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阅读你看这玩意有多讲究齐鲁晚报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m.39.net/disease/a_t9nrc1y.html 你觉得上图这个物件是做什么的? 一个精致的盒子?一个关着窗的鸟笼? 不急,我们先把他们一一拆解开: 然后把它向着左右两边拉开,这是个什么啊? 接着我们把里边的小盒子取出来,他们是这样一个可以组合、拆卸的精美盒子。 揭晓答案!这是一只食盒。 你应该在影视剧或者史书里,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与至交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每当文人士大夫出门踏青郊游,肚子饿了,就喊:“小厮,给老爷拿点吃的来!”小厮就从食盒里头拿出温的酒菜给主人。 周文矩《文苑图》中出现的食盒 文字中记载的食盒: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中就有记载:“西门庆听言大喜,即令来旺儿、玳安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先抬来家。”《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 很显然,食盒很早就有了。 这就应该是上面所提到的肩挑人扛的大食盒 食盒是古代盛装食物用的竹木结构器具,内有数层不等。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 NO! 还NO! 这个好~ 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婚丧嫁娶中仍然保留带食盒的传统。 红酸枝食盒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不但能装饭菜,还能放卷轴、笔墨、梳子、镜子。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有时候,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虽然古代男子甚少化妆,但蓄着长发的他们,总需要整理下头发和衣冠。此时,食盒大概相当于男人的“梳妆盒”,是明清文人雅士书房的必备品。 古代食盒的规格很多,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 捧盒 捧盒是清朝鼎盛时期盛行的一种实用器制,样式很多,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它具有一定礼仪性。皇帝过生日,臣子送礼必须放捧盒里呈送,一来正式,二来保护隐私。帝王嘉奖内侍小食,也是用捧盒盛出赐予。 官宦人家上菜,用的也是捧盒。可避免食物太烫导致端拿不便,又能保温和防止落尘。作为手捧的器皿,捧盒材质要轻,但又要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多为瓷、漆、木,偶有珐琅和金属。造型则以便于捧持为主,主要有扁圆形、方形、钟形、六角形、八角形、桃形、荷叶形、牡丹形等。 攒盒 攒盒是装果脯、果饵的一种分格盒子。外形与捧盒区别不大,但里面分成许多小格子,每个格子中有一个小盒子,取“攒”字的“聚拢”之意。一般是中间一格,周围再分成多格。同样作为手捧器皿,攒盒的材质更轻便,且不需隔热保温,所以多是纸胎、木胎漆盒。 提盒 提盒就是古装剧中最常见的食盒了。它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一只手就可以拎着带走。提盒出现得较早,早期是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的。不过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材质不是白木涂漆,就是竹编而成,都很粗糙。 直到明清,文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参与设计,提盒才精巧起来。尤其是硬木长方形提盒,坚固有韧性,不但耐碰撞,且带有一定自重,无论挑、提都不会乱晃。否则打翻里面的汤汤水水,岂不糟糕。 小型提盒只需一手提着,大部分电视剧中的食盒都属于小型提盒。到后期,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讲究的还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此时,食盒已不用作盛食物,而是作为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 明清前,外出携带食盒并不盛行。尤其宋朝以前,外出带饭菜多用囊袋,“酒囊饭袋”一词正是源于此。 宋代人文墨客郊游用的“游山器”大概可以算作食盒的起源。游山器,顾名思义,郊游时用来装诸般雅具的橱柜式容器。始见于北宋诗人文彦博,诗题作“因有离少之行,惠赐游山器一副,质轻而制雅,外华而中坚,匪惟便于资持,实为林下之珍玩也,辄成拙诗。” 这个游山器由竹编而成,坚固、轻巧,方便携带干粮、酒水、换洗衣物,甚至是整套上好的茶具。所谓“上公遗我游嵩具,匝盥杯盂色色全。”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倩女幽魂》中,宁采臣背的那个双肩竹背包。 明清外出携带的食盒多为提盒,尺寸从大到小,材质从名贵到普通,应有尽有。 高濂的《遵生八笺》载:“余所制也。高总一尺八寸,长一尺二寸,入深一尺,式如小厨(橱),为外体也。下留空,方四寸二分,以板闸住,作一小仓,内装酒杯六,酒壶一,筋(箸)子六,劝杯二。上窄作六格,如方合(盒)底,每格高一寸九分,以四格每格装碟六枚,置果觳供酒觞,又二格,每格装四大碟,置鲑莱供馔筋(箸)。外总一门,装卸即可关锁,远宜提,甚轻便,足以供六宾之需。”高濂为明代雅士,讲究生活趣味,设计食盒,不仅说襟怀,更是乐趣。 到清朝中后期,提盒愈发精致。做工最精致的大概要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朝象牙镂雕提食盒。提盒分四层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 象牙片上还雕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像旧时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蓝或红色作为点缀。显然,这不是一件实用器,一开始就是艺术品。 清象牙镂雕提食盒 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大事。“和谐”的“和”字,象形意义就是吃饭。古人制作食盒,自然也是不含糊的。不管是贵族官宦家的雕花鎏金食盒,还是乡民野老、农妇村夫们家使用的竹编食盒,都取材自然,质朴无华,皮实耐用,一件食盒可以传承几代人,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些日常实用器物注入了灵魂。中国有万千雅物,而这食盒可谓是离人心上秋,惦念在心头。这种对待食物的精巧心思,通过一方方糕点、一碗碗汤羹中凸显,更有这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的食器,给人一种古朴静雅的感觉,看似自然简单的设计,其实匠心独运,内敛大方。 古代精美食盒欣赏: 明崇祯竹篾髹漆描金三撞八棱形食盒 清黄釉粉彩食盒 清红木五彩点螺花鸟瑞兽食盒 清粉彩百子图食盒 清漆器食盒 清晚期青花冰梅山水纹食盒 清竹雕大漆描金双层食盒 清中期掐丝珐琅食盒(五件一套) 清晚期木胎大漆描金人物纹食盒 清木镶螺钿食盒 竹镂雕漆金食盒 清宫廷食盒(碧玉) 清乾隆大漆嵌螺钿三层食盒 描金漆器食盒 民国粉彩一路清廉食盒 景泰蓝食盒 大漆描金山水人物方食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些食盒完全被方便快捷但并不环保的塑料袋和泡沫饭盒所取代,生活中的那一份用心也随之被时间所吞没。我们通过欣赏这一组古代食盒,目的不是展示古代富贵人家的奢靡生活,而是为我们当下日益注重的生活品质提供一种参考。 内容来源:艺术品修复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12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辗压黄金瞳,超越神藏,打眼最好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