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田岭古道,是历史上最早沟通五岭南北的驿道之一。自唐代以来,这里迎来刘禹锡、韩愈等文人骚客,为偏远的岭南带来生机。

两千年过去了,古道本体依旧保存较好,宽为0.8-2米之间,其开凿有防滑槽的青石板,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沿途仍保留着古亭、古桥等重要的文物古迹。如今,修复后的骑田岭古道,已成为连州宝贵的文旅资源。

《广东印记》之“骑田岭古道”

将和你一起,去掀开它的千年尘封。

文豪的感叹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他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贬途。在抵达湖南临武县至连州的驿道上,心生凄凉的刘禹锡,创作了这首诗,发出这样的感叹!

古道

古道历史

公元前年,秦始皇派数路军队挥师岭南,由此便踏出了骑田岭古道的雏形。

汉章帝(建初)八年,由大司农郑宏奏请朝廷,修筑这条路。由此,古道正式开通。

古道的开通,改善了穿越五岭南北的交通,岭南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输往内陆,促进了岭南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古代岭南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古道

今天,古道中连州大路边镇老铺村至白牛村4公里的一段已修复完成。踏上这条载满时光的古道,便可体味到古人翻山越岭的艰辛。

古道位于大路边镇顺泉村东部,由顺泉村、南天门、百土脚至白牛桥,宽为0.8-2米之间,多数由一块块宽约50厘米,长约1.3米的开凿有防滑槽的青石板,沿着山势砌成石板路,沿途仍保留着古亭、古桥、驿站等重要的文物古迹。

广荫亭

广荫亭始建年代不详,据亭内石碑记载于清乾隆年间重修。

该亭南北走向,占地面积57平方米,设南北门,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的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由北往南叫“广荫亭”,过亭后就是广东,蕴意广东会给所有商旅带来“福荫”。

南天门古道

从南往北,亭子石拱门楣上刻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意为登上此亭犹如登上天界之门,寓含着到这座古亭即已到山顶之意。

怀清亭

顺头岭的半山腰还有一座古亭,叫“怀清亭”,这里正是湖南与广东的交界处。

古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年),重修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怀清亭

怀清亭旁边的树丛里,一股清泉从岩石间汩汩流出,清泉名为“老人泉”,当年的挑夫商贩、过往行人,走到这里,便会放下担子,卸下包袱,洗手洗脸,让甘甜的泉水慢慢滋润干渴的喉咙,待旅途的疲惫稍稍消失,又再开始下一段新的旅程。

驿站伙铺

顺头岭村是骑田岭古驿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这个驿站的热闹一直延续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村内还遗存着当年完好的“伙铺”。

“伙铺”是古时供商旅们歇脚、做饭住宿之处。当地人将这种房子称之为“竹筒屋”。“竹筒屋”前面为铺面,全由木板做成,卸下门板即成铺子,后面才是客人住宿之处。

那时街道两旁的青石条上坐满歇脚的客商,道中间走着络绎不绝的挑夫,村里几家伙铺全部“爆棚”,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繁华!

News

原标题:《连州这条古道,已有千年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1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