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间有情,可是情为何物?连你们人都弄不清楚。”

这是张曼玉在电影《青蛇》中的台词。

影片中,法海与白蛇斗法。

白蛇水漫金山,法海施展大威天龙,抬高了金山寺。

可是,白蛇千年的修行,也不是盖的。她催动着大水越涨越多,越涨越高。

眼看就要赢了,可是白蛇却由于用力过猛,竟然动了胎气,要生孩子了。

法海看到那孩子,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自己要灭的妖,其实是人。

法海三观崩塌,趁他心神不宁之际,白蛇要青蛇去救许仙。

可是,当青蛇从金山寺救出许仙时,白蛇却已经死了。

原来,就在青蛇冲进金山寺找许仙时,西湖边的雷峰塔砸向了白素贞。

危急时刻,法海救下了白素贞的孩子。但是,却没能救下白素贞。

面对这样的惨烈,青蛇质问:人间哪有真情?

是啊,“人间真情何在?”恐怕很难说清楚。然而纵使情难描画,李碧华也不改初心,希望摹写人间情谊,妙笔生花。

李碧华因而被人们称作天下写情第一人。可是这样的李碧华,却让人有些看不清楚。

仿佛她人在现代,古代的一切却如影随形。

她就好像自己作品中的秦俑蒙天放,在现实的光怪陆离中奔回地下,想要保护心中的珍宝;却又不得不钻出来,在现实中等待,等待那个缥缈的海誓山盟。

李碧华就是这样,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平凡,和小说的离奇诡异里。

1.生活平淡如水,世间诡异离异

生活中,李碧华的爱情平淡无奇。

那是年,在《文季月刊》当总编辑的李碧华,和在出版社工作的郭崇元,共同出席了一个作品研讨会。

李碧华座位前的姓名牌,赫然写着“李白”两字。这引起了郭崇元疑问:怎么这姑娘竟然名叫李白,与大诗人同名?

原来,李碧华的本名就叫李白,碧华是她的笔名,人们叫惯了她的笔名,很多人已经忘记她的本名了。

郭崇元对面前这位肤色黝黑、身材小巧的名叫李白的大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制造相遇的机会,郭崇元打碎了会场门厅处的玉器花瓶。执意让会场负责人带着他,来到李碧华的办公室,声称要赔偿。

郭崇元的“演技”很出色,他结结巴巴地向李碧华解释,好像很无辜的样子。

李碧华却很豪爽,大手一挥,就说:“算了,算在我账上”。她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被算计了。

此时的郭崇元,似乎并没有听清李碧华在说什么,他只是盯着李碧华的手,细致地看着。

过了好一会儿,郭崇元才说道:“手上无戒,必定待字闺中。”

原来,郭崇元打碎花瓶来见李碧华,只是来确定李碧华是否结婚了!

搞清李碧华是单身后,郭崇元开始了自己的非同一般的爱情攻势。

李碧华在《东方日报》开有专栏,栏目名叫白开水。

郭崇元便也在上面也开辟了一个时评专栏。

借着请教的由头,郭崇元经常找李碧华,让她对自己的文章多指点。

郭崇元让李碧华高兴的方法,就是自我调侃:“我的栏目只有鸡蛋大地方,而你的却有西瓜般大,并高居我之上,看来主编的确威风啊!”

两人熟悉了之后,交往就频频了。

有一次,郭崇元故意说漏了嘴:“上次的花瓶事件是我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一下李主编是否婚配……”

写情出身的大才女李碧华,才如梦方醒。

原来,小说中的段子,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了。迟钝的李碧华,居然还毫无察觉。

谜底揭开,两个大龄男女就这样相爱了。

郭崇元很聪明,他知道写过无法爱情故事的李碧华,不会欣赏表面的浮浅,他只要一门心思地对碧华好就行了。

既没有鲜花攻势,也没有卿卿我我,两人的交往在外人看来波澜不惊。

可是李碧华却感觉自己非常幸福。

郭崇元正是她所欣赏的,有礼貌、学识渊博的男人。

两人赛着写书出书,连婚礼的见证人,都是他两出版的书籍,高高厚厚地摞了一台子。

婚后,郭崇元生生把李碧华宠成了懒婆。

郭崇元心疼爱妻,把收拾屋子的活都揽了过来。

李碧华也更加依赖老公:“郎君,冰箱里可有橙汁?”

“我的辞海你看到没有?”

郭崇元简直成了打杂的小工,端汤送水,登高找书。

正是在郭崇元的大力支持下,李碧华的事业势如破竹,她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李碧华与郭崇元的婚姻生活,像世间大多数夫妇一样,有甜蜜,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

与她平凡的生活截然相反,李碧华的小说中,总是充满了离奇诡异。

《胭脂扣》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年,导演关锦鹏把它搬上了银幕。

张国荣饰演十二少,梅艳芳演如花,他们让故事里那份难分难解的爱恨情仇,鲜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第二年,热恋中的张艺谋,让巩俐作了《古今大战秦俑情》中的女一号。他把李碧华的作品,通过电影介绍给了内地观众,开辟了大陆穿越剧的先河。

后来,徐克看中了李碧华的《青蛇》,让王祖贤饰演白蛇,张曼玉饰演青蛇。两大美女摇曳的腰肢,着实销魂。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敢爱敢恨;她写出的故事,演绎着刻骨铭心的旷世奇恋。

那是一个人鬼妖佛四界纠缠的世界,有爱欲,有心魔。女主角们凄婉妖娆,却只能苟且偷生。

李碧华的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都来源于生活。

李碧华的祖父,是做中药材生意的,家底丰厚,他娶了四个老婆还嫌不够,又收了不少妾侍。

李碧华就生活在这种大宅院中。从小,她就穿梭于古旧的老屋,在修竹满径的庭院里玩耍。

她早已看惯了一地鸡毛的钩心斗争,也见多了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这样的记忆,即使在时光匆匆中逐渐褪色,却依然为李碧华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

生活教会了李碧华,让她懂得人心难测,懂得社会的复杂。

2.作品闻达于世,作者神秘莫测

现实中的李碧华,很懂得保护自己。

即使现在李碧华已经著作等身,闻达于世。可是人们在现今发达的网络上,却找不到她的一张照片。

李碧华很低调,她不想做公众人物,只想默默地码字。

她有自己的三不原则:不露真容,不接受电话采访,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

她偶尔会偷偷跑到自己作品的宣传现场。绕一圈后,发现没人认出她来,便窃喜地离开,就像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一般。

郭崇元对此很不理解:干嘛要把自己包裹得神神秘秘,有人崇拜,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李碧华却笑而不语。

李碧华是神秘的,但她作品中的人物却非常有名,就连配角也同样如此。

那些痴男怨女们,纷纷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张国荣曾这样评价:“碧华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而我最欣赏碧华小说中那种坦坦荡荡、毫无保留的风格。”

张国荣说,《胭脂扣》中的十二少,是他演过的最喜欢的角色。

当然,那也是我们这些观众所喜欢的十二少。他和如花的爱情故事,让人意难平。

现实中的李碧华,却不愿意成为闻达的公众人物,她太清楚公众人物的烦恼了。

作为公众人物,生活中的所有私事,都会暴露在公众面前,没了自由。

而只有与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最舒适的。

她只希望,自己活得自由与快乐。只有低调一些,才能让自己拥有逍遥的人生。

而一些公众人物,为了利益制造虚假,更是她所不屑的。

现实中的李碧华,是少有的真诚坦荡。

3.生活中的真实,与小说中的虚妄并存

李碧华非常珍视友情,与张国荣是好朋友。

作为有名的“荣迷”,《胭脂扣》要改编成电影时,她指名让张国荣和梅艳芳扮演男女主角。否则,她宁愿让作品“胎死腹中”。

而《霸王别姬》,更是李碧华为张国荣特意写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国荣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那时候,李碧华就建议他出演程蝶衣。

但是,作为偶像歌手,张国荣害怕饰演程蝶衣,会毁了自己的金童形象,他不敢演。

直到几年后,张国荣退出了歌坛,才接受了陈凯歌的邀请,成就了李碧华的夙愿。

张国荣演过李碧华的三部电影:《岁月山河之我家的女人》《胭脂扣》和《霸王别姬》。二少景生、十二少、程蝶衣,电影里的这些角色,都被张国荣塑造成了永恒的经典。

李碧华是“荣迷”,然而她最崇拜的人,却是毛泽东。毛主席的诗词,让她爱不释手。

曾经有人采访李碧华,问道:大陆作家中,你最喜爱谁的作品?

李碧华说:当然是毛泽东的诗词。那些诗词慷慨激昂,抒发了主席的远大抱负。

李碧华说毛泽东写情很独到,尤其是赠杨开慧的那几首,写的可谓缠绵徘侧,让人感动。

李碧华认为,毛主席诗词中,很有深意的,是面对整个中国发出的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真的是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李碧华有一种真性情,对于美,她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和亲近。

她欣赏张国荣对演艺事业的真诚热爱,她崇拜毛主席对人民大众的深厚感情。

可是她写的小说,却又烈又毒,充满了人性和命运的虚妄。

她的作品中,有爱情的悲凉,有人性的自私虚伪。

倾注了太多的爱与恨,最深的批判与自省。

作为女性作家,她作品中的主角,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就像一株株罂粟花,外表妖冶,内里有毒。

李碧华以一种完全跳脱超然的态度,冷眼看着人世。

她的冷静,是参透后的冷静;她的清醒,是顿悟后的清醒。

这样一种冷静和清醒,有着看破红尘亦爱红尘的豁达。

她的文字十分狠毒,似乎洞穿一切,而又不留情面。

《青蛇》中,白素贞曾这样评论许仙::

真气馁,生平第一遭出来勾引男人,竟遇着个不通情的呆子。他简直便是叫杭州蒙羞的一碗不及格的桂花糖藕粉——糖太少、水太少,黏黏稠稠,结成一团,半点也不晶莹通透。

这简直洞穿了这个叫许仙的男人!

可是李碧华却告诉我们,既要洞穿人世间的虚妄真相,又要保有一份天真和热爱。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现实中平凡的爱情,写成流传千古的经典。

这种本事,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好比碰到美景,只要是略懂摄影的,就能拍出好照片。而平凡的景色,只有高超的摄影师,才能发现它所蕴含的独特的美。

李碧华是有趣的。她写的故事,总让人不自觉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读起来畅快淋漓,却又凄艳苍绝;明明是凄凉的故事,却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正所谓悲凉处现意境。

那泼辣老练的笔调,仿佛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可笔锋过处,世间的真相便一一暴露,无处躲藏。

入世出世,出世入世,李碧华很通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zy/1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