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菩萨的供养,不要用错方式,感召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修福是很真实的,心不正,不但修不了后福,还会损其现福。种善因,得善果,举止动念,自有天地神明照查,各有各自的因果。古人讲: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自己的行为、思想念头,都会影响以后的命运轨迹。在佛教中有句话,念佛一声,增福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口念弥陀,礼拜诸佛,增福灭罪,丝毫都谈不上。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还是读诵大乘,重在一个诚心。心不诚,拜佛无益,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常常会听说,佛事门中有求必应,能够如理如法,在佛菩萨面前做供养,所获得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对“菩萨”的供养,也不要用错方式,不然也会感召迂曲。多数学佛人都对“业障”这个词比较敏感,因此也比较热衷于烧香、拜佛,以此忏悔业障,去寺院也会买各种花果供养菩萨,那怎样才是正确的方式呢?供品有多种,像水、香、花、果、酥油、等等,但是要清楚的明白,供养的东西不是给佛菩萨吃的,供养的意义是表示尊敬的意思,是由梵文“puja”翻译为“供养”。属于佛教礼仪,也表示奉事、奉献、奉施、报恩等含义。无论供养什么物品,都离不开“恭敬”与“布施”,只有心存恭敬,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你是否也是单纯的在佛菩萨像前供养了很多物品,但是从未了解供养的本意呢。为什么说供佛有福,是因为供养过程中,自己心的变化。《坛经》有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供养水的时候,自己就要想到心地清净平等,不但是佛前供养的这杯水,只要看到水就应该想到清净平等,这样的利益才是最大的。与供养的物质相比较,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刻刻都可以供养三宝。从“身”来讲,需要就要依教奉行,遵循佛陀的教诲,举止行为要与《十善业道经》所讲的相应,生活中要断恶修善,带给他人利益,提升自己的德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供养,华而不实的外在,目的是要提醒自己的内心。口中要说好话,言善语。在佛教中,口业就讲了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要善护这四种口业,恶口的对立面就是善言,话锋一转就是福。“意”也就是自己的思想意念,也是教人要修心。净化自己的内心,不起恶念,心地越清净,就能与菩萨感应道教,就是用心去供养菩萨。真正有用的供养不是外在,而是自己的心。愿本文对你有所启发,感恩点赞分享,祝大众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zy/12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有座千年古寺,寺内没有僧人,宝物却随
- 下一篇文章: 实拍寺院僧人吃年夜饭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