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对于管理农作物种子,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所以农民在播种前选择种子就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我们人类业缘事中的“瓜豆”种子是哪里来的?我们每天相互之间一言、一行、一看、一笑、一怒、一点头、一拍手……,我们走过的街道,自己住的屋子,办公的场所,那些风景、场景、摆设乃至我们头脑里面的各种念头,这些就好比是农作物种子,都是一一种子像。这些就是我们每天在收集“瓜豆”种子的过程,日积月累,种子多了,就会形成势力,变成习惯,有了惯性,在佛法中称之为业。佛法的因缘果报,讲的就是种什么样的种子(这是因)一定会有报,什么时候报,缘熟就报了。所以将来时间到了,缘熟收获,这个果是优质的还是歪瓜裂枣,这就取决于种子,以及耕种过程的外在因素(例如:种农作物需要的水、阳光、空气、以及农民伯伯精心的照顾)。我虽然日常会接引学人读经,但是我总是会告诉她们,要先将世间法的工作做好,工作要努力,家庭要安顿好,然后才能出来学行。在环境等各因缘不成熟的时候,也要坚持每天走路念佛(这个无论在忙,也是不占用单独的时间,是同时可以进行的,叫双运),碎片时间读经,读经是读经,吃素是吃素,不要因为不能吃素而放弃读经了。就像我们在世间法的成就达到一定的程度(佛法讲福报),那各方面事务都会比较顺遂(人力、物力、关系、财力、地位都有的情况下,是不是做事情会比较方便,自己在所求皆如意的情况下,就是属于佛法讲的乐受);如果是还在生活底层奋斗的人,那相对生活成本是比较高的(这种每天为生活衣食住行奔波,要啥没啥的,举步艰难,人微言轻,这样的情况在佛法讲的苦受)。这些其实也都是无我的,只是我们不懂得佛法,所以整天都是在喜欢不喜欢、得与失、好与坏……中分别,然后产生种种情绪,这些过程也都是在收集业种的过程。佛经的种子,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种子,是万能种子,是无障碍能通达的种子,是我们工作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助力神器,所以很多学人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抱紧佛经读了回向,事情也就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每天在摄取种子时,一定不要忘记摄取佛经的种子,有种子才有发芽的机会,芽苗叶长出了,根就慢慢有力量了,这个根很重要,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所以别看一些学佛人,也学行好几十年,一直就是停留在烧香拜拜,或者只是读读心经、大悲咒,再不然就是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或者一部《地藏经》一直读,还有一些道场只让信众读四本经典,讲什么“成佛的楞严、开悟的法华”,这样引导信众是有问题的,佛经里面哪里是这样教我们的。所以不多读经典,就没有拣择慧的能力,不善根,浪费大好光阴,也不知道如何去行,实在很可惜。每天熏这样的种子,有些也只是修了一些福报,要知道《地藏经》讲修福,只是三生受乐。当然,这一世我们能接触到这样的因缘,遇到这样引导我们的人,一方面说明过去生,在这种环境里呆得太久太久了,跟这一世的情形一样一样的。这样的人,即使遇到善知识告诉她,要多读经,讲如来藏妙法时,属于久化方归类型的;甚至同样是学佛的,却对这样的妙法不生敬仰。这样的情况,在多部经典中,佛都有提到,如《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三品讲的:“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多闻大乘了义经典的缘故。佛经读多了,读熟了,那些不正确的知见我们能远离,也不会有这样的因缘听到,就算听到,自己有能力辨别,这就是佛经功德力所在的其中一个部分。所以这个种子大家一定要会收集,读经是直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摄入清净优质的种子。而听别人说,那是加工过的种子,已经不是原生态了。像我认识的一位台湾的师姐,她每天骑着单车,车上绑着一面大旗,旗子上写着:“心念,右脚阿弥左脚陀佛,日日滴水水穿石!”她把出去为世人播撒佛法种子当成是工作,每天从家里骑车去附近的猴子山,那里登山的年轻人很多,她就在那里教人走路念佛和读经。刚刚开始大家看到她,觉得古怪,不习惯,从她面前经过时,都加快脚步,随着师姐每天坚持的劝请,加上日日用佛经的句子来随缘地说给经过的人听,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那一方的民众都觉得她讲的话很道理。在登山锻炼身体时,就知道走路念佛了,还有很多人跟着师姐开启读经。这样一来,同样是登山锻炼身体,那个业种已经完全不同了。这就是从撒种子,收集种子,种子开始发芽的过程,之后才会有根——善根。那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每天的劳作也是在摄入种子的过程,这种子有善业种子、恶业种子、无记业种子。孩子会读书,这是无记业方面的种子好,所以父母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对不会读书的孩子又吼又叫又骂的,那真是天天在家种恶业(恶因缘)种子。所以《地藏经》云:“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所以佛经也是心理学,佛知众生心。不来学习,什么都随意随缘,每天都收集什么种子也不知道。我身边有读经学行的伙伴真的都好有智慧,大家现在过着是身心轻安的日子。就像昨天有位学人,他读经之后,就懂得来问《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与《维摩诘所说经》中:“一灯燃百千灯。”喻意相同么。这学人有读经,那就有这些种子,日常就是会思维。00:08这里的灯是法布施的意思,所以我那台湾的师姐每天去工作就是去布施,因为她知道佛在讲什么,所以没有人给她发工资奖金,她都自觉主动地积极干活去,经常还加班加点的。这样的人就好比是棵大树了,自己能独立,还能为他人挡风遮雨。师姐这样行动力,就如同这两部佛经的经文讲的去行去做。经文中,字不同,义却是一样的。须弥山表无量无边,种种是供养的意思,供养是要给对方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日常讲的“听话”一词的法就很重要。我们就按这个去做种种对方需要的来供养。一灯燃百千灯,每个人都这样去点灯,去法布施,我今天知道要走路念佛了,就去教身边的人走路念佛;会懂得读经了,就要去引导有缘的人也来读经,这样去行叫做点灯,不是去点那个酥油灯(佛经要先熟悉文字,早期就是读文字回向,多读几部经典,不要依世间法读文的习惯,将佛经进行依文解义),这个灯是法布施,法布施要绵绵不断的去做、去行,经文讲灯油如海水就是在讲绵绵不断去做去行。能这样去行动,种子就根深蒂固,那个根就敦厚了,这样的业种就是善业种子,即使遇到因缘变化,也知道随缘消旧业,而不添新殃。这样一世一世去行,像每一尊佛那样,经过有五十二阶位的修证,直至成佛。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成佛,就好比世间法,学医是将来要做医生,学财务将来要做会计,读师范大学是为了将来要当老师,学什么将来就是要做什么是一个道理的。寺院的佛像,那佛像就是照片,我们每个人都有照片,一看到照片,就会知道这个人是怎么背景,怎么回事,曾经的轨迹是什么。寺院、佛像、僧人这些都是方便施设,要有这个像,通过对像的了解,知道佛是怎么成佛的,佛不需要我们去拜他,去供他,佛要我们去供养十方佛,去行、去帮忙有需要的有缘人。这些都是诸佛菩萨那十方佛在哪里呢?住在我们楼上的,包括天上的小鸟那都是上方佛;住在我们楼下的,包括水里游的鱼那都是下方佛,加上围绕我们四周的身边有缘人,那就是十方佛。所以工作在服务窗口、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面对人山人海的民众,那是天天在“侍多千亿佛”,要好好珍惜与供养(对待)他们。而没有学佛的学人,工作中只要能按国家提倡的,有好的服务意识,能这样敬岗爱业的人,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种下好的善缘种子,在供养十方佛。今天您看了我的文章,也是收集了种子,如果您喜欢文章的内容,觉得有道理,请转发分享,右下角“在看”点一下,很高兴通过文字与您结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