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属于闽南精壮男人的舞蹈,千百年前,我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戳“上方蓝字”一起来充电吧! 这是属于福建男人的舞蹈。赤裸上身,拍胸击掌,狂野粗放,俗名拍胸。男性之舞,不若女人之婀娜,只有七八个动作,简单明了,一如闽人直率、爽朗、豪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表达艺术,也是人的原始本能 一群身材壮硕的汉子袒露上身, 用双手在自己身上拍出“啪啪”的声响, 不到全身通红决不罢休,伴随拍出的节奏, 他们还会做出下蹲、如蛇摇摆等动作, 非常具有古代巫祝文化的遗风。 在古风浓重的闽南地区,拍胸舞代表着一个地域特有的冲劲与对古老传统的庄严敬畏。 然而 纵然你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大概也搞不懂拍胸舞的真正来源。演员头上那团如蛇吐信的草箍,它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闽南拍胸舞的故事。 今天上午,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台海网协办的 非遗大课堂——传统技艺系列讲座 《解读闽南拍胸舞》 隆重开讲! 舞动“闽南迪斯科”,厦门最会“拍胸”的汉子团来了!3月23日,非遗大课堂——传统舞蹈系列讲座之“解读闽南拍胸舞”在厦门文化馆精彩开讲,国家一级演出监督、中国舞协理事曾若虹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闽南拍胸舞”的历史里,一起感受这一传统技艺的蓬勃生机。 人物名片 曾若虹厦门人,当过工人、农民、演员、编导、厦门群艺馆副馆长、文管组长、歌舞团长。1986年起担任厦门艺术学校校长,1993年起兼任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1988年迄今当选三届厦门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厦门市第7、9、10届政协委员。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在今天的非遗大课堂上,面对着现场的大小观众 曾老首先从什么是“拍胸舞”讲起... 源起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等,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单位的集会庆典、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喜庆家事,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 关于“拍胸舞”的来历,闽南地区有以下几种说法。 “古闽越遗存” 考其渊源,甚为古远,从其别具一格的草绳头箍、赤膊上身及粗犷之舞步诸方面考察,专家认为乃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其根据有下述几点: 古闽越人居八闽大地,亚热带气候使蛇类大量繁殖,故闽越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并在祭祀舞蹈之时,舞者头上特别箍上一个草绳箍,前端向上翘起三、四寸,末端扎上一段红髻索,舞动之时,那节扎有红髻索的草绳宛如蛇头抖动,既有好看的形象,又寓对蛇神崇敬之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闽字从门内一虫。而拍胸舞者头顶上的草绳箍极似篆书的虫字,可证“拍胸舞”渊源之古远。 这是比较正统的说法 但也还有一种说法,充满了江湖之气: “乞丐舞” 相传拍胸舞源于梨园戏《郑元和》中的一个情节:即郑元和在烟花院将金钱用完后,便被鸨母李妈逐出门,无奈他只好流落于乞丐队伍中。他在卑田院与乞丐为伍,以编唱《莲花落》等小曲乞讨为生,随行的乞丐则跳拍胸舞以配合之。 所以,过去的拍胸舞阵,其中有一人扮演郑元和,他颜容憔悴,衣衫褴褛,手执拍板而唱《莲花落》等小调,其他四人则为乞丐装扮,他们赤裸上身,头戴草箍,赤着脚,在郑元和所唱的南音《莲花落》、《三千两金》等乐曲的伴奏下,双手依节奏拍打胸膛、大腿等处,用双肘夹拍腋窝,头部微微地晃动,神态诙谐,时而上跳,时而下蹲,做出种种跳跃、旋转、颠动等动作,风格既雄浑粗犷,又明快酣畅,舞者的脸上充满无忧无虑的欢笑。 此外,还有源于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之说 马远·《踏歌》局部 以及,源于“田间劳作即兴起舞”之说 等等 拍胸舞的起源现已无从考证,不过,拍胸舞的基本动作“打七响”这三个字倒是突出地代表了拍胸舞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色,而关于这个名称,也有人认为是“打乞赏”,因为该舞蹈最初被用于乞丐乞讨时所跳。相比过去行乞者跳舞时带着乞怜的情绪,动作幅度相对拘谨,而今的拍胸舞艺人们跳起舞来则是雄壮有力,顿地跳跃、翻掌拍胸间,闽南人率性豪爽的性格被表现得酣畅淋漓。 不管哪种版本,拍胸舞自古以来都是由精壮男子上场 舞步粗犷威武,情绪兴奋激昂 原始、简单而古朴的历史属性保留至今, 近乎野性宣泄式的舞风, 则体现出闽越先民们原始生活环境 和奋发激昂精神风貌。 传承 对于这一有相当历史的传统技艺, 曾老在课堂上也提到了它的传承与发展 解放以前,当时流浪的民间艺人三五成群,手持渔鼓,腰扎草绳,头结草辫,沿街舞蹈行乞,在旧时代的古城泉州随处可见。解放后民间舞蹈工作者多次深入民间调查搜集、整理、加工《拍胸舞》,使《拍胸舞》继续传衍生息,保留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批代表性艺人的不断总结、丰富创新,拍胸舞动作已从最初始的基础动作打七响,发展到拍击肩、臂、胸、胁、肘、腿、足等部位。闽南地区解放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拍胸舞艺人主要有尤金满、郭金锁、邱剑英等。 拍胸舞雕刻,从古朴的民族舞表现出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多才多艺“查某满” 尤金满老先生我们在“跳鼓舞”那一期曾经提到过(点击),他一生热爱闽南民间舞蹈,可谓多才多艺。 年,尤金满十二岁起先后向李永、蔡振队等老前辈民间艺人学习民间舞蹈及地方戏曲表演技艺。他表演的民间舞蹈《车鼓舞》、《嗦啰连》、《拍胸》、《碰球》、等多种舞蹈及戏曲《番婆弄》、《管甫送》节目。他的舞姿、神韵,逗人喜爱,深得观众好评,他尤其扮演旦角惟妙惟肖,被誉为“查某满”(“查某”,闽南语女人的意思)。 尤金满 别名尤世满,艺名秋风。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舞蹈家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年1月25日出生于晋江安海当兴境(又称源泉境、上帝宫)。一生从事闽南民间音乐、舞蹈传承、教学、研究工作,生前任厦门市歌舞团舞蹈编导,退休后兼厦门艺校民间舞蹈教师,曾受聘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任闽南民间舞蹈教师。 年尤金满在家乡安海整理编排并参演民间舞蹈《嗦啰连》,将安海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釆莲”搬上舞台。翌年,《嗦啰连》被选送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年厦门创办艺术学校,校长杨炳维特意邀请尤金满担任舞蹈班主任。年,厦门歌舞剧团成立,杨炳维、尤金满及艺校第一批毕业生积极发掘闽南民间音乐、舞蹈素材,创作了大量富有闽南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 郭金锁——拍胸舞的“活标本” 郭金锁,泉州拍胸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师承郭善鍫、吴孝曾等十多位民间舞蹈艺人,不仅全面掌握拍胸舞、踢球舞、甩球舞等福建民间舞蹈剧目,还借鉴各种戏曲表演艺术,将各种表演风格溶于自身,形成独特的舞蹈韵味。 郭金锁表演照(图来自泉州网) 郭金锁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年仅7岁的郭金锁便开始流浪街头,成为一名小乞丐。与乞丐为伴,认乞丐为父,以乞丐为师,学舞蹈取悦施主以求得一口饭吃,这也成了他当时学习拍胸舞的初衷。在这段为了生存而学习的生涯里,郭金锁先后拜了11位师傅,全面学习了包括“南音”、“高甲”、“梨园”等在内的多种风格闽南民间艺术。正是通过这些学习,使他拥有了全新的视角,开始重新思考拍胸舞的每一个韵律。在郭善桥、吴孝曾等大师的点拨下,郭金锁很快领悟到拍胸舞的绝妙之处,他将身为乞丐的内心感受,用肢体语言融入舞蹈中,继而创出了一套郭氏风格的拍胸舞。 在课堂上,曾老还提到了对拍胸舞的改进, 如今的舞蹈工作者为拍胸舞配上音乐, 使得表演场面热烈欢快,整齐有序, “打七响”变为“打八响”(即双手在胸前合击掌二次),这就发展了拍胸舞的基本动作,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曾经为乞讨而生的拍胸舞, 如今已经放开拘谨,走向百花齐放的发展之路, 也更加自信地走到人民中间来, 这也许是它最大的改进吧。 现场 为了让大家对拍胸舞有更直接的感受 我们在今天的表演现场还邀请到了翔安新圩金柄拍胸舞队到场, 为大家表演了一段“最闽南”的拍胸舞 三年前 翔安拍胸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奕国 因罹患肝癌晚期离世 黄奕国在教孩子们跳拍胸舞 这位厦门“拍胸舞元老”用63年有限的生命 跳出了拍胸舞无限的可能 并把翔安新圩金柄拍胸舞队 带上国际舞台 成为厦门翔安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 一起来看看现场! 别看人家年纪小,却是领舞高手 带起大叔们拍起胸舞来一点不怯场 有着小小文化传播使者的风范 巴掌拍一下,胸口左右各拍一下, 两胁用胳膊夹两下,手掌拍腿两下。 加上队形的变化,表情的变化, 就能传递出一种特别明快活泼的情绪。 闽南的舞蹈,大都善于传递欢乐, 拍胸舞则更是挥洒了满地的荷尔蒙, 也只有在现场, 你才能感受到那满满的阳刚之气 视频奉上↓ 今天的天气还是有点凉,但现场气氛早就被拍胸舞给拍打起来了。 曾老亲自下场给孩子们示范动作 说到兴起,曾老索性在地上坐而论道,其专业精神与拳拳传承之心,让人钦佩! 在曾老的指导之下,小朋友也能跳出好看的拍胸舞动作,也许,下一个未来的拍胸舞大师,就在这里了 教学完毕,曾老特意与小朋友们合影 ■■■■■ 尽管或许源自古巫活动, 也曾一度“沦落”为乞讨之舞。 或是丧葬仪式上的“常客”。但随着时代变迁,拍胸舞已不再悲情, 它也跟着新时代“翻了身”, 登上了大雅之台。 拍胸舞拍出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寒冷, 是舞者的热情,更是文化的传承。 台海网非遗大课堂下期预告 深入绚丽多彩的非遗世界,了解鲜为人知的“守艺”故事。 在4月13日非遗项目“踢球舞”课堂上,我们将欣赏到原厦门市歌舞团舞蹈演员杨仁珍老师带来的《踢球舞的传承和艺术特点》,敬请期待!敬请期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12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金该如何分辨3D硬金千足金K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