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有个人我只想和他恋爱所以他每次找我打炮我都拒绝我说如果你不打算和我恋爱我们就再也不要见面了于是我们很久没见面了见面也是争执和互相劝说他说我不是想和他恋爱也不是不想和他打炮我就是想和他成为敌人这使我快乐今天整理了DV里的文件,MU.MPG去哪了;MU.MPG到MU.MPG去哪了;MU.MPG到MU.MPG去哪了;MU.MPG到MU.MPG去哪了;MU.MPG到MU4.MPG去哪了,我猜是别人用它拍了想从她记忆抹掉的人。

我活腻了,你爱死我吧。

”voicememories“

在你想聊聊的时候,给我打语音或者约出来见面。不是非得爱情故事,就是比较深刻的情感经历吧。(我觉得现在的人有点太端着,挺没意思的。)如果可以和我分享你的emo时刻,我一定是最好的倾听者。同时我每天会发点台词之类的,大家发语音或者录音发给我。读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或者从哪儿挑的,没有任何限制。当作是爱的复兴或者是实现一种共同浪漫,陪我一起加入吧!欢迎转发!

“爱让我们分离。”

她说,他们有一天会再在一起的,不管中间和哪些其他的人在一起,最后那个人是他就好。她还说,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她都能看到他的本质,就像他能看到她的一样。她只想要痛苦的爱情,因为真正爱一个人就是会痛苦。

她说,因为她知道,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他。因为他们是同一个频道的人,音乐、电影、政治、哲学、尊重女性,所有的都能对上。

每当她觉得被他伤害的时候,她就咬他,把他身体的每个地方都留下很深的牙印,他会一直哭。这甚至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

分手前一天,戴着口罩去Tesco买东西,他抬起头对她说,你看树都发芽了,她回话,是啊,春天都来了。同时她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聊到分手后,她说感觉就,什么东西死掉了一样,也能照常生活,太阳也能照到你,反正就死掉了一块。生活就这么继续······

《开往春天的地铁》

有时候分开不是不爱了,就是没办法承受这些伤害了,就分开了。她说,再怎么变,有些东西也是不会变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和解的。只是时间问题,有时候回头看可能又会重新在一起。

我无法如她这样乐观,可我好喜欢她的这种想法。

他们一起去曼彻斯特郊区去看了Joydivison主唱伊恩的墓,那天下了雨,男孩带了一个苹果,那是他们第三次见面。

另外一个是,对方是日本人,暴力倾向很严重。他们英语都不好,语言不通。平常都用眼神交流,吵架的时候得用谷歌翻译。他总是不放她走,而她又很心软。

每个故事,我听到最多的词是:心软、公平、原谅,讲述者大多都是女孩,大概就是讲,自己会心软,觉得感情要公平,爱一个人就是会原谅他。

爱使我们分开/这不公平/联结/互相拯救/指责/真爱没办法在一起/精神/兴趣/病态/反复/恋爱让我成长/脱皮/激烈/女生更容易原谅/两个人都有错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我其实从一开始就和你说过我不是什么好人,我是一个以性敲诈为职业的人,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我的生活是无聊的。而我觉得我的生活美好而且充满了想象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为你安排的下一个敲诈对象是什么样的,你说他们是胆小的呢,还是舍命不舍财的呢,我有一次我还遇到一个来自千里达多巴哥共和国的嫖客。

坦白说,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同时也不会去相信任何人,只有工作,不停的敲诈,我心里才会踏实,所以我请求你加入。

昨天我问一个人,我们恋爱吗。

他说,你好可爱啊。

我说行还是不行,

他说当然是不行咯。

有时候真是羡慕随随便便就能恋爱的人,

随随便便就逃避自由,制造出一种幻象。

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关键是在实践上的反抗,因为抗争资本主义倒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抗争自我本身,在这个过程当中,自我的克制是起主要作用的。除了在实践上做出行为的反抗,其它任何的轻蔑、侮辱、讽刺、痛骂资本主义的态度或者行为都不算是在对抗这个物质之上的理念——这正是它的可怕之处,它无孔不入,你的任何感情上的态度最后都会被其利用。

11:99MAR被转移到隔离的酒店

冻太久了。洗热水澡的时候。发紫的手开始恢复血色,看到脚趾头都成白色了。我开始怀疑很多发生过的事都是幻觉,或者很多过的事被我完全忘记了。

想起某个前任来我老家找我,我要睡家里所以他就自己住的招待所。我去看他,那是我第一次去招待所。里面一张床,很大,厕所很脏,记不太清了,只对空荡荡的房间和那张床有记忆。

也是真的住过一些很糟糕的酒店,一晚的,在那种犄角旮旯。可能不需要身份证,厕所很脏,床很硬,床单就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墙上是各种痕迹,总感觉是只会在安妮宝贝的小说里出现的场景。

我绝对是被电影和小说诱骗到了,彻底的,完全的。

我所崇尚的浪漫是虚假的,是别人想让我看到的幻觉。

视力模糊的上一秒,和人类一起停止幻想\

《春风沉醉的夜晚》

《圣经》第八章第四节:我恳求你们不要惊动它不要挑起它的爱情,等它自发吧。

他们都讲述着为爱奔走,离开和回来,反反复复,寻觅的故事。做任何事,只有一个目的,为了爱,为了爱而活着。

我觉得我不想你了,也不会念旧。可人就是那样,就会想起过去的日子,现在身边的人总有一天也会被我这样思念。记得从前总想起去毕业和中学同学一起去厦门的一些小事;今天来机场的时候又一直在想三鱼和dl。其实也没几天,也没发生多少事,但就是会想起。

其实处理事情可以简单一点,因为忍受不了分手所以要继续在一起;因为忍受不了在一起所以选择分手。

命运的指向很不清晰,又在冥冥之中给你一些提示。

如果不能再爱别人,那爱过你算是什么等级的事件。

《超脱》

那天的秋天阴沉而寂寥云朵低低压在天际我独自一人策马而行穿过这阴郁的乡土终于随着夜幕降临我看到了昏暗的HouseofUsher我不知它昔日的模样但初次照面那绝望的阴沉便渗透我的心望望周围单调的风景断墙颓远枯枝败叶灵魂被深深压抑冰冷堕落心伤

《蝴蝶》

所有被禁烟的酒店都有一个一对打完炮的男女站在阳台抽烟的故事。

我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多秘密。我看到他墙上的照片啊、画啊,我就想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呢,和一些什么样的人有过什么样的情感纠葛呢。她说,那你有秘密吗,我说我当然有啊。

她回答我,能够说出口的,都不算秘密。我想了想说,那我可能没有。

我开始一直想说,如果今天见你的代价是丢了我这副耳机,我会觉得有点不值或者你欠我的就有点多了。结果耳机其实没有掉,我们果然不会有故事。

我真的很久很久很久没有那种感觉了。就是日落的时候,和喜欢的人一起散步。从山上往山下走,路上没有车,也没有什么人,公路两旁三三两两的商铺门口的老板懒洋洋的。运气好能看到一些动物,或者看不到也无所谓。反正应该会有摩托车飞驰而过,骑摩托车的人表情严肃。落日照在我们的脸上,照在我们的脚上。我一会儿边走边跳一会儿又和你说哭了起来。我真想真想再看一次你的脸庞,落日下的,那天那种心境下的。但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了。

没想到的是,地名最后真的变成了唯一真实发生过的存在。

我们终止了事件的继续发生,我们抹杀了其他的可能性,我们拯救了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爱情,从此不朽。我相信有一种浪漫就是你当你爱过的人已经死了,这样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一种最好的安排。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和这绝望和在自我毁灭边缘的世界一样,颤颤发抖却又不肯服输。

人们因为相似相爱,因为相似无法在一起。所以相爱的人只能隔着山川河流眺望或者一直只能看到另一个人的背影,他们视线交汇之时,就是世界末日。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大家都是过路人,为了肝胆相照,猛灌下这壶烧酒。而每次突然离开只是不想醒来看到对方错愕的脸。爱情真的只会发生在一瞬间,剩下的日子都是在偿还那一瞬间。

这里的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大家都一起逛过公园,喝过同一瓶啤酒,说过一两句算得上浪漫的话。可能睡了可能没睡,但大家心照不宣的不会提到这些细节。

也有很多人谈着可有可无的恋爱,是因为爱情本来就没那么浪漫,浪漫不是每时每刻的罗曼蒂克。恋爱和爱情不是一回事,婚姻跟爱情就更不是一回事了,恋爱在我看来就是两个人想一起走一段。

有些事我不会承认的,至少现在不会。可能未来半年也很难会,但我想我希望以及我相信我会很快承认这件事。因为我知道,承认才等于彻底过去了。

人们多少喜欢在过去的不堪里拣出点好的来,或者是我这个人还是太善良,只想记得别人的好。

梦到Green给我发来一张照片,大概是苹果手机自动把人脸识别归类的位置。然后有一个我,但她问我的却是,现在,你记住我了吗。

你要相信,最终,最终,我都会回到你身旁。这是事实,无论是谁,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我遇见你的那一分钟,空气凝固了,雨水化成蒸气。鸟沉默,玻璃窗上反射出你的眼。

《着魔》

《奋斗》

记得第一次发现你和夏琳在一起,我快疯了。在我心里接下来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我嫁给你,要么我永远不见你。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看我们还在一起,我也没有不见你,也没有嫁给你,所以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极端的。

陆涛:要是我和你结了婚,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把离婚办事处给炸了。夏琳:要是你结婚的另一半不是我,我就去把你的另一半给炸了。

我老想,脑袋自个儿就会转,一想到你,心就会砰砰地跳,根本控制不住,你要是没离开我吧,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能这么想你,你又是第一个离开我的人。你为什么会离开我呢?

我就等你,就等你,你没结婚我等你,你结了婚,我还等,我现在等你,我以后等你,我永远等你,我等你,我等你,我等死你……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还记得吗?《呼啸山庄》,记住,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念给你听,你说太酸了,受不了。我现在告诉你,我觉得一点儿都在酸,而且每一个字都让我特激动。

《边缘》西尔维娅·普拉斯月亮也在屈辱着她的臣民,白昼里它则荒诞不经。而你的不满,在另一层次穿越邮件的缝隙和如期的爱一起抵达。白的和黑的,如一氧化碳般珍贵。来自你的音讯,无一日平安无事也许漫步于非洲,然而却惦念着我。《醉舟》兰波当纤夫们的哭叫和喧闹消散,河水让我随意漂流,无牵无挂。我跑了一冬,不理会潮水汹涌,比玩的入迷的小孩还要耳聋。我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动;无边的爱却自灵魂深处泛滥。

每一个用力熬夜的人,都是真正认真生活的人。

我总觉得城市在和我说话,听不太清说什么,但是他一定说了什么。

越是在有创造力和表达欲的时候,越应该自己一个人呆着。

所以我不是很相信活跃在大众视野的所谓的艺术家真能有什么成就。就算是有,那他也已经错过了他的巅峰了,所以当下吹捧的作品没啥好欣赏的,我瞧都不想瞧一眼。

你他妈每天互联网上问候着,各种活动上出现着,你哪有时间充实自己啊,我他妈把自己关房子里,一整天下来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看书看电影思考,这些事都特费时间。你看半小时书吧,得花两小时去反思去消化。你看一部俩小时的电影,中途得停下来好多次单独欣赏台词和构图,还有提到的不了解的历史和话题,你都要去research···

就算每日高举寂寞的旗帜,也不会真的拿低级的东西消遣,不过是第二天重振旗鼓继续找点真的有意思的事和继续怀着一颗寻找真诚爱情的心。

《永恒和一日》

我在海边给你写信一次又一次,我写信给你,对你说话。当你偶尔想起这一天,请记住,我全身凝望着它。我热切抚触着它,我颤抖着在这里等你。给我这一天。明天,明天是什么。我问过你,明天会持续多久。你说比永远多一天。一切都在等待,为了真实。

以下是读书笔记的摘抄

《论摄影》苏珊·桑塔格

拍照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慢性窥淫癖的关系,它消除所有事件的意义差别。

由于照片使人们假想拥有一个并非真实的过去,因此照片也帮助人们拥有他们在其中感受不安的空间。

照片之无所不在,对我们的伦理感受力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世界,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

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重复看影像,会使事件变得更不真实。

阿布斯的照片则通过表明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外人、都处于无望的孤立状态、都在机械而残缺的身份和关系中动弹不得,来同样断然地削弱政治性。

她(阿布斯)习惯于说操他妈的《时尚》、操他妈的时装、操他妈的俏丽玩艺儿。

布努埃尔又一次被问到他为什么拍电影时回答说,拍电影是为了“表明这世界并非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阿布斯拍照是为了表明更简单的东西——存在着另一个世界。

受虐狂者对痛苦的兴趣不是源自对痛苦的爱,而是源自希望通过痛苦的手段来获得强烈的刺激,那些被情感缺失或感觉缺失摧残的人宁愿选择痛苦仅仅是因为痛苦总比完全没有感觉好。但人们寻求痛苦尚有另一种与赖希截然相反的,似乎也是恰当的解释:也即他们寻求痛苦不是为了感受更多痛苦,而是为了感受更少。

任何事从来就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那样,我认可的是那些我从未曾见过的。

你无法脱离自己的皮肤,而进入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对我而言,年龄一天天大起来所带来的仅有的乐趣,可能首先是:当你面对某件事情时,你会比以前有更深入的理解。

阶级是最高深的神秘:富人和有权势者的耗之不尽的魅力,穷人和社会遗弃者的谜似的堕落。

摄影师是侦查、跟踪、巡游城市地狱的孤独漫步者的武装版本,这位窥视狂式的逛荡者发现城市是一种由众多骄奢淫逸的极端所构成的风景。闲逛者是深谙观看之乐的行家,是移情的鉴赏者,在他眼中“世界”是如画的。

与其说是缅怀过去,不如说是在记录十年间美国经验的逐步自我毁灭的特质。这特质是,哪怕是最近的过去,也不断地被用尽,被扫除、被撕烂、被丢弃、被弃旧换新。

美国,这个超现实国家,充满了唾手可得的物件。我们的垃圾已变成艺术。我们的垃圾已变成历史。

摄影是倏忽的生命的存货清单。如今,手指一碰就足以使一个瞬间充满死后的反讽。照片展示人们如此无可辩驳地在那里,而且处于他们生命中某个特定年龄:照片把一些人和一些事物集合在一起,而他们在一会儿之后就解散、改变,继续他们各自独立的命运的历程。

生命不是关于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被一道闪光照亮,永远地凝固。照片却是。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让·鲍德里亚

天堂鸟在阿拉伯古代传说中是不死之鸟,相传每隔五六百年就会自焚成灰,由灰中获得重生。

不合时宜,即绝句于当下的现实存在同流合污,这种同时代也就是与时代决裂。这表达了一切激进话语的本质。尼采自指,这沉思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

将一个时代当下引以为傲的东西视为一种病和缺陷需要有力的非凡透视感。

一个真正的激进思想家必然会将自己置入一种与当下时代的断裂和脱节之中。正是通过这种与常识意识形态的断裂和时代错位,他们才会比其他人更能够感知乡愁和把握他们自己时代的本质。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靠传媒制造出来的审美幻觉支撑起来的景观社会,也就是说真正的世界已经退隐,拟像的世界成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

如果我能够设想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任何权力的人,那我就会明白一切都还有希望。

我们之所以无法拿自己的生死做赌注,是因为我们已经死了。

人类或许是唯一创造了与自然法则无关的独特消失方式甚至消失艺术的物种。

资本成为现实的过程与它吞噬现实的过程是同一过程。资本牺牲了这一机制,也因此牺牲了自己

大概会有一些人仍然想象着拥有一种个人的生活和一种自我的意愿。但是这类人已经成为他人眼中的荒谬之人,虽然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是什么原因。

必须能够与一切向你施善的事物作斗争,我们拒绝赠礼,因为它是单方面的施与行为——等于是一种侮辱和一种象征性剥夺。

所有被隐瞒的事物都应被揭露,一切都应成为分析的对象。

现今令人羞愧之事和绝对遭人冷眼之事,便是对增长之必要性不做回应,或者看不出增长的迹象。

必须学会同空无共舞,这是重要的游戏和重要的风格。

一样事物被命名,被表征和概念控制之时,便是其开始失却活力之时,即便其就此成为真理或是作为意识形态而不容拒斥。无意识和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便是这种情况。概念正是在事物开始消失时出现的。

马克思在否定作用和矛盾动因的推动下隐隐预见的现代世界,因其自身的过度实现而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其间事物甚至不再需要对立物而存在,光明不再需要阴暗,女性不再需要男性(或者相反?),善不再需要恶——世界不再需要我们。

思想不过是人工智能幼年罹患的疾病,人类不过是机器幼年罹患的疾病,真实不过是虚拟幼年罹患的疾病。

艺术本身在现代只能于自身消失的基础上存在——不仅是为了另一种景象而另真实消失的艺术,也是实践自身的过程中自我毁灭的艺术(黑格尔)。

今天艺术在消失的同时并不知道自己已消失,而这正是最糟糕的,它在深度昏迷中继续着它的轨迹。

我们最大的对手只能用他们的消失来威胁我们。

遭遇数字化的相同命运正等待着整个精神世界以及一切与思维相关的领域。

从数字计算和电脑中无中生有产生的合成图像,是对图像的终极暴力。

在合成操作中,参照不复存在,真实本身不必再出现,因为它作为虚拟的真实被直接制造出来

保持自身一种虚构、一种寓言,并就此呼应事件无法消解的虚构。既不要落入自己布下的陷阱,也不要让自己禁锢在影像回放中。

不可能存在一个没有影像回放的世界,即一个不被我们看见之前就已经不停地被输入、接受、录制和拍摄的世界。

由于缺乏对世界细节的直觉力,由于无法尽显其意义和表象,数字系列图像以增加自身的生成数量来填补空白。

以我们当下的极端处境而言,我们已然处于无法抵制的连续取景阶段。

谋杀的罪行还在继续,参与这是所有堆积成各种系列抑或各种“主题式”组合的图像,它们对同一事件所做之阐释已经到了令人极度反感的程度——它们相信堆积的功效,事实上却是在相互冲抵——也因此陷入信息的零度。

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码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加缪

“当那扇门在他身后关上时,他已经在门的这边写出了与他一起生活过、对死亡有着共同的预感与憎恨的每一个艺术家所希望做到的事:我曾在世界上生活过。”

“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家真正出于对同类的爱而进行辩护”

“那些相爱却相离的人们也许生活在痛苦中,但这并不是绝望:他们知道爱情长存。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双眼无泪地忍受着流亡。我依然在等待我随时可以起航,无视绝望。”

《回忆、梦、反思》荣格

当时就形成了我与世界的关系,如今依旧,甚至今日也寂寞,因为知晓事物,不得不暗示他人不知、多半也根本不愿知悉的事物。

我是自己情绪的集成体,而我身上的一个他者是无始无终的石头。

老师当然是蠢货,不懂你的个性,也就是跟你一样不怎么懂你的本性。所以,他跟你一样狐疑。你猜疑自己和他人,因此把自己归入简单、幼稚、一眼可看穿之列。人迷惑不解时,就会激动起来。

我觉得人和动物一样,也是不自觉的,瞥向地面或仰望树木,要看看有什么可用,作何之用:人像动物一样群集、交配、争执,看不到他们居住在宇宙中,在神界中,居于永生之地,彼此一切方生即死。

我爱一切恒温动物,因为它们与我们是近亲,与我们一样无知;我爱它们,因为它们跟我们一样有灵魂,而我相信,我们本能地理解它们。我想,它们确实跟我们一样经历悲喜、爱恨、饥渴、焦虑与信任,这一切都是生存的本质内容。例外的是语言、敏锐的意识、科学。

人是无法自评的,不管怎样,均受他人评判。

别向外走,真理寓于内在的人之中。

若专注于内在的人格想要什么、说什么,痛楚就过去了。

我的认识是自己拥有的唯一最大的财富,虽然无限微小,与黑暗势力相比脆弱易碎,但的确还是灯,我唯一的灯。

我问他“令妹为何得病”,他说,她爱过一名鞋匠,但他因什么原因不愿娶她,那时,他就精神错乱了“。制鞋动作表明她至死以情人自居。

曼陀罗究竟是什么:“塑造——改造、恒久维持永恒的意义”。而这是自我,使整体的人格,若一切情况良好,整体人格就是和谐的,但不会忍受自欺。

我在自成一体的房间里闭关独处,始终随身携带钥匙;非经我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岁月流逝,我满墙作画,所表达的事情都让我脱离时世,与世隔绝,脱离当下,进入永恒。那是沉思与想象之角,常是非常令人不快的想象与至为繁难的思索,那是全神贯注之所。

人毫无顾忌地扑向新天地,驱动力是日益增长的不满足,不满意与不得安宁的感觉,生活不再是由于拥有,而是由于许诺,不再鉴于近日,而是处于迷蒙的未来中,在那里期待真正的日出。

一切都令人烦躁不安,大家都过于追求实利,粗鄙不堪,迟钝笨拙,可还具有蛊惑力之类的货色,让人相信自己,仿佛现实如此,而人们还是认清了现实空动之物。虽然恢复了对世界的信念,我从此再也挥之不去的印象是,“生命”是一个生存片段,在为此而准备好的三维世界体系中演变。

认同自身命运多么重要,因此以此存在自我,即使发生莫名其妙之事,自我也不会不中用。这样一个自我坚持到底,承受真相,对世界和命运应付裕如。于是,人们虽败犹胜,无论内外,均不受任何干扰,因为自身的连续性在生活的洪流和时间面前岿然不动,但只有不鲁莽干涉命运的意图,才可能出现此事。

防止个人和他人合流的最佳手段莫过于拥有个人意欲或者必须保守的秘密。

我喜欢你,对,我爱你,但我不能停留!——这是此刻撕心裂肺之事。我自己就是牺牲者,不能停留。

贰八还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