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和黛玉的小打小闹,为何惹得凤姐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kstejiao.com/ 吵吵闹闹,含羞带笑。 剪断了荷包,共读一本书。 我向你表明心迹,却又被她人听去。 我盼你开口,你却欲言又止。 我猜不出你的心思,可你又能懂我的心思吗? 宝黛之间恋如此虐心。 只因这场爱情里。 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剪不断理还乱。 还有更多的人,在干预,在围观……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剪不断理还乱一、凤姐知道贾母支持木石前盟,深知宝玉、黛玉的情愫。 (一)初见林黛玉,凤姐表明态度,支持贾母。 在支持贾母所做的一切决定上,凤姐是最为实在的,时时处处表现得最为忠诚。 第一次见林黛玉的时候,凤姐就拉着黛玉的手对贾母说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 这通身气派竟像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怪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就已经表明了凤姐的心思。 第一,支持贾母所做的一切决定。 第二,对于黛玉的嫡亲孙女儿身份,凤姐是认可的,明里暗里都已经表示了自己会对黛玉照顾无微不至。 见林黛玉第一面就对她的衣食住行和丫鬟马上进行了部署。 王夫人说起布料的事儿,凤姐马上安排着手落实,说明在这之前凤姐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宝玉、黛玉凤姐初见林黛玉(二)吃茶叶一回,凤姐暗示黛玉将来是宝玉的媳妇 对贾母表忠心也罢,还是对自己将来的前程做铺垫也好。 凤姐对领导可谓忠贞不二。 不但是初见林黛玉的时候凤姐对贾母表明了立场。 在之后的一些情节里凤姐都流露出暗示黛玉将来是宝玉的媳妇儿,自己支持木石前盟的做法。 有一回凤姐问林黛玉收到茶叶没? 味道怎么样?林黛玉说吃着很好。 凤姐接着要再送林黛玉一些,但是有件事要拜托。 林黛玉就笑说,我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开始使唤我了。 凤姐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她说: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黛玉听到这话其实心里是开心的。 但是她的性格是害怕别人拿这个来取笑,毕竟寄人篱下,担忧如果后来这个事不成的话,就变成一个大笑话。 在这节骨眼儿上,紧接着凤姐又连着问了几个为什么。 ①人配不上?林黛玉配贾宝玉绰绰有余。 ②门第配不上?黛玉家也是达官贵人,门第自然不差。 ③根基配不上?黛玉家里可是富贵人家,富甲一方。 ④还是家私配不上?黛玉家的家产在南京也是数一数二的。 凤姐说这话的时候,有很多人在场,李纨、袭人、李宫裁、宝钗。 紧接着赵姨娘、周姨娘也要来看宝玉,估计也是听了一耳朵半耳朵的。 因此凤姐说这些话这有三个用意。 第一:帮贾母做广告,传达董事会主席的想法,告诉大家贾母认可宝玉和黛玉“木石前盟”。 第二:这些问题其实是帮大家问的,也让在场的都思考一下答案。 让府里认清现在家里对这两个孩子婚姻的看法,了解现在的形势。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宝钗在场,凤姐通过这几个问题和打趣林黛玉做媳妇的玩笑话,暗示宝钗不要再惦记什么金玉良缘了。 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林黛玉二、清虚观打醮,发生两件事,宝玉和黛玉心里不自在 清虚观打平安醮,是贾元春在端午节的时候授意贾母去做的一件重要外交业务。 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贾府给了清虚观数量不少的香火钱,贾府要带着一干人等到清虚观。 第一显示一下贾府的派头和排场。 第二也去看一看,替先生出家的道长。 到了清虚观发生了几件事情,让贾母当着众人对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看法再一次表了态。 端午节,贾母率众人到清虚观打平安醮(一)道士给宝玉提亲,凤姐借故岔开话题 为什么不去别的道观,单单来这清虚观? 一是受元春娘娘懿旨,不能不来。 二是说起来有些渊源,因为清虚观的张道士不是一般人,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 被先皇御口亲呼的“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 说个题外话,您看有身份地位的人要想完成一些愿望,不用自己亲自做。 出一些银两找个替身便可,和现在的替身演员差不多。 由于诸多渊源,所以张道士就显得要和贾府熟络一些。 大家坐下来聊起家长里短,说些过年的话,也不生分。 正在大家聊得兴头上的时候,张道士突然提起来一件事,惹得宝玉生气,黛玉不自在,宝钗暗自揣度。 张道士究竟说了什么? 道士说:有一位小姐15岁了生的模样不错,想着宝玉该寻亲了,所以要给她说媒。 老太太您是什么意思呢? 在座的一大家子人,王夫人、贾珍、薛姨妈、大观园里头的姐妹们都在. 一听这道士怎么聊起这些啊,不是就聊聊家常吗,怎么扯起终身大事来啦? 接着道士又说: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 大家一听,多么像一个人啊,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家心里都猜度着,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贾母怎么回答。 同意了吧,木石前盟怎么办? 黛玉怎么办? 不同意呢,张道士的面子上过不去。 这董事会主席就是不一般。 贾母立马打了一个圆场: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大一点再定吧。 这委婉的拒绝表明两个意思。 第一是告诉黛玉你放下心来,宝玉现在不会定亲。 第二暗示宝钗,这个定亲的事情你也就不要想了,往后放一放。 气氛略微有些尴尬的时候,有个关键人物出场了,就是凤姐。 她一看聊天儿有些停顿了,马上插科打诨问张道士丫头记名符更换的问题,把这个话题巧妙地岔开了。 这第一番,木石前盟领先一分。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二)宝钗心里一直在意金玉奇缘。 有些话,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者如有意,听者更有意。 有三个人心里一直惦记着张道士的话,就是:宝玉、黛玉和宝钗。 大家在清虚观看戏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张道士拿了宝玉的玉给去给道观里的道士们嘚瑟。 为了还礼,这些道士们又都把自己的随身之物拿出来,让大观园的姐妹们挑选和玩耍。 贾母看见有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问了起来,谁家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 宝钗即刻回答是史湘云。 林黛玉当时就有些酸酸的,说宝钗别的东西不注意,非要注意什么金呀玉呀这样的事儿。 宝玉听见了这句话,连忙把个麒麟收了起来,就害怕林黛玉多心. 说明宝玉是非常在意林黛玉的想法。 宝玉的这个做法立刻得到了黛玉眼神的肯定。 宝钗当时心里非常难受,因为之前贾母已经说了宝玉不定亲,接着又说这个金麒麟像史湘云戴的那个。 意思就很明显,即便将来宝玉纳妾考虑的也会是云丫头。 这说明贾母对金玉良缘不是特别支持,木石前盟是正妻。 贾母说了算,就连宝玉妾室妾还得亲自把关。 这一回,木石前盟又赢得一分。 清虚观,贾母、宝玉等在看金麒麟三、凤姐受贾母之命,关心宝黛二人。 (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有两句诗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意为: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宝黛的爱情千古流传,就是“心里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他们心灵想通,可是口中不愿意点,不愿意通,这就是比较痛苦的地方。 好容易有说清楚的机会,他两谁都不说破,吵架反着吵,互相怄气. 真像两个过日子的两口子,在他们的争吵里,看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宝玉担心黛玉吃饭后即刻休息积了食,就来找她聊天儿。 黛玉又恐宝玉在薛姨妈家喝酒不开心,拿话堵宝玉奶妈的嘴。 宝玉着急黛玉的身体,恐着了凉。 黛玉这里又帮他穿络子,给玉打穗子。 一本《西厢记》令两人看得入迷,两情相悦,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宝玉厌烦《四书》、《五经》,黛玉从来不曾劝说宝玉去落了俗套. 只是因一回挨了贾政的暴打,因为心痛. 才说了一句:从今往后,你就改了吧。 如果爱情没有落实到一餐饭、一碗粥,衣食住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爱情。 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可火候总是差了一丢丢,看的人心急如焚,何时才能互相说破啊。 这也是宝黛爱情的魅力所在吧。 凤姐是个明白人,受贾母的懿旨,又是提点,又是撮合,也算是尽心尽力。 宝玉找黛玉表明心迹(二)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宝黛两人闹得最厉害的一回,究其原因,还是张道士的提亲惹得事儿。 林黛玉心里的疙瘩没解开,竟病了起来。 宝玉想去解释,谁料林黛玉一听宝玉又提起金玉,不高兴 宝玉碰了一鼻子灰,觉得委屈:“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这下,两人都开始恶语相向,嗔怪对方误解了自己。 “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 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 “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 “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杀『性』子。 这两人之前总是互相试探,这下全都摆在明面上了。 宝玉急的只唱: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 黛玉也唱起来:我的眼泪为了你流,我的眉毛为了你画 嘴上唱着,可是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觉得既然心里有对方,又何苦在乎金玉,那如果心里没对方,金玉也就没什么影响. 反正此时此刻,没有一个清醒明白之人。 宝玉急了,觉得黛玉竟不明白自己的一颗心,解下玉就要摔。 第一次摔玉是因为觉得天仙一般的林妹妹没有玉,自己也不配有。 第二次摔玉,觉得都是金玉闹得他们现在这样,徒增烦恼。 摔不烂又去砸。林妹妹哭得梨花带雨。 袭人的一句话又像往油锅里扔了一颗定时炸弹,激化到顶点。 黛玉又剪了玉上的穗子,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吵惊动了老太太太太,贾母直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一语又道破天机。 宝黛二人听了这话,都细品个中滋味儿,都不觉潸然泣下。 一个在潇湘馆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贾宝玉、林黛玉四、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心中所想,凤姐瞧得一清二楚。 (一)元春端午节赏赐礼物,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缘 贾元春是支持金玉良缘的,因为他在端午节除了授意贾母去清虚观打醮之外。 还送了大家一些礼物,这礼物有极深的用意。 其中就有细节讲到,给宝玉的礼物和宝钗的礼物是一模一样的,而林妹妹和其他几个姐妹是一样的。 元春总共只见过黛玉一次,元宵节省亲作诗时候,黛玉给宝玉作弊打小抄。 就这一次见面也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 当时宝玉看到了端午节赏赐的礼物,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林妹妹和自己的是否一样。 袭人说: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你和宝姑娘的一样。 宝玉担心的事情来了,心里非常不自在。 害怕黛玉知道这事以后心里有负担,所以叫袭人和丫鬟去把自己的礼物拿到林黛玉那里让随便挑。 黛玉拒绝了,说自己有礼物,并没有什么可选的。 宝玉以往无论是吃了好吃的、有好的茶,遇见好玩儿的。 必会想到黛玉,给黛玉送去,黛玉也都是收下了的。 这回黛玉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留下宝玉所赠的东西。 这里面暗示了黛玉其实是知道元贵妃赏给大家的礼物,专门将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自己和其他姐妹是一样的,心里必定不舒服。 宝钗收到礼物,心里自然欢喜,一向不喜欢穿戴金银的她一直戴着红麝香珠手串。 关键之处是她知道了元贵妃的心思,心里有底气,向木石前盟宣战。 薛宝钗在意金玉良缘还有一个缘故,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 等日后有玉的又可以结为夫妻了,故而宝钗除了元春之外,还有王夫人和自己母亲的支持。 元春省亲看姐妹们作诗(二)凤姐当众说合宝黛二人,为他两吃定心丸。 黛玉的丫鬟兼闺蜜--紫鹃深知黛玉的心思。 就劝黛玉不要太过于纠结金、玉的,不要使小性儿,只要理解宝玉的一颗心就好。 一句话说到黛玉的心坎里,又羞又恼又着急。 这时节,宝玉又来登门认错赔不是。要打要骂悉听尊便。 林黛玉听了这一番话,觉得说到了自己的心里,又觉得后悔当初吵架,又哭了一顿。 要说这宝玉哄女孩子,单身狗都多学学。 不容分说拉着黛玉的手就要租去给拉着黛玉的手就要去给老太太汇报. 意思就是你看您虽然说我们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但我们现在好啦,请您老人家放心吧。 凤姐这时候奉贾母之命。 前来探视进展,说老太太在那里着急,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 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果然应了我的话。 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 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 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 凤姐拉着黛玉到老太太跟前,赶紧汇报:“不用人费心,他们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 凤姐当着众人的面,将宝玉和黛玉和好如初的事又广而告之了一番. 告诉大家,你看,不用担心,小吵怡情,可谓深得贾母之心啊。 林黛玉感伤(三)宝玉奚落宝钗,黛玉心里得意,宝钗借典故讽宝黛二人 这年五月初夏,薛宝钗一反常态,当着贾母、王熙凤等人的面对贾宝玉冷嘲热讽。 屋子里弥漫着火辣辣的气氛。 五月初三是薛蟠的生日,家里摆酒唱戏,之前薛蟠已经邀请过宝玉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宝玉也是答应了的。 但是因为和林黛玉怄气没心情,就推脱自己生病去不了。 宝钗是个冰雪聪明的姑娘,马上就看出宝玉的不自在哪里是因为生病啊,明显就是道士提亲的情绪还未散去。 宝玉又问宝钗怎么不去看戏,宝钗说自己怕热,坐不住就回来了。 之前的情节介绍过,宝钗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 所以吃一种叫做冷香丸的药剂,又体丰怯热,在炎夏之际难免心情有些烦躁。 宝玉拿宝钗打趣说宝姐姐像杨贵妃。 宝钗一向温和的人听了不由大怒。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宝钗此言明明是在讽刺宝、黛二人前几次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宝玉又来赔罪的事情。 这一提点,三人都不自在起来。 凤姐可是一直观察着三人的一举一动呢,他虽然不懂什么咬文嚼字. 看着三人脸都涨得通红的表情,也猜出了一二,故意问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还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这段生姜的故事,只有四个人心知肚明。 提亲、吵架、剪穗儿,和好。 这也是《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最为甜蜜的时刻. 在这之后,慢慢地,金玉良缘开始打压木石前盟. 林黛玉病亡的当天金玉良缘大获全胜. 宝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宝钗. 金玉党自以为是的胜利,实际上毁了三个人的幸福。 全文完。 #红楼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14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楼梦林黛玉的最终归宿乃是北静王水溶
- 下一篇文章: 红楼梦从巧姐得痘疹,看古代贵族如何快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