慧苑老丛纪念。 趁着喝老丛的间歇,分享几个关于岩茶的热门话题。 借新年的东风,让自己对岩茶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一、安溪产不产岩茶? 认识岩茶,得从武夷岩茶的概念说起。 武夷岩茶的官方定义,可从国标入手。 “是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圈下重点。 首先,武夷岩茶是地理标志产品,仅限武夷山本地出产。 其次,要求适宜的茶树品种,有树种适制性限制。 再次,对加工工艺有特定限制,离不开基础的做青+焙火。 最后,风味品质限定,要具备岩骨花香特色。 四个前提,缺一不可。 产自外地的武夷岩茶,从根本上来讲,名不正言不顺。 二、岩茶焙火次数越多,品质越好? 年底到了,各式促销广告比比皆是。 下午就看到一条介绍。 “传统炭焙工艺马头岩肉桂,风味霸气,茶味浓醇,焙火九道,滋味浓醇耐泡。” 偶买噶,焙火足足9次,有必要吗? 当然没有,岩茶的焙火贵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有些时候,焙茶方法不对,就算再焙道火,未必能将一款茶的火功焙到位。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新茶,排除陈茶老茶反复多次复焙的情况。 焙火2-3次左右,已经足够。 没必要强行追求焙茶次数多,焙火次数多,不仅从制茶成本上划不来,还会带来大量损耗,何苦来哉? 结合岩茶的制茶实际情况,这样的广告宣传卖点,哪里会有可信度? 三、岩茶水仙的花香,为什么闻起来不是很高扬? 这与岩茶水仙的品种特征有关。大家要记住一点,水仙的花香,本身就是清幽的。 兰花香清雅,花香沉入水底,兰底清幽细腻。 岩茶里,水仙很难做出特别高扬、高调、冲天的花香。 除非是往里拼入高香小品种。 但这样一来,就失去岩茶水仙的本味了。 喝岩茶,若是喜欢花香高扬的款型,推荐喝奇兰、瑞香、金牡丹、黄观音等。 岩茶水仙,还是以“汤感醇”为最大卖点。 水仙的花香,不追求闻起来香气高扬,更注重啜茶入口时,茶汤香滑绵柔醇厚。 比起闻着香,喝着香才更可贵。 四、斤价三千的正岩肉桂,叶底该不该有茶梗? 结合岩茶的制茶工艺看,实在不应该。 虽然,武夷岩茶在采茶时,连梗带叶采下。 但做青结束后,岩茶的茶梗就应该“功成身退”。 初制结束,需要剔除茶梗,再进行下一步的焙火。 当你发现买入手的大红袍、水仙、肉桂,剪开泡袋,倒出干茶,连泡数冲,叶底里带有好几根黄褐偏深的茶梗时,说明它的做工太粗糙。 通俗来说,连茶梗都舍不得挑干净,算什么好茶? 过多粗老茶梗的出现,会拉低整体茶味的厚度。 让茶汤带粗老味、不醇厚、不耐泡。 按这个价位买岩茶,买到做工这么差劲的成品,着实不应该。 五、泡岩茶,肉桂多投茶,水仙少投茶? 按麻花的想法,不论水仙肉桂,亦或者其它品种。盖碗冲泡岩茶时,投茶量都一样。 毫升白瓷盖碗,投茶8克。 基本上,入手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默认一次泡一袋。 投茶多一分,少一些,都不是好事。 泡岩茶肉桂,如果一味投茶增量,容易泡出劲苦茶味。 滋味太浓,广大新茶友未必能hold得住。 而盖碗冲泡老丛水仙,若是吝啬投茶量,难以得出极致醇厚稠滑的惊艳汤感。 喝岩茶,还是按标准投茶量来冲泡更好。 六、岩茶还魂汤放到最后都凉透了,还好喝吗? 建议先试一试。 同样一杯茶,趁热喝与凉透喝,是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趁热啜入,茶汤入口会感觉更香。 汤面上飘扬着缕缕香氛,啜入口中,唇齿留香,香滑细腻。 而头道茶泡出来后,先不着急分茶,留下一小杯充当还魂汤。 等一泡茶喝到尽头,再去喝下凉透的头道茶水。 此时此刻,你会感觉,岩茶凉透后再喝,茶汤厚度会更好。 从理论上,热茶在逐渐降温时,茶水内部的游离状茶味物质正在不断抱团、聚合、凝聚。 类似煮了一碗鸡汤,慢慢放凉后,汤面会结出凝冻。 茶味丰富的正岩茶,哪怕快出水冲泡,头道茶当中浸出的茶味物质同样数量可观。 等到喝过泡淡的尾水,再去喝凉透的还魂汤,你会感觉茶汤的稠润度格外好! 七、喝岩茶大红袍,为什么能同时喝出水仙、肉桂的味道? 这不奇怪。市面上你能买到手的大红袍,绝大多数是拼出来的茶。 而拼配大红袍最常见的用料,不是高香小品种。 而是最基础的水仙、肉桂。 因为水仙、肉桂这两大基础品种,在整个武夷山,种植面积最广。 几乎有做岩茶的茶农,家里都有种植。 庞大的种植基数面前,在拼配大红袍时,水仙和肉桂的出镜率自然不会低。 拼配时,水仙打底(奠定茶味厚度),肉桂提香。 至于其它品种,则是适时加入,增加最终风味特色。 最后在喝茶时,同时喝出水仙的醇,以及肉桂的辛锐桂皮香特色,半点也不稀奇。 八、一天喝几泡岩茶才合适? 前段时间和一位茶友聊天。 茶友问,平均算下来,我一天几乎要喝掉3-4泡岩茶,想问一下这个喝茶频率是不是太高了?一天应该喝几泡岩茶才算正常?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岩茶发烧友来说,只喝岩茶,不喝其它茶。 专注式喝茶状态下,一天内泡到3-4款茶,数量并不算多。 只要自己喝了能接受,没有空腹喝茶,没有大量喝入浓茶,没有选在深夜喝茶…… 合理安排喝茶时间,一天喝3泡也不算多。 翻一翻朋友圈,遇到试茶季,一个下午就试掉十几款茶的情况,大有所在。 另外,还得看喝茶的完成度。 同一泡岩茶,是只喝前几冲就换茶,还是从头到尾喝到底? 茶叶本身是否耐泡,能不能做到七冲八冲不泡淡? 假设遇到不耐泡的岩茶,才泡几冲就换茶。 算下来,即便一个下午就喝掉好几泡茶,也不足为奇。 九、四大名丛里,为什么没有肉桂? 因为肉桂的成名时间太迟。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成名要趁早。 早出名,才有成为名丛的资格。 跻身名丛行列后,得到的认可越多,被评上四大名丛、十大名丛、历史名丛等称号的机会越大。 对岩茶肉桂而言,它算岩茶名丛,但不在四大名丛行列。 现在的四大名丛,包括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 算来算去,这个组合里都没有肉桂的身影。 别看现在的肉桂这么红,但它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时间不算长,在上世纪80年代才陆续推广。 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凭借牛栏坑肉桂的爆红,才有了后续各式肉桂的兴起。 从排资论辈看,成名晚,大器晚成的肉桂,当然不适合列入四大名丛队伍! 十、优质岩茶的茶汤,看起来最好是漂亮的琥珀深红? 千万别这么想,汤色深≠品质好。 武夷岩茶的标准汤色是橙黄明亮,而非红汤。汤色过深的岩茶反而得提高警惕。 比如,是不是做青时故意加重发酵,将三红七绿做成“全红”,有红茶化嫌疑。 比如,焙茶时是不是将茶叶焙过头,导致大量深色茶色素生出,让泡出来的茶汤变成酱油汤。 比如,投茶量是不是太多了?一泡包了10克、12克,甚至更多,导致泡出来的汤色非常浓。 以上种种,逐一深扒,真相并不难看清。 上文节选的岩茶10大问题,涵盖买茶、泡茶、辟谣等点滴细节。 但这些仅是其中之一。 喝一杯明明白白的茶,有些问题,就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新的一年开启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茶友们平日在喝茶过程中,有遇到任何相关疑惑,都欢迎找我们交流。 愿大家在新一年,诸事顺利,万事胜意! 好茶在手,无忧无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zy/1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退休教师手绘2000人小清河图女学生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