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医,是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会被特称为“中医”,而是有着其他内涵丰富的称谓。

岐黄

这个名字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岐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青囊

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悬壶

Step1.清洗鞋底

鞋底是鞋子最脏的地方,洗鞋之前一定要先把鞋底清理干净。

“悬壶”之称,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的一个奇异的传说:“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华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故事放到现在,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经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却保留了下来,流传至今。

杏林

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故事是讲,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以纪念董奉。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后人将医德高尚的人称为“苍生大医”。

《恰同学少年》编委会

资料来源:

陈书秀.中医趣话.哈尔滨出版社..

医学教育网

图by网络

整理:成中医《恰同学少年》编委会

赞赏

长按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rih.com/qjzbm/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