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的赞歌原创
我的母亲姓吴,嫁到我家已经快四十年了。我祖母家离我们家有十多里地,到她家去需要穿过一条河,沿着大堤走三四里路。这段路,从嫁到我家起,母亲大约已经走了几百回了。她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那是她离开那个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家,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变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她紧张吗?兴奋吗?悲伤吗?或许都有吧。网络图片祖母家里有七个孩子,母亲行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大哥和大姐一直在上学了,毕业后就赶上“文化大革命”,到处串联,走着到过北京,后来很早就结了婚。大姐还是村里的民兵,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劳作结束后训练射击时,枪比男人打的都准。外祖母和外公需要劳动挣工分,下面一群弟弟妹妹需要人来照料,外公就让母亲承担起了这个重任。所以,母亲一天学也没上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个“睁眼瞎”。听母亲说,那个时候人们肚子里油水少,人又多,劳动量又大,所以吃的多。需要一天就蒸一锅干粮。吃水也困难,需要到井上去挑回来。不知道母亲稚嫩的肩膀上被扁担压疼过没有?有没有撂挑子不干,蹲在路边委屈地大哭的时候?我想大概是没有过吧。她一向那样乐观豁达,几十年来我也没见她为自己抱怨过。网络图片母亲嫁到我家时,家徒四壁都算夸奖。父亲借住在堂叔家的房子里。据说全部家当就是一个榆木柜。后来堂叔要结婚了,他们只能搬出来,自己在村边上拉土、脱坯、烧砖,硬生生的起了三间房。不知道那间房子的土坯里有多少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母亲嫁给父亲,其实也没什么爱情。那时候很多都是那样,到了结婚的年纪,找个合适的过日子的爷们,然后一起搭伙过日子。母亲嫁过来后,我觉得她一天福也没享过。贫穷伴随着我的整个记忆。穷人的家庭,追求的从来不是生活,是生存。为了活着,就要竭尽全力了。从一开始的白手起家,到后来父亲为了生活,春天去天津的砖厂做苦力,冬天去出河工,家里的吃喝拉撒,都压在母亲身上。吃饭没有细粮,吃水要去很远的井里去挑,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家里的牲畜需要饲养,人情往来需要记着。后来土地联产承包了,里里外外的活就更加繁重了。可从我的记忆里面,母亲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笑的,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开怀大笑。她很容易满足,今年的收成不错,她笑了。孩子考试成绩还行,她笑了。老黄牛产下一个小牛犊,这是多好的事情啊!枣树今年就长了一点枣,可吃着比往年的甜不少呢。网络图片那些笑声,掩盖了生活的苦涩,让我在艰难的岁月了,有了前进的动力。让我觉得其实一切都还过得去。后来生活稍稍好了一点,可父亲和母亲都穷怕了,一点钱也舍不得多花。家里种的茄子和豆角,他们能从夏天吃到霜降。有一次,我回家时,看到锅台上放着几个蔫巴巴的老茄子,有些地方都变成了褐色。我想扔掉,被母亲赶紧拦下了。母亲有些生气,说我不会过日子,把那坏的地方旋下去还能吃。我打开碗橱的门,里面放着一只咸菜碗,乘着焖的咸菜。我问她,你们就吃这个?母亲说,每天从一睁开眼就到地里去,看不见了才回家。中午就是做饭,也像做贼的一样,慌慌忙忙吃两口赶紧走,还挑什么饭食啊?我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母亲又黑又瘦的面庞,忙转过头去,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母亲和父亲操劳了半生,眼看着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就能歇歇了,父亲却得了癌症,挣扎了多半年,还是撇下母亲一个人走了。母亲看着众人忙碌着给父亲换上寿衣,放进冰棺,她扶着门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过饱经风霜的脸。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拖拉机用不到了,卖了。农田也种不了了,包了出去。院子外的两棵杨树碍事,砍了。家里的猫不能带走,送给了邻居。然后母亲跟着我们,来到了城市。到了这里,面对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母亲很不适应。我们就陪她逛这座城市的景点,慢慢地,她感觉这里还可以了。但我知道,她不想回农村,更可能是想再给我们看几年孩子,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后来,虽说母亲大字不识,但她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zy/13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这种野草,汁液有毒,看到别伸手,
- 下一篇文章: 农历7月29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