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是佛教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是释迦摩尼佛的诞辰日,所以也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节日,又称“佛诞节”,所以在每年这一天,寺庙都要举行“浴佛法会”,以纪念佛祖降临。“浴佛节(佛诞节)”我们到寺院或对佛像礼拜就好,为什么还要举行浴佛的仪式呢?有什么含义和功德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首先来看看“浴佛”的意义“浴佛”,象征着洗去内心的污垢,使我们心灵得到净化,得以显现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佛性,这也是佛陀化世的本怀。其实,佛本来就是清净庄严的,哪里还需要我们来洗浴。这只不过是一番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是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我们藉着浴佛仪式或举行浴佛法会,来缅怀佛陀与感念佛恩。“浴佛”的涵意,是以戒定为香,忍辱为水,精进为力,智能为镜,慈悲为药,以佛的智能光明、慈悲仁爱,沐浴自己,将种种烦恼化为欢喜、自在、清凉。大众用香汤灌沐,借香花净水灌沐佛像,恭敬供养,祈增福慧,同时亦提醒自己外离身垢、内离心染,时时刻刻保持身心清净,以此启发内心的慈悲与智能,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这就是浴佛的真义。再来看看“浴佛节”的由来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在三千多年以前,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妃摩耶夫人都很贤明仁慈,深受人民爱戴。一天深夜,摩耶夫人梦见六牙白象入腹,后来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太子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并且步步生莲花,兆示了将来舍身出家、普度众生的志愿。此举惊动四方,于是,天空中天女散花,天使奏乐,并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浴身。佛弟子们为庆祝和纪念佛陀诞辰就沿用此形式举行“浴佛仪式”。浴佛的习俗源于印度,每到这天,寺院要举行浴佛法会,在大殿里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释边牟尼诞生像),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为佛像沐浴,作为佛诞生纪念。通过浴佛的方式净化身心,以结善缘,增长福慧。然后再看看“浴佛节”在中国的传承中国最早始于东汉,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到唐朝时期,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浴佛传统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蒙古族、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汉族地区佛教在北朝时多在四月八日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举行,南方则仍为四月八日举行,相沿至今(俗称“四月八”)。再来说说“浴佛节”的作用及功德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淨净法身。通过浴佛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冤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灌洗佛形像经》中载:“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但愿佛子的一念真诚,都能为未来植下无量福慧功德。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常有惭愧;发净信心;其心质直;亲近善友;入无漏慧;常见诸佛;恒持正法;能如说行;随意当生净佛国土;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生在人中,自然念佛;诸魔军众,不能损恼;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方诸佛之所加护;速得成就五分法身。最后再说说“浴佛节”有哪些佛事活动伴随浴佛节而来的,四月初八这天还要举行多种佛事活动,如善会、结缘、放生、吃乌米饭等。善会,也叫斋会,就是由僧人邀请善男信女在四月初八这天赴会吃斋,参加善会的称善台。放生,为了庆祝佛祖的诞辰,善男信女们在浴佛节这天还举行放生大会。放生之习早在宋朝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吃乌米饭,元明以来,浴佛节这天,寺院、民间有吃乌米饭的习俗。乌米饭就是将糯米浸人乌树叶内,泡几小时后取出,烧煮而成。总结及感悟不管是不是“浴佛节”(佛诞日),或者我们是否信仰佛教,佛教的意义就是教育世人,教会世人如何做人,其实只要心中有信念,为人正直守信,做人有道德的标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下疫情,虽不能以隆重的浴佛节仪式来忆念佛陀、感恩佛陀,但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用一颗虔诚的心、恭敬的心来清净我们自己的心,“奉请如来澡浴身”,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值此殊胜日请尽力行善,广做功德,供灯持咒等,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平安喜乐!祈愿世界和平、永无灾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如您喜欢,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