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干十里通津,千年市廛
杭州建城筑郭的历史虽说并不太长,但在杭城方志史籍中,偶尔还能读到几位先秦人物的大名,勾践、西施、嬴政……但记载的事件却颇为一致,渡江。似乎在先秦时代,钱塘一地能载入史书的,唯有渡口。 古渡分南北,南为“固陵”,北称“柳浦”。因尽占两浙水陆要冲,两古渡也在两千余年的演化进程中渐成郭邑市集。固陵发展为浙间商业重镇西兴,柳浦一带则升级为隋唐州治、吴越王城,乃至赵宋王朝的皇宫大内。柳浦古渡约在今天的南星桥一带,而由此西行十里,有一闸口(现为杭州饮用水源地)。千百年来,上游顺钱江而下的排筏汇集于两地之间,形成木排连天的壮美景象,尤其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金黄,人们将其与城北“银湖墅”相对应,称之为“金江干”。 南星桥年前的柳浦虽有了人烟庐舍,但在朝廷眼里,尚不过是处靠牛力牵引船只过坝的渡口。后来隋朝杨素在柳浦西依山营建城郭,开杭州筑城之始。五代钱鏐又在原隋唐州城基础上筑造子城,作为吴越皇宫。钱王崇佛,也善治水,如筑百里捍海石塘以防止海潮;疏浚西湖以防止水草再生;掘涌金池以蓄水养民;凿平江中险滩以通商舶;还开凿了一段长约十里的龙山运河,使大运河经城中盐桥河(今中河)延伸至钱塘江,并于入江处置龙山闸(即闸口),以方便往来商船通航,同时也遏制咸潮倒灌。 钱鏐雕像到了南宋,州治再次晋升为皇城,龙山河因近宫城大内而废,禁止舟楫通行。顺江连绵而下的竹木排筏,逆流而上的货船商舶,都停靠在皇城外的江滩上,樯帆卸泊,连绵数里,形成南宋著名的物资集散地“浙江市”。南方诸省的竹木山货、稻谷土产源源不断地运至沿江码头,货物山积,集散两旺。临安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也载满了大船,经钱塘江驶向外埠。沿江道路上塞满了货栈堆场,供过往客商吃喝歇脚消遣的饭行客栈瓦肆穿插其间,栉比连檐,叫卖声不绝于耳。市廛倒是兴旺,但由于龙山河禁止通航的缘故,货物的集散转运皆靠人力搬运,商民们为此深感不便。入元后,江浙行省丞相征调五千民夫,疏浚了淤塞多年的龙山河,并在钱塘江上立龙山、浙江(今南星桥江边处)二闸,使中断百余年的龙山河航运得以恢复,商舶漕船可由二闸,经龙山河、贴沙河等水道出入抗城,往来于大运河与钱塘江之间。 中河转眼到了明朝末年,钱塘江与内河水位落差发生了变化,昔日恶浪滔天的钱塘江水面居然低于龙山河、盐桥河等城中内河水面。过往商船再不能自由出入水闸,人们改水闸为船坝,卸下货物,翻塘过堤,再另行装船。于是,一个专门负责为商家货主过塘装船的殊特行业“过塘行”应运而生。据记载,过去闸口至南星桥沿江一带,设有过塘行家。清末民初,起于闸口的浙江首条铁路“江墅铁路”开通,兼水运铁路两大交通优势的江干一带空前繁盛,形成杭州最大的木材市场和茶叶市场,其中仅木材商号就多达家。 闸口火车站除了全省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江干南星桥一带也是浙间最大的内河客运码头。清同治年间,乐善好施的胡雪岩拿出10万两白银,在南星桥三廊庙捐建了一座轮渡码头,不但方便钱江两岸百姓往来,且不收渡客分文,被杭城百姓称为“义渡”。上八府以及安徽、江西等地客商走钱塘江水路入杭,也都由三廊庙义渡码头登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星桥至闸口一带,旧式的当铺戏院茶馆,新式的商号银楼饭店星罗棋布,其繁华程度不亚于主城区的商业闹市,甚至还被时人冠以“小上海”的美称。 南星桥火车站年12月24日,入城后的日本士兵点燃了南星桥至闸口间的货栈堆场。三日大火之后,延续千年繁华的“金江干”被烧了个千净,成了一片焦土。今大的江干再不见往昔的喧嚣与繁华,不过南星古桥、闸口处的白塔、甘水巷的古井石碑、安家塘的民国老屋,以及江边锈迹斑斑的老机车头、生满杂草的铁轨枕木、堆满钢材的料场,倒还旧貌依然,也算是对昔日金江干的最后见证。 拱宸桥火车站南星桥 南星桥据说始建于北宋,初名“南新桥”。元明两朝俗称“朱家桥”。康熙南巡时更为今名。古桥长约14米,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用红石垒造,拱券护栏皆以青石砌筑,石栏石柱雕镂精美,飞马、鲤鱼、荷叶、莲枝等图案穿插有致,构思精巧,正中镌“南星桥”三字。 南星桥火车站闸口白塔 当年吴越钱氏开凿龙山河时,在今闸口处筑有一白塔,凡来往商舶行经至此,皆停船登岸,入寺拜祭一番,以求水运平安。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吴越白塔至今仍屹立于闸口的白塔岭上,塔高15米,九级八面,以白色巨石垒砌雕琢而成。塔身虽有些残缺破损,但其挺拔秀美的身姿,精美绝伦的造像,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闸口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偏居一隅,至今仍深藏闺中,少有人识。 闸口白塔安家塘 白塔北侧,有一名为甘水巷的僻静深巷,老巷旧称“担水巷”,巷中尚存古井石碑各一。再入内,便是安家塘村。一处远离公路闹市,山峦鱼塘环抱的世外桃源。村内既有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平房,也有筑于民国期间的青砖老屋。据《杭州府志》记载,甘水巷内原有一九曜寺,相传宋室南渡时,北宋大将曹彬后裔迁居于此,造屋筑寺,奉曹彬为土神。村落也取“安家舍堂为寺”之意命名为“安家塘”。 安家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qg/12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花茯砖茶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