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激流寻觅何绍基在零陵故郡的影迹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30/5888912.html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30/5888912.html 我想寻找一个远去、且熟悉的影子,寻找“有清二百年来第一人”,又被曾国藩誉为“字必传千古无疑”,自称东洲居士的半老文人,我想和他交谈,谈论鹿鸣塘的风景名胜,谈论诗词古文。 何绍基在零陵故郡的影迹 囗毛激流 作者简介 毛激流,男,湖南永州人,漂流在长沙。现为湖南红色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标准地名词典》《湖南省标准地名志》执行主编、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题:何绍基与鹿鸣塘的情结 何绍基,晚晴著名书法家。公元年12月30日(农历12月初5日)出生于湖南道州东门一户破落家庭。 何绍基画像 父亲何凌汉饱读诗书,在乡设私塾为生。由于连年战乱,生源不济,时值朝廷开科大选,何凌汉典当了祖屋敝庐的房契做盘缠,以拔贡生资格前往京都应试。没有了房舍可以居住,只好把妻儿送到妻舅西乡小坪廖辑候家借住和生活。 年(嘉庆七年),何凌汉朝考一等,为吏部文选司七品京官。年(嘉庆十年),在舅舅家读私塾的何绍基从母亲与舅舅的交谈中得知,父亲何凌汉高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不日告假回东门村省亲。离别四年,何绍基何尝不思念自己的父亲?当得知做了朝廷大官的父亲就要荣归故里,每天带着两个弟弟爬上五连井旁的古樟树上眺望东门村的方向,期待父亲的到来。 何凌汉是在前呼后拥中乘轿子而来的,一脸的红光满面,用春风得意、官运亨通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当何凌汉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何绍基竟然有些不认识面前的这个朝廷大官。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应该还是教私塾的模样,粗布长衫,一杆戒尺、一卷诗书。父亲何凌汉也没有看出站在身旁已是七岁儿子的何绍基,只顾和妻舅廖辑候等廖姓旁亲应酬。 在小坪住了三天,何凌汉携带一家大小要回到东门祖居地,并典回自己祖屋的房契,修建鹤鸣轩、环秀亭等。 年(嘉庆十一年),何凌汉带妻携子前往京都赴任,何绍基正好八岁。途经山东孔府,正逢孔府一老者八十大寿,山东提督盛邀何凌汉共同赴宴,何凌汉只得携带何绍基前往贺寿。何绍基从未见过大场面,又天性顽皮,见大厅上有一大红座椅空着,瞅准机会,爬上大红座椅,吊起二马脚,左环右顾,颇觉好奇。 何凌汉见了,连忙喝令何绍基下来。这时,一个老秀才见了,制止说:“听闻何大人居村时,以夜不能具灯,恒燃松枝读书而中殿试科甲。想必,贵公子亦非等闲之辈。”何凌汉连连摇手:“犬子八岁,天性顽劣,启蒙跟读,无异白丁。”说完,又呵斥何绍基从座位上下来。 老秀才有心为难何凌汉,又见何绍基在座位上好奇玩耍,心生一计说:“何大人,贵公子高居上座,就得尊孔府之礼,以诗文测试贵公子学识,看他是否受得起我堂堂孔府圣地之上席,不知大人意下如何?”何凌汉满面通红,离家四年,他根本就不知道三个儿子的启蒙情况,这次回来,就是带他们到京都跟随名师就读,日后好取功名,光宗耀祖。 老秀才的不依不饶,让他骑虎难下。就在他难堪时,何绍基站在椅子上叉起腰,用道州土语说道:“快点说给老子听,是对对子还是甩诗文?”老秀才听不懂道州土语,茫然地看着何凌汉。何凌汉见儿子站在椅子上说话,估计可以赢定老秀才,就说:“他问你是出对联,还是出诗文。” 老秀才楞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南蛮小麻雀何能何德敢来圣地撒野?”何绍基听了,小眼睛一眨巴,脱口而出:“楚地大老虎有勇有谋今到孔府发威!”说完,模仿老虎的叫声,吼了几声。 众人见何绍基对仗风趣,灵活机智,纷纷夸赞。何凌汉见儿子洋洋得意,心里反而高兴不起来,何凌汉一直记住家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因此,回到京都后,严厉督管何绍基,不准出书屋半步。在此期间,先后让何绍基拜孙镜塘、张掖垣和顾耕石为馆师,深得阮元、程恩泽赏识。 年(道光二十九年),51岁的何绍基供职国史馆总纂。同年夏天,奉命典试广东,十二月初五寅时,生母廖夫人去世,享年82岁,何绍基等扶柩南归。 何绍基书法 年(咸丰元年),时岁辛亥,何绍基于正月十五日葬母廖夫人于长沙县北元丰坝回龙坡,旋回道州。回到道州的何绍基不堪祖屋灭落,以及祠堂的坍塌,找来族人商议修建何氏祠堂,恢复父亲何凌汉授课时的“鹤鸣轩”和“环秀亭”,历经大半年时间,祠堂、“鹤鸣轩”“环秀亭”全部竣工,何绍基搬进“鹤鸣轩”暂住。又买得西偏柑橘园,构屋两间,纂辑家谱,仿陆放翁书风,题为‘谱轩’。在这里,将他人所赠印章和自刻印章编辑成上下两卷。 既是京官,又是有清二百年来第一书法家的何绍基回到道州的消息,让零陵鹿鸣塘蒋姓老表蒋昌富所知,忙请人修书,亲抬红顶八乘大轿前往道州东门村,邀请老表何绍基前往鹿鸣塘共述亲情。 零陵鹿鸣塘蒋姓如何与何绍基一家扯上亲情? 原来,何绍基祖父有两兄弟,祖父的胞兄叫何三佑,生育子女五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家境贫寒的日子。加上连年战乱,为了生计,不得已,只好把子女送人,或者卖给有钱人家。何三佑的满妹子何氏,也就是何绍基的同堂姑母,作为童养媳送到了零陵鹿鸣塘蒋佳胜家,15岁时,与少她三岁的蒋佳胜结为夫妻。 面对同堂姑母家的来人,何绍基设宴尽情款待。不仅带蒋昌富等人观看新修建的祖屋场地,还带姑表亲游览道州县城。其时,何绍基丧制期满,正欲前往零陵,得知姑母仙逝不久,按乡俗需在第七个头日垒坟,便答应共同前往鹿鸣塘,哀吊从未见过面的姑母。 何绍基与蒋昌富等一行无话不说,谈论得更多的是各自的生活。蒋昌富也将鹿鸣塘延绵七十二峰的传说、福仙岩洞古今铭刻、石门天险一线开的奇异景致如数家珍一般说给何绍基听,对于喜爱游山玩水的何绍基来说,蒋昌富所居的鹿鸣塘,无疑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仙阙,因此,快马加鞭催促前行。 走进鹿鸣塘,淳朴的老表们铺上红色地毯,燃放起大地红鞭炮,热情地欢迎这位从未谋面的名人老表。名人老表也不作态,在酒席上喝酒作诗。米酒、包谷酒、穇子酒,他要尝遍。油茶炸的黄雀肉,边吃边说香,赞不绝口。 酒过三巡,蒋昌富的哥哥蒋生富站起来端杯相敬说:“老表,你是大官,又是大书法家。我母亲过世,后天正好七七四十九天,是垒坟的日子,我有个不情之请。”何绍基笑着说:“你母亲是我姑母,我们两个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俗话说‘一代表,二代了’,你老表说这样的话,是看我这个老表不起啊。” 蒋生富忙说:“老表,你写的字,一字值千金,我也不敢乱开口啊。”何绍基摇摇手说:“我们疏于往来,我举家在京都,回来一次不容易,五十多岁了,黄土埋到颈脖子边了,看重的还是乡情、亲情、友情,有事,你吩咐,莫当外人看,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啊。”话说到这个份上,蒋生富也不好意思再拐弯抹角,就直接说道:“请你给我母亲写篇墓志铭,立在坟头,也算是蒋何两家联亲的一个见证吧。” 何绍基听后,放下杯子,快步走到案几边,取出纸笔墨纸砚,以遒劲的何氏书风,写下了《佳胜公德配何孺人墓志铭》: 辛亥冬,余驱车诣京师,停骖永郡,适零陵表眷蒋昌富等瘗其母,请赐志铭。 余维母宗三佑女也,幼适蒋公,欣幸生富等。母内助有方,佐藁砧创大业,勤俭自守,不以富骄。由是乡邻瞻依,告挪接踵,母允诺不少遗,贤声于是乎著,相继而起发祥正有未艾者。因铭之曰: 陇灵山积翠,陇面水横青。 山辉兼水媚,世代出簪缨。 钦命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营道外侄何绍基顿首拜撰。 墓志铭笔意纵逸超迈,颤笔点点,融厚有味,篇幅布局宽博而无疏阔之气,既融合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又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韵。字间行文,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彰显其书艺以臻炉火纯青之佳境。 何绍基所撰墓志铭 众人看了,无不拍手赞妙。生富、昌富两兄弟连忙派人去水口山镇请来有名的石匠雕刻在青石上,以待到时之需。 第二天清早,何绍基乔装打扮要出去看山转水寻佳境,蒋昌富请人拿柴刀砍荆棘僻路。马驼山是鹿鸣八景之一的景点,也是首选的地方。 马驼山,位于湘桂古道上。远看,整座山峰中部高低突兀,宛如驼峰,其首部,恰是一匹昂首的骏马头,因此,好事者给此山取名马驼山。马驼山为石灰石,遍山寸草不生,怪石嶙峋。历经数万万年风雨浸蚀,石质泛白,在阳光照射下,就像一匹活生生的白马驼由北向南独自前行。何绍基见了,高兴地说:“天降异物,鬼斧神工,当为出奇才之佳地也。”旋即,又指着头顶悬崖上的半壁空旷处说道:“下次再游,定当留诗题刻。” 从马驼山下中南部,沿青石铺就的婉转小道走进位于马驼山半山腰上的福仙岩洞口,清风徐徐,凉气袭人。蒋昌富从竹筒倒出一杯绿茶递给何绍基说:“老表,尝尝这茶的味道如何?”何绍基也算是喝茶的高手,一闻二品后,连连点头赞道:“好茶!可与龙井媲美。” 蒋昌富指着岩洞的灌木丛林说:“茶叶采自洞边,烧茶水取自罗盘井,再用青竹灌装。”何绍基接过话道:“玉液琼浆,也不过于此,此茶有名否?”蒋昌富答道:“都是山野茶,没有名字,老表能否取名?”何绍基指指头顶上硕大的福仙岩三个大字说:“其名就在这里!”说完,惬意的将杯中茶喝了下去。后来,福仙茶成了当地招待客人的茗茶。 福仙岩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绍基是一代书法大家,见到福仙岩洞口有三十多通今古碑刻,高兴得笑着说:“没有想到,在这个山窝窝里,还能够见到如此多的碑刻,也算是一种福气。”他让众人寻找地方休息,自己佝偻着腰,仔细地揣摩石碑上的一笔一画。他评价明代永州太守丁采风的书艺道:“行云流水,笔力雄厚,尚欠稳重,故而,不能以书艺行世。”却对他的文风加以褒扬。 进入岩洞,顿觉开阔。在火把中,何绍基隐隐地领略了福仙岩的神奇。 岩内,钟乳石形象万千,神态各异,如怪似兽、似仙如佛。在深处,洞连洞,洞生洞,洞洞相环,险象环生。头顶上,两条天生白龙腾云驾雾、张牙舞爪,夺门而出,欲冲九霄。脚下,阴河水轰鸣作响,生怕落脚处踩着单薄地,跌落阴河随水而去。何绍基在数里长的岩洞内心惊胆颤地跟随众人摸索前进,他觉得,有这样的刺激,才不虚此行。 洞内时光很快过去了,野茶喝多了,就倍觉腹内饥饿。步出洞来,就看见蒋生富带着村人已在洞口宽敞的石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何绍基也顾不得礼数,端起杯喝了口米酒,吃了个鸭脑壳,望着山下的一处凉亭说:“吃饱喝足,休息片刻,我们去前面的石门洞凉亭看看。”众人连连附和。 何绍基在鹿鸣塘村周边究竟看了多少的名胜佳景,蒋氏族谱没有记载,何绍基的诗文也没有体现,关于他在鹿鸣塘村的点滴,就像一阵和熙的微风,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就像村后的罗盘井,不知道经过多少万年,用蕴含的能量,冲破石缝的阻力,不断地汩汩流淌,述说丁采风、何绍基等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不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绵绵清流自福仙,赶塘灵蛟岂酣眠?文盛武运千古事,双龙汇首步云天。步云桥是我必须要去的地方!我相信何绍基去过! 某一个中午,当同行人急急忙忙赶去集合点就餐时,我借道来到步云桥。步云桥是一座典型的、且具有湘南特色构建的石拱桥。福仙岩阴河水和赶塘溪水汇合后,形成一条两米宽的溪流,步云桥横跨其上,每当皓月当空,映照步云桥,水中桥、陆地桥交相辉映,自成一体。 网络资料图 据老一辈人说,每到八月十五深夜,站在神人石居中位置,就能看见文曲星、武曲星下凡桥上,指点村居,这一年,鹿鸣塘就会有文官武将入途进仕。 坐在平步青云的石阶上,清清碧水穿桥而过,丝草摇曳,蜻蜓点点。无名小鱼儿相互咬着尾巴顺水追逐嬉戏,游向远方。包围我的,只有风儿和四周蛙声一片。 我想寻找一个远去、且熟悉的影子,寻找“有清二百年来第一人”,又被曾国藩誉为“字必传千古无疑”,自称东洲居士的半老文人,我想和他交谈,谈论鹿鸣塘的风景名胜,谈论诗词古文。 天,很蓝,如水洗过的蓝,让人没有烦恼和忧伤。我的眼眸追随一片白云从蓝天下飞过。在楚兴台,我看见一个伟岸的南方汉子,眺望道州的方向。东门,烽烟滚滚,战火不断,属于他的何氏祠堂、鹤鸣轩、环秀亭,在熊熊燃烧的战火中化为灰烬,他想抓一把心碎的灰烬带回京都,然而,那是一条不再属于他的归路! 马车的轮子,碾碎了一地的夕阳,却没有碾碎他忧国忧民的心。他把马驼山、福仙岩、石门洞、罗盘井、步云桥刻进他的骨子和流淌的血液里,他要让未来的历史知道,在零陵故郡,有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画卷的名字就叫“鹿鸣塘”。 .8.10初稿于长沙韭菜园—END— 七月选读刘建明:奉宋楚老先生二三事 彭南彪:城南无旧事 笔下的雷声:半路出家打豆腐 魏琦长:浦江长流——疫情之下的上海之旅 朱贤舜:老街豆腐坊 楚梦:“中国式情人”有欲无情? 刘建明:访魏源故居不遇 隆回寻宝记:来自一万年前的石器刀斧,感受远古先民战天斗地之豪情 我们 大众鲜活深度投稿 (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yc/5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人应该具备的香水,大牌香水的魅力超级
- 下一篇文章: 锄的氿水稻抗性禾本科杂草防除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