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她到20岁,培养她要多少钱?”

“就算一年3万,到大学怎么3万能够?”

“一条人命就值6万块钱吗?”

乍一看,像不像在市场里讨价还价。

再仔细看一下。

这不是在市场,这可是在讨论一条人命的价值。

以前看《欢乐颂》,我以为像樊胜美爹妈那么狗血的人只会出现在荧幕里。

但没想到,真实的生活,远比影视剧精彩。

01

前天晚上,有一个很刺眼的热搜——

现实版“樊胜美”。

去年10月的一个凌晨,在杭州工作的95后女孩洛洛,在钱塘江边不幸溺亡,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洛洛长得很好看,本科学历,自学设计,在杭州工作三年,现在已经做到公司的总设计师,月薪1万多。

她有自己的小团队,因为成绩好,领导正打算提拔她。

她还有一个很疼她的男朋友,2个人的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这个可爱的女孩,人生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精彩,等着她去探索。

但她永远没有机会了。

洛洛的朋友说,从年开始,她的父母就不断向她开口要钱。

被亲情压得喘不过气的她,在微博里写下了最决绝的恨:

“我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如果世界上有一个按下去可以毫无负担四驱的按钮,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去。”

这些年,她割过腕,吞过安眠药。

甚至在离世前几天,她还哭着和朋友说,自己真没钱。

母亲要求洛洛给自己买贵的东西,比如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而洛洛自己用的,却是妈妈用完不要的iphone6。

父亲从来不知道洛洛的电话、在哪里工作,只知道她每个月能有1万多的工资。

于是他不断向洛洛伸手要钱,开口就是1、2万。

有一次,洛洛的银行存款只有,可父亲还是开口要1万。

她才24岁,在杭州工作三年,却要背负起整个家庭。

这还不止。

最让我心寒的,是父母在协商时说的话。

尽管公司没有任何法律责任,但出于人道主义,还是给了家属6万元作为抚恤金。

用老板的话来说,是看这个家庭可怜。

但过了3天,落落父母反悔了,堂而皇之要求公司再给35万。

甚至还发短信威胁老板:

如果不当面谈,就每天去公司闹,死也要死在你单位。

老板觉得这家人不对劲,决定找到媒体公开,以警醒千千万万的“洛洛”们。

在协商过程中,母亲不断找问题,翻细账。

3次要价,一次比一次高。

最后一次,直接加到41万元。

为什么要这么多?洛洛父亲直接说了:

“我还要二十五万给儿子(洛洛弟弟)付首付。”

生前,她是父母的提款机,工资都是给家里赚的;死后,抚恤金又成了弟弟买房的首付钱。

都说家是港湾,其实不然。

对于有些女孩来说甚至是男孩来说,家是战场,是一辈子都不想回去的地方。

02

看过洛洛微博的网友,都很心疼她。

心疼她为什么这么傻,要对只知索取的父母“无限付出”。

其实,不是每个女孩从小就心甘情愿被剥削的。

父母一次次“重男轻女”的区别对待,每次和弟弟争吵中得不到理解,才潜移默化成了这个样子。

以至于长大以后,很多女孩只能一边痛苦,一边继续被父母支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迎合者。

它指的是那些只奉献、不索取,因为害怕一旦停止付出,就什么都得不到的人。

对于很多“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孩来说,从小她们就不受重视。

无论有多努力、成绩有多好多优秀,父母眼中永远没有她们,她们永远没有弟弟(哥哥)好。

女孩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得父母的认可,只能不断付出、不断奉献与迎合。

这是她们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山西吕梁市的高先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的整个婚姻都由11个亲姐姐包办。

尽管大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但结婚花销32万,姐姐们都给他凑齐了

从设计、筹办到摆酒席,事无巨细,都是姐姐们安排。

甚至婚房的23万,也是姐姐们买的。

弟弟作为婚礼的主人公,什么事都不用做。

新闻一出来,大家都为姐姐们打抱不平。

但当记者去采访时,姐姐们居然说:

“大家想多了,我们心甘情愿的。”

从7、8岁开始,姐姐们就下地干活,弟弟却什么都不用做。

现在,她们更是开始合理化这种过度付出和被剥削。

父母越冷淡,她们就越迎合、越奉献。

她们怕一旦自己停止付出,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

所以即便再累、再难、再苦、再委屈都不会对家人说什么。

而且,一但家里遇到问题,她们会打起精神来出钱出力。

这些卑微的女孩,为了能得到父母的一句赞赏、为了能在家里得到一点点尊重,倾尽所有。

03

《百家讲坛》的曾仕强教授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本质上,有的父母对养育儿女有投资放债的观念。

对于他们来说,养育儿女就是在做生意,是有成本权衡算计和未来回报率期待的。

所谓重男轻女,就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投资在女儿身上,收益远不如儿子,自然就多投资在儿子身上。

于是把亲情当作获取金钱的辅助工具,把女儿的生命当作给儿子买房子的得力工具。

索要物质和感恩,是平庸的他们唯一能收获自我实现的快感的地方。

所以很多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一定都听过这样的话:

他是你弟弟,你就不能让着他吗;你的彩礼钱要留给弟弟结婚用的;读那么多书干嘛,将来都是要嫁人的;你发工资了没,家里没钱了;

一直被压榨、被索取,没有尽头,绝望无助。

如果你已经感到难受了,说明这样的行为已经开始伤害你。

不如尝试勇敢一点,“远离”这样的“家人”。

索求无度的吸血父母,给不了你想要的认可和爱。

不仅如此,你还会失去独立的能力。

何必呢?

换个城市工作,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狠下心来,不要和他们再有过多联系。

赡养父母可以,但不能掏空自己。

虽说“毕竟是家人”、“血浓于水”,但你想,假如你的家人总是不支持你、忽略你,甚至伤害你,你觉得你们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人吗?

你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改变他们,也不要企图你的付出能换来他们的肯定,剧里父母改过自新的情节终究只是剧。

人性从不轻易改变,这是人性中最伟大也是最丑恶的一点。

所以,必须度全方位防止他们向你伸来魔爪,防止正在心理重塑、开展新生活的你受到刺激,重新掉入泥泞。

这是逃离原生家庭的唯一方法。

向前走,你就赢了。

原生家庭的痛,只要你肯,就可以慢慢修复。

即便要付出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的努力,但一定值得。

*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新闻来源:《杭州出现现实版樊胜美?新华网:标签易贴,心结难解》澎湃新闻《11个姐姐凑32万帮弟弟买房娶妻,后续:姐姐们的现状引人深思》网易新闻

写在最后:

我是秦桑。

一边看新闻视频,我一边气得捏住鼠标,久久不动。

但冷静下来想了想,面对这种吸血父母,光生气有用吗?

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受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等等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早就渗透到骨子里,光是骂她们,除了爽,一点意义都没有,他们不可能因此改变。

所以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同样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的女孩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及时止损,学会治愈自己的童年,治愈不幸的过去,展开新生活。

还有,不要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到下一代,恶性循环下去。

或许这才是文章的意义。

不知道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遭遇过同样的不幸。

转发这篇文章,希望终有一天,受伤的女孩们能善待自己,与自己和解。

本文由极物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