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邪咒的克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破外道咒 “改观音咒”是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的一个故事,其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咀,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 今改之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没事。” 法师所斥: 东坡云:“还着失慈,当云两家都没事。吾不意东坡之高明,而出此鄙俗语也。 还着一言,有事有理。事则邪不胜正,慈能制凶。今以正念观音,自然还着。喻如含血喷天,返污己身;将头触火,反焦己额,不期然而然。非菩萨加罚于彼,亦非行人起心愿着彼也。理则三毒十恶,皆出当入妙心。今正念观音,以智照神力,旋流反闻,复归元真。彼毒恶等,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不还着本人,而谁着耶?” 台中市南普陀寺,开山方丈国强法师,七十四年应祖国师友之邀请,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后便忙于建设,修建寺院一座,学校一所,大马路一条,工厂一间。国强法师临行之前,尚欠工程款未付清(寺人未知情)。债主屡住寺中找国强法师,均未见到面,因此误会国强法师,故意逃债避不见面,乃诉请法院查封寺产,执行拍卖。事出突然,住众咸感意外和不安,虽经多方之奔波,仍无转机。 拍卖日期已届,三名学僧奉方丈命,到法院观察结果。距开标时间(九点三十分)仅五分钟,此时方丈和尚在方丈寮诵《普门品》。诵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感慨万分,向观世音菩萨说:‘菩萨!今日之事,我们是无辜的,虽经多方奔走依然力不从心。唯有请求您老人家慈悲!慈悲!化解怨业,使此一成就僧材之清净道场能够保全,不被拍卖。’说过之后,至诚顶礼。抬起头来忽见本书首页观世音菩萨圣像,显现在法院上空,手持甘露瓶,洒甘露水三下,便消失隐去。待三名学僧回寺,方丈查问拍卖情形。告曰:‘奇怪!离拍卖时间仅五分钟,债主忽然神情慌张,急忙进入投标现场,大叫“撤回!撤回!不拍卖了。”’不可思议地解决了此一讼案。更不可思议的,债主事后竟然作了南普陀寺的护法。此又应验诵《普门品》可消灾除障,真实不虚也。 ——(广化法师讲述)录自《阿弥陀经》与《普门品》合刊之诵经持验 普门品感应故事一李怀瑾,江苏睢宁北乡车家店人。科举考试未能成名,清朝末年兴办学堂,又改为研究医学。一日,忽被恶风所吹,双瞳(音同,瞳孔)反背,经一年多医治,始终不见效果。李自寻思,两眼是终身残废了。一日,想起某书上说:“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四句话,治眼疾有灵验,我何不至诚念诵。于是设香案,以豆计数,定每日日出、日中、日落三时,各跪诵遍。诵至90余日,见“孟子”二字,如车轮大,更加诚恳用功。不到半年,两目完全恢复正常。 民国六年冬月,李听说我自上海归来,专程来看我,向我详细叙述以上情况。我说:“你所诵的,乃是《妙法莲花经·普门品》里的偈语。经中说,闻《妙法莲花经》一句一偈,悉当成佛,你的功德,已不可思议。如果你再能读诵受持全品或全经,绵绵不已,现生即当超凡入圣。李闻言大喜,我随手找出《普门品》一卷送给他,李信受而去。此人现在津浦铁路明光镇,开药店为生,诵经不断。 普门品感应故事二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位董雄,少年起茹素奉佛,官做至大理寺丞。后因受李仙童一案牵连,主上大怒,将其与大理丞李敬玄、司值王欣等数十人一同关进牢狱。董雄与李敬玄、王欣同屋囚锁。董在狱中一心专念《普门品》,每日30遍。一日夜坐诵经,枷锁忽然自动解开落地,董雄惊奇地告诉李、王二人同看。但见锁钩和锁完好无损,只是相离数尺。当夜报监察御史张守一,他查验良久,甚觉奇怪,又重新上锁,并贴上封条而去。董雄又照常诵经。五更中,锁又解落地上,且落地有声,董雄又告诉李、王等人来看。李敬玄一向不信佛法,其妻读经,常讥笑说:“你怎么被这些邪道所迷惑,读这些没用的书?”这次狱中亲见董雄此事,方知佛为大圣。于是深悟平时不信佛法实乃大错。朝廷上下都惊异此事,不久受此案牵连入狱的数十人全部赦免出狱。 普门品感应故事三宋朝有一位出家人释道冏(音炯),陕西扶风人。师父患病,同道友四人,入霍山为师采钟乳(药材)。他们试探进入一个洞穴,有几里地长,他们举着火炬在黑暗的洞穴里向前行走。后来遇到一条较深的河流,准备横木而过。道冏先渡过去了,其余三人不幸都坠河溺水而死。此时火炬又灭,道冏心中十分恐惧,便默诵《普门品》,同时心中观想观音相貌,虔诚求救。忽然道冏看见一个很小的光亮,如萤火一般,但顷刻之间,光明遍照,满穴通亮,道冏遂得以走出。 普门品感应故事四宋朝僧人宗渊,俗姓宫,山东高密人。性情正直,不随世俗,喜欢清静修行,一般世俗人不得随意而见。平时他除了正常用功修行外,每天还要特别抽出时间,读诵《观世音普门品》若干遍。因为过去曾遇到一位善于看相的人,说他年纪活不大,劝勉他受持此经,从此就常诵不断。至太平兴国五年(年)十月,他预言自己命终时日。临终前一日,令木工做一个坐龛,并连连督促木工说,明日吃饭时要用。到时果然坐着逝去,年83岁。他平时喜好吟诗,著有《洛西集》,其中有挽辞50首。内有一首是写自己的。他这样写道:“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哀歌送此身。” 普门品感应故事五元朝有个妇人陶氏,人称她为十六娘,江苏省常熟县徐村人。年二十六就守寡,没有儿子,但愿往生净土,常常持念观音《普门品》。忽然一夜梦见白衣人,手上拿着一朵白莲花给她吃。待她醒觉后,心神颇觉奇异。嗣后装修一小阁,朝西方诵念《弥陀经》,念佛将3年,见佛现光明,经函①上面有火团如弹子大,陶氏恐怕把经烧去,以手来扑灭它,于是得到舍利子一颗。命临终时,曾化成佛来迎接,别大众而去。 普门品感应故事六有一位商人,他很信仰观世音菩萨,每一天都会在佛堂里面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念观世音菩萨的德号。 有一次他要出门经商之前,那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中间就有个人反复地跟他说一个偈子:
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 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 然后他做这个梦醒来了,这个四句话还是记得很清晰,他就把它写下来了。 商人在外面做生意的时候租了一条船,装满了货物。正在经过一条河的时候,遇到狂风暴雨,船夫就看到前面有一道桥梁,就跟商人说:“我们可不可以到那个桥梁底下,桥洞里面去避避风雨呢?” 商人马上就想起那个偈子说:“逢桥莫停舟”,就催他赶快离开这个桥洞。果然,离开以后没多久,忽然听到背后“轰隆”很大的声响,回头一看,原来那个桥梁是一个危桥,在他们过了以后不久桥就塌下来了。所以以他念观世音菩萨的缘故,得到观世音菩萨的这种感应,让他逃过这一次的劫难。 后来他经商做完这笔生意以后,又回到家里,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但是他还是很精进,洗漱以后马上又进佛堂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完以后,在拜佛的时候,很奇怪的,突然那个灯盏无缘无故就倒了,灯油全部流在供桌上,他又想起第二句话:“遇油便抹头”,他看到点灯的这个油,就马上把油涂在自己的头发上(因为以前的古人他头发是不剃的,把它用发髻扎起来),然后再睡觉。 但是第二天一早一起来,发现睡在他旁边的妻子已经给人杀死掉了,马上就报案,但是官府来查看的时候,一看门窗也不曾被破坏,应该没有人从外面进来,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人,就想只可能是商人自己把他的妻子杀死掉了,然后来贼喊捉贼,自己又来报案,所以就把他抓起来。审来审去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不是他杀的,所以他觉得很冤枉,肯定也不会承认,但是官府又找不到其它的线索,这个县官就拿起笔来(以前是用毛笔写),就准备要判他抵命,判他死刑。 这时候很奇怪,就有一群苍蝇突然从外面飞进来,全都围着那个笔尖,让县官的毛笔写不下去。商人触景生情,回忆起后面的两句话:“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他就不知不觉念出来了。 县官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说什么?” 商人就把前面的经过全部都说了一遍,“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 县官还是有一点智慧,他就想,“这个偈子里面有三句都很明显了,‘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还有‘青蝇聚笔头’,唯有这个第三句‘斗谷三升米’,斗谷里面去掉米糠,还有三升米,应该就还有七升糠,是不是会有一个叫做康七的人?”然后就派那些手下去调查,果然附近就有一个叫做康七的人,然后把那个人提过来,在审讯的时候,那个人马上就供认了他所犯的罪行。 其实商人的妻子趁他外出期间就与康七有通奸,然后康七在商人回来这一天就已经潜伏在商人的家里面,等到他们灯灭了,都睡着了以后,康七就拿刀要杀商人。但是一摸,摸到商人的头上很多油,以为是个女人的头,就把他旁边的妻子误认为是商人,然后把他的妻子杀掉了。商人因为非常虔诚地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缘故,就过了几次的劫难。 您可能喜欢: ·色情的东西一眼不能看,一人邪淫、全家遭殃。(点击标题阅读)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正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fǎng,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chǒu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jī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chen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pí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tà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qié、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而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外道邪咒克星)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治疗眼病)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hu。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 "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读音说明: 经中有多个“为”字,有两个读音,其一wéi(二声),其二wèi(四声)。前者有被动的意思,后者则多为主动的意思,需加以区别。“若为大水所漂”的为,读wéi(二声)。“为求金、银、琉璃、码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中的为,则读wèi(四声)。 “杻械枷锁”中的“杻”字,读chǒu(三声),是古代的刑具,类似手铐。读niǔ不对,那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 “土”。“佛净土、国土、佛土”中的“土”应该读为dù(四声),而不能读为tǔ。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七宝,没有土,所以不应读tǔ。 “有一商主,将诸商人”的“将”,是带领的意思,所以读jiànɡ(四声),不应读“将军”的“将”jiānɡ(一声)。 经中有多个“应”字,有两个读音,其一yīnɡ(一声),其二yìnɡ(四声),需要区别。 “那”。佛经中有很多“那”字,如本经中的“紧那罗”,均是从梵文中音译过来的佛、菩萨、罗汉的名号,或者是数量(如“那由他”),应该读núo(二声,挪),读nā是不对的。 “分作二分”中,前者读fēn(一声,划分的意思),后者读fèn(四声,份数的意思)。其后的“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的分,也是读fèn。 “我今重问彼”的“重”,念chónɡ(二声),不念zhònɡ。 “行”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四种读法:xínɡ,hénɡ,hánɡ,hànɡ。佛经中的“菩萨行”、“修苦行”、“万行”跟我们常说的“道行”一样是功夫的意思。“地藏本行”、“行愿”,以及本经中“汝听观音行”中的“行”,均读hénɡ(二声,横)。这也符合现代汉语中关于“道行”的注音和解释。(有师兄认为应该念hànɡ。) “还著于本人”中的“著”,念zhúo(二声),是“着落”的意思,这个念法在《妙法莲华经》中有多处出现。佛经中常见的“右膝著地”的“著”也是如此。不能念成“著作”的“著”zhù。
—THEEND— 本文使用的图文等文字作品来源于学佛网等网络综合,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注重分享,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欢迎佛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gx/9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公益大课堂名单公示截至8月23日16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