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部分·北宋

一:精读必备部分

01柳永《雨霖霖》☆☆☆

(一)文学常识

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也称柳七,著有《乐章集》。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对我国词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2、成就:其词多写男女之情,风格偏于软媚,但也有不少描写都市风格和羁旅行役之苦的作品。精通音律,大量创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有重要贡献。西夏人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一说:方留恋处[1]),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

2、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3、精选注释:①寒蝉:蝉的一种,出自《礼记·月令》②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出自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③都门:京城,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帷帐,宴饮饯别。④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词中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伤,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四)艺术特色

整体特点: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虚实相间。

③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景物、环境、人物的刻画,十分生动传神。)

④采用点染、转折,渲染离愁,抒发感情。

1、领会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的特点,理清其铺叙层次:

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层次十分清晰。从大的方向看,可分三层:

(1)上片五句到“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别前留恋,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别时伤感,(3)下片都写别后想象,既有眼前的实景,又有想象的虚景,虚实相间,层层推进。

2、简述《雨霖铃》(寒蝉凄切)对情景关系的处理。

(1):情景关系处理十分融合。

一开始将“伤离别”的凄苦感情置于“冷落清秋节”的气氛中,情景自然融合。

(2)①上片以景收束,既暗示前程的迷茫与分别的深愁,又使词情从“无语凝噎”的凄绝转为“千里烟波”的悠长。有张有弛,伸缩自如。

②下片“杨柳岸”虚景实写,充满“伤离别”的凄婉情致,已成千古绝唱。“杨柳岸”是虚景描写,更有想象空间和无限韵味。

3、简析《雨霖铃》(寒蝉凄切)采用点染、转折等手法

(1)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渲染离愁,抒发感情。

(2)如采用点染,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

(3)借转折来表情达意的手法,上片采用了半句一转的手法。方骤雨马上初歇、方畅饮却并无心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02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一)文学常识:

1、生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支持范仲淹实施政治改革,晚年对王安石变法表示异议。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等都受到他的褒扬。

2、成就:①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华靡丽、险怪奇涩的文风。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明畅简洁、纡徐委曲,负一代盛名。③诗和词的创作也取得较高成就,词与晏殊并称“晏欧”。④著有《六一诗话》,开创“诗话”新体裁,与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完成《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1、原文:候馆梅残⑵,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⑶。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⑷。寸寸柔肠⑸,盈盈粉泪⑹,楼高莫近危阑倚⑺。平芜尽处是春山⑻,行人更在春山外。[1]2、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3、精选注释:①候馆梅残:陆凯给在长安的友人范晔从江南寄梅。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②草薰句:从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化出。③摇征辔pèi:策马启程。辔:驾驭牲口的缰绳,这里代指车马。

(三)思想内容

①主要表现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恨。

②上片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突出渐行渐浓、无以摆脱的离愁。

③下片写思妇危楼远眺、愁肠寸断的形象。并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离愁之深、相思之苦

(四)艺术特色

1、暗用典故,富于联想。

上片前三句描画行者所见的春天景色,是写实,但三组景色暗含典故,引人联想。

①写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

②写草薰风暖,无疑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

③写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

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反衬,描写明媚春景,抒发离愁别恨。以乐景写哀情,使其愁更深。

2、

①此词描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起首三句是描画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和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化实为虚,设喻巧妙。

③古人写愁的名句很多,这两句的特点是扣住春天景象,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化实为虚,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迢迢不断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递进,“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进一步突出离愁之深。

03王安石《桂枝香》☆☆☆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临川人,任宰相后,大力推行新法。为文讲究实用,散文笔锋犀利,说理深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登临送目⑵,正故国晚秋⑶,天气初肃⑷。千里澄江似练⑸,翠峰如簇⑹。归帆去棹残阳里⑺,背西风,酒旗斜矗⑻。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⑽。

念往昔,繁华竞逐⑾,叹门外楼头⑿,悲恨相续⒀。千古凭高对此⒁,谩嗟荣辱⒂。六朝旧事随流水⒃,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翻译: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3、精选注释:①《桂枝香·金陵怀古》是怀古词。②故国:故都,这里指金陵。③千里句: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澄江:长江。④门外楼头句:指六朝陈被隋灭亡的历史悲剧。杜牧《台城曲》诗:“门外韩擒?,楼头张丽华。”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句: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后庭》: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⑥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以杜牧名句收束,暗寓警醒当世之意。

(三)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绝唱。

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通过对六朝君主追逐繁华、相继上演一出出荒淫误国悲剧的历史沉思,针砭时事,警诫当朝吸取历史教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

(四)内容层次分析:

上片写景、下片人事。

(1)上片写登临远眺所见之景。以“登临送目”领起,视野高远,“故国”点登临地点,“晚秋”点登临时节。下片将秋日暮景层层写来,澄江、翠峰、征帆、残阳、彩舟、白鹭等景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色彩。

(2)下片“念往昔”转入怀古。感叹“六朝旧事”,抒写“悲恨”、“荣辱”之叹。又以“寒烟衰草凝绿”的秋日景物写出凭吊之情,化景物为情思。

(3)结末以杜牧名句收束,暗寓警醒当世之意。

(五)艺术特色:

(1)意境上,意境阔大,内涵丰富,作者胸襟怀抱豪迈深沉,

(2)句法上,多处借用前人诗句,自然融入本篇意境。

(3)角度上,摆脱平面铺叙,写景上注意视角和层次的转换变化。

从宏观到细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近景写到远景,笔法显得灵活多变。

04苏轼《江城子》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长子,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1)其散文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诗歌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3)词以豪放清旷风格为特色,与辛弃疾并称“苏辛”,(4)开后世豪放派先路。(5)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翻译: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3、精选注释:

(三)思想内容:

(1)这是一首悼亡词,为悼念作者原配妻子王弗所作。

(2)苏轼与王弗伉俪情深,但十年前王弗不幸谢世。之后,作者又卷入朝廷党争;自请外放,抑郁寡欢。

(3)这首词作表现对爱妻深情思念的同时,也流露出仕途多艰的感伤情绪。

(四)艺术特色:

总“梦”贯串全篇结构特点;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抒情手法;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1)结构上,以“梦”贯穿全篇,情真意切。

①题目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结构上以“梦”贯串全篇。

②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十年”写死别之久,“千里”写相距之远,但仍盼相逢,引起入梦。

③下片写梦中与妻子相逢,情真意切,恍若生聚。“料得”以下三句,写梦醒后的哀思。

(2)内容上,采用将自己和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抒情手法。

①对亡妻的思念刻骨铭心、跨越生死,采用了将自己与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手法

②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关合自己与亡妻两方,此为合;“不思量,自难忘”,落笔到自己一方,此为分。“千里孤坟”两句,合写双方都孤独而少慰藉。“纵使相逢”句是合,“尘满面”两句又是分。

③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小轩窗”二句写亡妻,是分;“相顾无言”两句合写夫妻梦中相见的情景。

(3)手法上,以白描取胜,用日常生活场景写自己饱经沧桑的容貌与夫妻恩爱。

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自己仕途的感伤,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思致绵长。

:此词写景、记事、抒情均以白描取胜。

①或描绘自己饱经沧桑的容貌,见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

②或选取日常生活场景,是夫妻恩爱十年的艺术再现。“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属细节特写,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情感内容。

③末两句化景物为情思,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思念。

总:白描手法使词作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思致绵长。

0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翻译: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3、精选注释:①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②周郎:周瑜,字公谨,建安三年任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岁,吴中呼为周郎。③雄姿英发:形容周瑜体貌非凡,言谈卓绝。④羽扇纶(guān)巾:手执羽扇,头戴便巾,形容周瑜风度潇洒的儒将打扮⑤强虏:强大的敌军,指曹操的军队。⑥故国:故地,指赤壁。⑦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

(二)思想内容:

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他俯视江山胜景,缅怀古代英雄,是在反思人生,追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其中有对残酷党争的鄙弃,有对宦游生涯的厌倦,有摆脱名缰利锁的强烈愿望,有对忧患心情的自我消解、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三)内容层次分析:

(1)上片写赤壁之景,并非实写江山的雄奇和壮美,而着重表现了作者超越具体地点和景物的空间意识,“人道是”是他的有意提示。开头两句突兀而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乱石崩云”三句是夸张虚拟的描写,渲染的是大自然“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伟力;“江山如画”总括上片,“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片。

(2)下片扣“怀古”之题,由写景转到抒情,用“追想”二字提起,人物事迹被虚化,写周瑜之年少有为,引出作者的自我反思。“多情”、“人间如梦”云云,即否定了过去执著政治、拘牵名利的人生态度,表现了可贵的自审心态。

(四)艺术特色:

(1)复杂的情感内容和借宾定主的艺术手法。

①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思想感情十分复杂

②作者抚今追昔,反思人生,迫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

③其中有对残酷党争的鄙弃,对宦游生涯的厌倦

④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写周瑜的英雄业绩是为了说明雄姿英发的周瑜,也不过是过眼烟云,终被大浪淘尽。从艺术手法说,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传达了自然永恒、功业易逝的历史意识。

(2)豪放和清旷的风格

①本词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一向被视为豪放风格的典范。

②从写景的超越时空、抒情的超脱心境看,应该说是豪放和清旷风格兼而有之。

06黄庭坚《登快阁》

(一)文学常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山谷集》

强调“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秦七黄九”,书法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山谷集》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翻译: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3、精选注释:

①痴儿句:作者的自嘲,带有牢骚意味。出自《晋书·傅咸传》

②晚晴: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③澄江:指赣江。“快阁”面临的是赣江。

④朱弦已为佳人绝::意为世上没有自己的知音。《吕氏春秋·本味》载,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死后,伯牙便断弦破琴。

⑤青眼聊因美酒横: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会做?白眼,遇到自己欣赏的人,他就做?眼来迎接。青眼:黑眼珠。横:斜视。

⑥弄:吹奏。白鸥盟:相约退隐江湖,引用了《列子·黄帝》中海上鸥鸟的寓言。

(三)内容层次分析:无

(四)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趁闲登临快阁,心胸顿觉开阔,于是倾诉了自己失意苦闷与适意忘机互相交杂的心情。作者向往精神洒脱、没有猜忌的生活,也透露出对现实景况的不满情绪。

(五)艺术特色:

(1)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

①首联入题,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表明为求快意,故寻快事,登快阁,其中隐含厌倦官务的情绪。

②颔联写景,承上“晚晴”二字写登快阁所见,从景物中求得快意。

③颈联抒情,士无知音,借酒浇愁,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

④尾联述志,面对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2)用典与炼字方面颇见功力

①“天远大”、“月分明”,从杜甫和谢朓诗句脱化而来,意境逼真,对仗精粹,点活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作者的胸襟怀抱;

②“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

③五、六两句属对严整,又糅进七言歌行句法,以“已为”与“聊因”相连缀、呼应,使得气势流转,情致跌宕变化。

07秦观《鹊桥仙》

(一)文学常识: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尤工词,辞情兼胜,颇多感伤,为婉约派代表词人。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著有《淮海词》。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翻译:

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鹊桥上怎忍心把归路回看。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

3、精选注释:

①《鹊桥仙》所用题材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相同: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②纤云弄巧:意为缕缕云彩变化出种种巧妙的图案。也指织女是擅织云锦的巧手,暗示乞巧节

③飞星传恨:意为牛郎星和织女星传达着不能相见的怨恨。

④银汉句:意为两星通过天河上的鹊桥,终于相会。银汉:天河。

⑤金风玉露:秋风白露,指秋天。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⑥人间:指人间普通男女的爱情。⑦忍顾:不忍回顾互相归去的路,表示两人不忍分别。忍:不忍。

⑧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三)内容层次分析:

(四)思想内容:

古代歌咏牛郎织女爱情悲剧故事的七夕诗词不可胜数,大多以感叹两人会少而别多为主旨。

这首七夕词虽然也运用这一题材,但能自出机杼,化故为新,一反相思离别的缠绵感伤,提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颖见解,

这在古代同类作品中殊不多见,所以明人李攀龙认为“最能醒人心目”。

(五)艺术特色:

(1)以议论入词

①古人忌以议论入词,此词却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说理熔为一炉。全词以情景为辅弼bì,以议论点明题旨。

②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从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写起,借景传情,接着出以“金风玉露”两句议论,赞颂了相会之珍贵、爱情之圣洁。

③下片写离别,两情依依,骤又分离,继“柔情似水”的即景设喻之后,本可沿“忍顾鹊桥归路”的情绪抒写临别凄伤,然而作者却凭空转折,奔迸而出“两情”两句惊人之语,揭示了人间爱情的真谛,使人耳目一新,此结语也就成为全篇格调高亢的点睛之笔。

(2)象征手法

①全词用象征手法,以天上双星,暗喻人间男女。

②“弄巧”写织女手艺精巧,“传恨”写流星传递情愫,“暗度”写牛郎、织女踽jǔ踽夜行,“忍顾”写两人一步三顾,都描绘出人的神貌,充满人的情意。

③此词意境深婉,富有理趣,淡语而有兴味。

08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一)文学常识: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其词风格多样,词采绮丽,音律谐美。著有《东山词》(又名《东山寓声乐府》)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翻译: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与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3、精选注释:①青玉案:贺铸改调名为《横塘路》。

②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③锦瑟华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④冉冉:云彩缓缓流动的样子,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

⑤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复合之比”

(三)内容层次分析:

(1)词的上片写相思。用《洛神赋》典故,写自己满怀深情,期盼美人的到来。“不过”、“目送”云云,写美人踪影难觅,希望落空,而芳春将尽,年华已逝。

(2)下片仍由洛神形象生发,写因失意而生闲愁,然后以景结情,用江南典型景物表达自己内心深重难遣的孤寂幽情之情。

(四)思想内容:

①这首词表面上写相思和闲愁情绪,但细味词意,如“凌波”、“芳尘”、“蘅皋”,宛然有一美人形象隐现于其中。

②联系作者一生怀才不遇、晚年退隐苏州的遭际,这首词显然有所寄托,即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用李商隐《锦瑟》的诗意,寄寓自己年华已逝、不为世用的苦闷。

(五)艺术特色:贺铸《青玉案》写景抒情的特点

:此词结句最为人称道。

(1)字面上:烟草、风絮、梅雨,江南春天既常见又典型的景物,信手拈来,造语自然,不假雕琢;

(2)意象上:用这三种比喻性意象,闲愁显得具体可感,具有广度、密度和长度;

(3)手法上:运用博喻手法,将三种景物复合起来比喻闲愁,十分新奇。

:三者和谐一体,把闲愁形容到了极致

09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一)文学常识: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精通音律,词作风格缜密典丽,长调善于铺叙,讲究格律,为北宋婉约派大家,时誉颇高。著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翻译: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3、精选注释:①阊chāng门:江苏苏州城西门,阊阖门

①从“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可知这首词写作的地点是汴京。

②能以收纵之笔转换时空,富于曲折隽永韵致的词作是《兰陵王》(柳阴直)

③“登临忘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之句,“京华倦客”是作者自称。“故国”是指故乡。

(三)内容层次分析:无

(四)思想内容:

作者长期淹留京城,词写渡口送别场景,也流露了厌倦羁旅生活的怅恨。作者是在京师送客之时,想到自己也久客京师,因而沉思往事,满怀凄恻。

(五)艺术特色:

1、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艺术特点

:全篇收纵自如、虚实结合,笔法腾挪有致,情感隽永有味。

(1)意象上,“柳”是核心意象,借柳起兴,抒发怀抱。

①第一段从折柳送别的风俗写起,首句点题,以下四句写柳送人,人惜柳,切合离情写足题面;“登临”两句落到自身,关合自己久客京华的境遇。

②第二段叙客中送客,既写行者的离别之恨,又写居者的淹留之苦,并虚拟行者舟中远去回望情景。

③第三段抒写别后情怀,却从人去后寂寞场景中见出,显得迷离惆怅。

2、具体分析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讲究时空转换、将当前送别情景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的铺叙手法。(2)表达上,以铺叙见长,讲究时空转换,将送别情景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

:这是一首长调,以铺叙见长,讲究时空转换,将当前送别情景与缅怀住往事穿插安排,显得曲折多变,有人称之为“曲叙”。

①时间上的跳荡:开头四句实写眼前景色,“长亭路”三句转为虚写此为历来送行之处。

②空间上的跳跃:第二段以“闲寻”一句过渡,“酒趁哀弦”两句实写当前别筵境况,“愁一箭”以下数句转为替行者设想,又是虚写行者在别后孤舟远行的景象,无限怅惘。

③时空转换:第三段“凄恻”在情感脉络上结上递下,“渐别浦”三句又将思绪拉回当前,空间转换到别后之渡口情景,时间折回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即所谓前事。

宋代部分·南宋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又是婉约派大家,籍贯——济南。前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则侧重表现身世之感与故国之思,风格清新自然。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影响颇大。著有《漱玉词》。生存与北南宋之间。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3、精选注释:①名句:“满地黄花堆积”,此词作于秋天,其中的“黄花”指菊花。②《声声慢》写于晚年,此时她流落于江浙一带。

(三)内容层次分析:无

(四)思想内容:

这是李清照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时女词人远离家乡,流落南方,丈夫病故,晚景凄凉,连遭国破家亡巨变,可说是度日如年。这首词就是其晚年凄凉生活和愁苦心境的艺术写照。

(五)艺术特色:

(1)层层铺叙的内容层次:

:内容有层次,层层铺叙。

①全词借秋景言秋情,打破上、下片界限,于景物描写上着力,景物都与愁情有关。

②在开篇总写环境和心情后,以下层层铺叙,步步推进,依次写秋气、秋风、秋雁、秋花、秋雨,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愁的氛围。

③词人触目生愁,哀怨渐渐积聚,终于压抑不住,在篇终迸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喊。

(2)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此词是压卷之作,最为人称道的是开首运用十四个叠字,如珠玉落盘,声情并茂,人谓“创意出奇”。①“寻寻觅觅”写若有所失引起之动作,②“冷冷清清”写独居孤凄之环境,③“凄凄惨惨戚戚”写难以排遣之悲愁心情,已然愁绪满纸。因非刻意造作,而是从肺腑流出。所以后人模仿,鲜能及之。

(3)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

①用宋时日常口语写身边事物,眼前情事,可知“易安体”雅不避俗,极为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

②改声韵。《声声慢》历来都叶平韵,声调较为平缓,李清照改叶入声韵,并且大量运用舌音和齿音,声调转为急促凄厉,也是此词的创新之处。

(4)论述李清照《声声慢》的艺术手法。

答:(1)全词借秋景言愁情,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于景物描写上着力,写秋气、秋风、秋雁、秋花、秋雨,共同营造了愁的氛围。

(2)开头运用十四个叠字,如珠玉落盘,声情并茂,“寻寻觅觅”写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孤独凄苦之境,“凄凄惨惨戚戚”写难以排遣之悲。

(3)用宋时日常口语写身边景物,眼前情事,雅不避俗,当行本色,

用入声韵,大量运用舌音与齿音,声调转为急促凄厉。

11陈玉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一)文学常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其诗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被列为江西派“三宗”之一,后期诗风接近杜甫,也能词。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夜登校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翻译: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3、精选注释:回忆洛中旧游受到后人盛赞的名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三)内容层次分析:

①上片写往事,追忆洛中旧游。“忆昔”两句,言旧游之地与人。“长沟”三句,写旧游之景,其中“杏花”两句,乃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往事历历在目。

②下片抒今情,感怀沧桑巨变。换头句忽转悲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知交零落。“闲登”句不承上文写,却宕开一笔,仍以景收,将沉挚的悲感转为表面的旷达,但“古今”两句,盛衰兴亡之感隐然言外。

(四)思想内容:借回忆往事抒发吊古伤今的怀抱,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作者流落南方,艰苦备尝,回忆往事,不禁百感交集。

(五)艺术特色:

1、陈与义《临江仙》构思特点

(1)构思上,以空灵笔法,不直言国事兴废,委婉唱叹出之。

历来受到盛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结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可概括天下万事,饶苍凉之致,警绝之意,好在句外,有余不尽。

(2)语言上,风格疏快明亮,浑成自然,不假雕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等名句,古人认为真是自然而然,但也有称之为“奇丽”的。因自然是从雕琢中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才是含蓄有味的自然。

12陆游《书愤》七言律诗

(一)文学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充满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后自成一家。著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3、精选注释:①作于蜀州,夜宿驿站有感而作。②脱帽句: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③概括全篇主旨的是“逆胡来灭心未平”。此诗即作于离开前线的笫二年,作者抚今追昔,心潮难平,在诗中抒发了抗金杀敌愿望落空以后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内容层次分析:

(四)思想内容:作者写此诗时,年已六十二岁,且罢官已经六年。但此年又被重新启用,再次激起他的满腔壮志豪情。他在诗中回忆抗敌往事,追思英雄业绩,表达了老而弥坚、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

(五)艺术特色:

1.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突出自我形象;情感大起大落。

①前四句,情调豪壮,回想前年“脍鲸”去年“射虎”,在夸张的描写中突出自我形象。

②中间四句,豪壮转为沉痛,压抑不住”脱帽“、”大叫“的醉狂之态。

③后四句,由沉痛转为悲凉,孤剑鸣响的战斗渴望,与破驿灯暗、风雨打窗的凄凉况味,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作者内心巨大的忧愤。

2、陆游《书愤》艺术特点高频大题

此诗善用对比。

(1)、从作者角度看,壮岁的豪迈与而今的颓势,是一层对比,报国的壮心与自己的年老,又是一层对比比;

(2)、从当时形势角度看,则陆游向往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朝廷君臣大多不思进取的现实,也是一层暗藏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取向特别突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联的意蕴和特色:这是历来享誉人口的名句。

(1)、首先是这两句有高度概括力,是对作者生活经历的提炼,但又十分形象,有鲜明的画面感。(2)、属对工稳,自然流走,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宜为人们传诵。

13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一)文学常识: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上继东坡,下开稼轩,为豪放派重要词人,著有《于湖先生长短句》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翻译: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精选注释:①这是一首中秋词。“表里俱澄澈”一句既是概括题旨的警策之笔——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②沧浪:指青苍色的湖水。出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③细斟北斗:《诗经》:“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这里可以用来当酒杯斟酒,反用《诗经》之意。今夕何夕:出自《诗经》.④化用了苏轼《前赤壁赋》意境的是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与《孟子?离娄上》所载《孺子歌》有关的是“稳泛沧浪空阔”。

(三)内容层次分析:无

(四)思想内容:这是一首中秋词。这首词通过月夜泛舟洞庭,描绘了自然景象的浩渺开阔,表现了作者自我人格的超拔高洁。作者的自然人格魅力使这首词格外动人心弦。遭遇困蹇jiǎn却光明磊落,甚至能驱遣天地万物,自我抒情形象因此而占据了画面中心,充塞天地之间,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在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表里俱澄澈”一句既是概括题旨的警策之笔,也可视为对此词艺术特色的形象表述。

(五)艺术特色:

1、内容上,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展现出空灵晶莹的奇妙境界。

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洞庭湖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

下片着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尽挹西江”三句极尽想象之能事,写来气概豪纵,笔墨淋漓,把全篇感情推向了高潮。

2、手法上,多处用典,化用前人成句。

有《诗经》句,并融合苏轼《赤壁赋》的文辞和意境,如从己出,艺术功力甚深。

1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一)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著有《稼轩长短句》。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风格悲壮激烈,但又变化多样,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二)原文内容与精选注释:

1、原文: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翻译: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3、精选注释:①《摸鱼儿》通篇运用比兴,由于“词意殊怨”,据说宋孝宗见了“颇不悦”。②典故的使用“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运用陈阿娇(陈皇后)典故③“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写的是留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象征南宋前途暗淡。④长门五句:陈阿娇的故事,司马相如《长门赋》。

(三)内容层次分析:内容结构特点——开合跌宕的结构:

(1)上片伤春,“更能消”两句以春归开头,以下“惜春长怕”两句是惜花惜春,“春且住”两句是留春,“怨春不语”四句是怨春,分数层写,暗示南宋抗金形势和风雨叙飘摇。(2)下片闺怨,以男女喻君臣,借陈皇后被贬自况身世遭遇,并以杨玉环、赵飞燕事从反面作陪衬。结句“休去”三句,写残春景象,景中寓情,收束全词。

(3)词中意思有多层转折,如上片在惜春、留春之后,突然转为怨春;下片在呵斥玉环、飞燕之后,突接“闲愁最苦”,转到自身,尽开合跌宕之致。

(四)思想内容:借春愁、闺怨,表达对国事危殆的忧惧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五)艺术特色:

论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融贯全篇,花草零落、美人迟暮,构成总体上的象征性意境,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怨愤。

(1)上片的风雨送春是借物起兴,用残春景象象征抗金形势的动荡多变、前景难料,以及抗金人士试图力挽颓势而徒劳无益;

(2)下片的美人失宠是托古喻今,暗喻自己被谗失意的政治遭遇,抒发了抱负成空却无可告诉的怨恨。

(3)最后的斜阳烟柳景象,也象征南宋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政局。

此词沉郁顿挫,笔致委曲。(梁启超评其“回肠荡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