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煠羔羊,玉雪如双,月饼黄金似明清时候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31.html “今夕是中秋,朝来中使。宫醪玉馔传宣至。白煠羔羊,玉雪如双,月饼黄金似。更五尊秋露、连翩赐。”以上节选自明代词人夏言所赋《感皇恩·中秋日恭述》一词,描写自己在中秋节当晚进宫面圣,受到什么样的招待呢?“宫醪”指专供帝王饮用或赏赐的酒,也就是宫廷御酒。“玉馔”即珍美、精致的菜肴。“白煠羔羊”是将羔羊肉熟烧,不过分添加调料,保留其原汁原味,肉色白润,肉质细嫩,滋味清鲜,故而被词人比喻为“玉雪”。皇帝更陆续赐下五盏“秋露”——即清酒,最后我们看看“月饼黄金似”,没错,这与如今的月饼无论形、色、做法、寓意,都很接近了。 月饼这种食物,在《武林旧事·蒸作从食》(宋末元初·周密)里便出现过,但作为中秋节应时必吃之饼饵,约于明代开始。明代学者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里这样写道:“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酌中志》(明·刘若愚)更有记载,农历八月,紫禁城内流行观赏秋海棠、玉簪花,民间则早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饼上市。明朝时候的京城百姓,过中秋节不仅互相赠送月饼,还要送西瓜和藕,等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在桌案上供起了月饼、瓜果,待圆月初升,便焚香祭拜,祭拜完了干什么呢?就像前人一样,开开心心、吃吃喝喝,许多人一吃就是一整夜,天亮了才散席。若有剩下的月饼,也别浪费,大家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统一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可以保存至年底,过年那几天再拿出来,全家人分着吃了,管这个叫“团圆饼”。 明人过中秋,亦少不了酿新酒、吃螃蟹,吃螃蟹要蘸醋蒜,就着美酒,享受鲜浓,回味无穷。吃完螃蟹喝苏叶汤,并拿苏叶擦干净手。富贵人家在这时节喜欢用水缸养金鱼,鱼缸就摆院子里,这大水缸在秋天还有个用途,是什么呢?就是当葡萄成熟了,一颗颗色泽艳丽仿佛大玛瑙珠子,咬上一口甘汁流齿,可太美妙啦,该如何保存?将葡萄连枝剪下,倒少许水进缸内,把这些带枝葡萄满满地悬挂缸中,然后密封缸口,能够保留到翌年正月,取出来仍是一个新鲜的状态。 据《帝京岁时纪胜》(清·潘荣陛)记载,八月十五的祭月仪式上,绝对少不了团圆饼,即月饼。还要将西瓜切成莲花瓣的形状,采摘萝卜叶子作为月桂枝叶的替代品。供品里的蔬果更包括了苹果、沙果、红枣、李子、石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白藕、莲蓬等。当时京城人流行用黄沙土捏白玉兔子,拿颜料把它涂抹、描画得漂漂亮亮,装饰着五彩花纹,款式丰富,千姿百态,中秋节夜晚就在紫禁城外的天街摆摊售卖这些白玉兔子,被月光一照,显得多么灵动有趣啊! 中秋节的天街夜市,灯火灼烁,游人如织,卖小吃的摊位非常多,什么焦包炉炙、烤羊肉、烫烧酒,应有尽有,还给提供餐具,服务颇周到。 又据《燕京岁时记》(清·富察敦崇)所录,京城人在八月十五要供“神马儿”——别瞧叫这个名字,其实与马无关,指的是神像。中秋节的“神马儿”别名“月光马”,即在纸上描绘代表月亮的太阴星君,宛若菩萨像,背景则是月宫、玉兔,玉兔像人一样站立着,兔爪擎着药杵,这是准备捣药呢。此类画作的花纹藻饰精细非凡、华彩异常,放眼望去,金碧辉煌,中秋前夕,街上到处有卖这“月光马”的。宫廷的中秋御菜是什么呢?是品质上乘的九节藕。前门致美斋的月饼被誉为“京都第一”,而老百姓居家祭月摆放的月饼呢,大的直径有一尺多长,要那么大的月饼干什么?原来,大大的月饼上面,画着广寒宫、桂花树、玉兔等等,月饼若小了,就画不了太精密繁复的图案。 神都猫原创总结各朝中秋节习俗:南朝时候的中秋节,与月亮无关?你瞧月宫桂树虽高却并无一长得太长而伸展出月亮外,真是够神奇的来逛逛北宋“中秋美食节”回到南宋的中秋节,去放水灯、逛夜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yc/13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话聊斋曈人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