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修持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二
二、历史的模棱 我常见许多人一开口就说:有历史可考据的才靠得住,如果没有历史的是难以置信!其实这话也是模棱两可。试问:凡是有历史的都是可靠吗?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不知道竟究是生了三天三夜?还是七日七夜?究竟是在房间里生的,还是在大厅中间生的?我的母亲究竟是我七岁的时候死的,还是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才死?我出家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是宣统二年,还是民国元年?如果真要我写两回自传,我一定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自己为自己写自传,都会有这种出入,何况代别人记历史,一点都不会讹错,我是不会相信的。如果不相信我这话,我可举一件历史来证明,请问:佛的纪元,今年究竟是第几年?你就会哑然失笑,只好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罢了。教主本人的诞日,都给人人弄得不一致,何况不是此界的人,怎样可以把他的族姓、家世、学历,事历,一一照样登录,那真是痴人说梦! 你真一定要说,没有历史是不可靠的话,那我不必要你交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以前的历史;只要你交三代的历史就够了。你若交不出三代的历史,我就可以说你一定是没有父母,祖父祖母,和曾祖父曾祖母。你如果争辩,一定说有的话,为甚么你没有三代的历史呢?不但你的三代是靠不住,就是再过一百年之后,连你这个人也就靠不住了,甚么原因呢?因为没有历史来做参考啊。不见得人人都会像自己一样,恐怕后人来抹煞了你,先把自己的历史,一一登记起来,预备给后人来作参考,我以为世界上决没有这样天字第一号的傻瓜。中国的历史,只从五帝写起,已经是不完全,何况三皇,又何况三皇以前?试问:上古结绳的时代,你怎样把他的历史一一结下来?你忘记了文房四宝,是始自何时?何况世界之大,人类之多,一一都要以历史为中心,那真是痴人说梦,我以为不必。 三、佛语的真实 说话靠不住的,有两种人:一是无知,一是虚伪。因为是无知,所以说的话,一定是靠不住;因为是虚伪,本来是不知,为了求名求利的原故,所以不知以为知,才变成了虚伪!佛是三觉圆满,破除了无知,万德具足;灭除了虚伪,连本有的转轮圣王都不要做,还有甚么比转轮圣王的名利更好的吗?当然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果你不信佛,当然是无话可谈!设若是彻头彻尾信佛,没有丝毫的怀疑,那第三篇的经据,是可以实证。 四、菩萨的名义 印度话,本来叫做菩提萨埵,因为我们中国人,向来的称呼,都是欢喜简单,所以简称菩萨,约他的意义,译成中国的话,叫做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就是众生。这有三种说法:一是对菩萨自己说的,因为菩萨也是有情之一,不过他不同一般普通迷昧的有情一样,他是觉悟了的有情。试问:他究竟觉悟了甚么东西?他觉悟了这个我,是假的,是空的,是无常的,是不净的,是苦的,是罪孽的。怎样知道是假的呢?因为这个身体的我,是四样凑成的。试问:身上没有了暖气,还能叫做我?没有了呼吸,还能叫做我?身上血脉不流通,还能叫做我吗?所以,地水火风,四大和合,假名为身;四大分散,何处有我?凡夫迷昧不知,执为实我,所以叫做迷;菩萨觉悟是假我,所以叫做觉。既然知道了是假,最后,当然是空,不说可知。试观:这假的身体,究竟有多少年?岂不是不长久吗?从头至足,从内至外,自己身上的东西,都觉得臭秽不净,何况他人的呢?而众生颠倒,还以为可爱,所以叫做迷。这个人身,从生至死,就在大苦海中,这是谁也知道。因为贪嗔痴,而造杀盗淫妄的孽,所以此身,是罪孽的。菩萨不但知道了身体是假的,就是宇宙万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那一样不是缘生性空,那里有甚么实体?而迷昧的凡夫,就是在事事物物上执为实有、起惑、造业、受苦、流浪、生死,所以叫做迷。而菩萨不但自己是已经觉悟了,并且以斯道觉斯民,将自己觉悟了的道理,去宣传教化人民,使人人同菩萨一样的觉悟。这有情又是指的其他一切众生,所以第二种意义,叫做觉他的有情。因为:菩萨要度众生,所以不得不希望成佛;而希望成佛也不是为自己,是为度众生。所以菩萨是上求大觉──成佛,下化有情──众生,这是菩萨第三种的意义。一般门外汉,菩萨的意义都没有弄清楚,他把偶像就当做菩萨,其实偶像中,固然有菩萨像,也有比菩萨更高的佛像,还有不如菩萨的罗汉像、天像、神像、鬼像,乃至牛头马面像,如果都叫做菩萨,那真是岂有此理!要知道菩萨这两个字,是一种称呼,通俗容易知道的,把他当做圣人贤人,已经是降低了他的位子,何况叫他是偶像,那更是亵渎菩萨了。要知道:学成功了的称他是佛,未成功的称他是菩萨,这不过是先生和学生的异名罢了。 五、观音的德号 观音,有的时候,叫做观世音;有的时候,叫做观自在;其实是一人。观音的意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依楞严经的解释:这位菩萨最初修行的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反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又叫做声性,因为一切众生,向外分别音声,就有毁誉的境界,因此起贪嗔之惑,造淫杀盗之业,而受轮回的苦报。菩萨既不向外闻声,而反闻闻性,性中既没有毁誉的境界,就不起贪嗔之惑;既不起惑,即不造业,当然也就不受苦报。这是约菩萨在因中自己修行而说的。二是依法华经的解释,这「世音」二字,是指世间一切众生的音声,或求菩萨救他的苦,或求菩萨赐他的乐,菩萨只要是听到了他们的音声,一定会帮他们的忙,而各得满愿了。这是约菩萨利人方面说。这两种说法,你读了经论,就自然会知道的。至于「观自在」的名义,是出在心经上的。意思就是说:这位菩萨无论是自利利人,都是能够得大自在,所以叫做观自在。 六、菩萨的灵感 菩萨有灵感这一句话,有一部分人因为求福而信仰;有一部分人因为亲得菩萨的救护而信仰。有些自命有科学头脑的新人物,以为说到菩萨有灵感是迷信,是不合科学时代的精神!其实菩萨有灵感,是很普通的事,并没有甚么稀奇!凡是有救人救世心肠的人,要具足两个条件:一是本领,二是仁慈。有本领没有仁慈,固然不能救人,就是有仁慈而没有本领,也是不能救人。例加: 一人堕水,两人观之:有本领的能下水,而没有仁慈,对于水中人,以为与我无干,何必多事。而有仁慈心的人,在旁边看见此人堕水,人溺如己溺,忧心如焚,然而缺少了下水的本领,在岸上干著急,也是无济于事。另外有一个人,有仁慈心,又有下水的本领,他不假思索,就跳下水去,把溺在水里面的人,背上岸来了。我说这个比喻,连小孩子都懂,而自命科学的新人物,又有甚么难解呢?难道可以说:你没有仁慈心,就说一切人都没有仁慈心吗?你没有游泳的本领,就说一切人都没有游泳的本领吗?这种武断,合乎新的逻辑吗?世间上有许多侠义的人,都能做出救人救世的事业,何况一位专以救人济世为职务的人,一身都具备了神通妙用,而没有灵感,反而不如一个侠义的人吗?所以说菩萨有灵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七、感应的原理 菩萨为甚么有求必应呢?这也是很容易知道的事。你看世间上的孝子,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掉下水去,有不去救的吗?再看世间上的慈母,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女,被火所烧,而不去救吗?这是颠扑不破的铁证,何况菩萨等视一切众生,都同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而见死不救,连凡夫都不如,怎样可称名副其实的菩萨? 你一定又会问:菩萨既然又有仁慈,又有本领,为甚么世间有许多遭苦难的人,而不蒙菩萨去救护,这又是甚么原因呢?这有两种原因:一如游子,父母虽然有救护之心,而游子远离他方;父母虽有救护之心,然游子违背,父母无奈其何。 一如病者,医生虽有医病之责,而病者不信,故良医亦无可奈何。必须父母有救护儿女之心,而儿女又不可离父母太远,一呼一应,感应道交,自有出苦得乐之日。良医又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而病者亦信赖良医,依病施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有何难事?上二喻,其实还是方便之谈,而真实的原理: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应水,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浊,水虽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也。所以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明乎此理,一切疑团,自然打破,豁然大悟。只要水清,而月常现;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说甚么感应皆是多余之事。 八、自心的观音 甚么是观音?慈悲就是观音,他能慈悲,当然他就是观音;如果你能同他一样的慈悲,你也可以叫做观音。所以说:「家家观世音,人人观世音,欲免三灾苦,观音不离心」。即此意也。愿人人以菩萨之心为己心,以菩萨之愿为己愿,以菩萨之行为己行,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皆成菩萨,功圆果满,成佛无疑!这就是佛教所说之真义,希望诸君对观音的认识在自心。 九、菩萨的位次 说到菩萨的位次,要分为两种:一是因地的菩萨,一是果地的菩萨。因地菩萨的次第,从最初发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于是发大心,立大志,起大行,所谓:行菩萨道,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要经过这五十五位阶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圆满,才可成佛。这叫做因地的菩萨,好像弥勒菩萨、地藏菩萨,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因地菩萨,最后才来成佛。 至于果地的菩萨,他是已经成过了佛的人,因为还要度生,所以再来做菩萨。佛教有一句术语,这叫做倒驾慈航,这好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他们是已经成过佛好久,再来现菩萨身,广度众生,这就是悲愿无尽。而观音菩萨,谁都知道,他过去是一位「正法明如来」,可见观音菩萨是一位果地菩萨了。 有人问:观音菩萨究竟是男身?是女身?这只要读了后面经据上的普门品,他是三十二应,普门示现,怎样可以说他一定是甚么身呢?至于观音得道,妙庄王的第三女,妙善公主,火烧白莲寺,那是和三国志、红楼梦、西游记一样的小说,是不可凭信的,最好是读后面的经据。 十、菩萨的宏愿 我常常有这样一个感想:一个有大志愿的人,他才肯努力:一方面培植自己的学问,一方面广作利益群众的事业,这是很明显的一种事证。假定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他只要三餐一饱,到了晚上双脚一伸,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观,这种人只是庸庸碌碌,虚生浪死,空过一生。所谓:生如行尸走肉,死与腐草同朽,连他自己应当做的事,他都不肯去做,何况他人之事,更与他不相干!所以叫他是凡夫,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从前有一次演讲,有过这样一个连环的问答:为甚么要度众生?因为要想成佛。为甚么又要成佛?是因为要度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为甚么肯辛辛苦苦,牺牲自己,因为他有最高的目的。然而达到了最高的目的,是为自己个人享福吗?不是,是因为要为人群谋福利;这可拿一般人到外国留学,得到博士头衔回来,为国家服务,是一样的道理。这种说法,不过令一般人容易知道而方便说的。 其实菩萨的度生,是没有条件的:他先明了大乘的教理,虽然是终日度生,而又不见得有一个众生可度;虽然是没有一个众生可度,而又不妨终日去度众生,所谓:「修习空花梵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菩萨的弘愿者,就是这样。 十一、行为的实践 我们现在对于观音菩萨得名的原理,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然而理论要付之于事实来证明,所谓:言行相符,行解相应,方堪起人信仰。假使但有虚言,而无实义,则反足使人疑谤。故欲奉行观音教义,必须实践其行愿,将菩萨之行愿,为自己之行愿。菩萨之愿为度生,菩萨之行为利众,而「众生」这个名词,其义甚广,概括一切,亲则父母子女,疏则怨敌仇人;近则对于国家,远则十方世界,乃至一切众生,无不是菩萨所缘之境,尤宜以「亲亲」「仁民」「爱物」为次第。则对父母应尽孝顺(长辈皆包括其内),对儿女宜尽教养(幼辈亦摄其内),对夫妻兄弟姊妹应互相爱护(平辈皆摄其内)。果能先从亲亲做起,则家庭就成了观音化。由此于乡党邻里,朋友亲族,一视同仁,互相爱顾,对国家尽忠,对民族尽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破除私我,时时以群众利益为前提,将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一肩荷担,当仁不让,见贤思齐,果能如此,则全国都成观音化。由此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则平天下之愿望,犹如反掌。进而爱惜物命,戒杀放生,纵遇冤仇,亦应以德去感化。古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即此之谓也。人人悟观音之理,行观音之事,所谓灵感者,谁能超乎此?岂自私自利,事事为自己个人打算者所能比拟?望诸君实践观音菩萨之行。 十二、同志的组织 「知是匪艰,行之维艰」,这是传说对武丁所说的话;中国国弱的原因,受这句话的影响很大。国父孙先生洞见国人心理的病根,所以高倡「知难行易」的伟论,深恐国人愚昧不信,又以十事证明其说。于是国人的心理,统统改变过来,而收打倒军阀,建立三民主义国家的功效。这种伟大的力量,诚属不可思议。佛教徒向来斤斤与外人相诤菩萨有无灵感,我以为大可不必。因为这样的诤论,虽舌烂唇焦也无补于事实。果能明了上面所讲的原理,菩萨有无灵感是在人人的本心,是见人人的行事。因此,我主张组织「观音救世会」,凡志同道合者,都可加入,不在经济之有无,而在亲亲、仁民、忠国、爱物为职志,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一人以至多人,由一家以至合族,由一国以至各国,凡秉观音菩萨救世之大愿者,盍兴乎来! 十三、观音的素食 为什么要食素、戒杀、放生? 一、佛经上说:吾人未了脱生死以前,大家都在三界中流转,这样,互为父母兄弟夫妻子女眷属,这一定是免不了的。你若是食肉,岂不是吃父母眷属的肉?若是杀生,岂不是杀害父母眷属的生命?如果有宿命通的人,当然是不肯食父母眷属之肉,而杀害父母眷属之命的。 二、佛经上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将来都有成佛的可能。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你若是食肉而杀生,岂不是食未来诸佛之肉,而杀未来诸佛之命? 三、佛经上又说:既然是三界轮回,当然不是一死永灭,成为断见;也不是做人的,永远是做人;做畜的,永远是做畜,成为常见;而是以善恶为枢纽,做人的作了恶,而堕落去做畜生,做畜生的罪受满了,又出来为人。这样,你今生食他、杀他,而来生他又来食你、杀你,楞严经中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就是这个道理。 四、试问:当我们要杀害生命的时候,它们是甘心愿意吗?试看:当杀猪的时候,那种叫声!当杀鸡的时候,那种挣扎!当杀牛的时候,那种流泪!如果它们是甘心愿意的话,怎样会那么悲惨?只不过没有法子奈何你罢了!这样,含冤在心,它们一遇到了机会,就不客气要向你来讨命。试想想看,为什么不到几十年或几百年,就会又有一次大战,其中必有原因,所谓「冤冤相报」,从前古德常言: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又说:欲免世间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这话是佛说的,信不信,当然是由你。 五、戒杀一事,不但是佛教为然,即儒家亦有之:「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人爱命,物物贪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些话,都是仁者之心的流露。可见圣贤之言如出一辙。 六、久旱无雨,或久雨不停,政府必宣示「禁屠」,其用意亦是以天心好生,禁屠以顺天意。明知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人之习惯为自己的口腹,不察其非,事过之后,又依然故我,诚颠倒之甚!。 七、芦沟桥事变之后,国府林主席等,提倡每年七七断屠一天,以资纪念,亦有感伤生命之意义存乎中。 八、每见病者就医,医生多嘱其戒口,其意义亦以为肉类多不适宜于病体。 九、欧美人士,多提倡素食,以为卫生,今人不察,以为素食无营养料,殊不知铁质、糖质、淀粉质、蛋白质以及各种维他命,多出于豆类、菜类、果类,此稍有科学常识者,无不皆知。 十、常见愚人之说:畜类系上帝创造为吾人所食,而吾人不食者,不但辜负上帝的盛意,而畜类亦日见增多,岂不是反使食人?殊不知畜类既为上帝创造,那么,虎狼亦系畜类之一,人何不敢曰食虎狼?可见欺善怕恶之心,流露于言表!又说人类亦系上帝创造,岂不是上帝把人类供给虎狼毒蛇蚊虫等所食吗?猫犬等畜类,食之者甚少,为何未见增多?而猪羊鸡鸭,人若不食,岂有长命千万年之理?故如上所说,皆是虚言。 十一、常听人说:无荤入口,吞饭难下!殊不知,一方面固系习惯,一方面亦是金钱作怪!假定穷途落魄,三餐不继,不但无荤菜可以吃饭,盐水亦可以吞饭三碗。此可由事实证明:军队出战时多有此景况,一遇敌人三五天不得饮食,此是常事。 十二、更有一种无理之谈:不食猪羊鸡鸭,日生繁殖,汽车不能通行;不食鱼虾,轮船不能开驶。此皆不了解生命有限,自生自灭,岂有千万年不死之物?此与第十条同。 十三、学佛者,以佛心为己心,应以慈悲为宗旨,拔众生苦,与众生乐尚不暇,岂可更加害于众生之苦痛?当非仁者所忍为。 十四、常见世人婚丧等事,大杀牲物,以待宾客,细思之,真是愚蠢!自己夫妻愿百年偕老,而杀害其他生命,岂非颠倒!生子而求长寿,杀害其他生命,这是缘木求鱼;父母生日欲求长寿,杀害生命,父母死丧,亦杀害生命;欲报亲恩,反加其罪!尤以文武圣人大祭之日,而大杀特杀,此岂圣人之本心?实后人以讹传讹。佛经、儒典、卫生等所训,均应以食素、戒杀、放生为本职,以佐观音慈悲之普渡。伏愿世人,以菩萨之心肠,行戒杀之事业。吾以为国家平安,人民康乐,实居于此。斯则吾之所谓灵感,尚希高明者印之。 十四、菩萨的化身 释迦牟尼佛,是千百亿化身,来教化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三十二应,来教化众生。我们这个世界,是以文字为身,以文字来说法,假定你能够印送此书一千本,你就度了一千个人,你能印送一万本,你就度了一万个人。你度的人有多少,要看你所印送的书有多少而定。其实一本书不止一人看,一人读,可以展转读诵,展转翻印,展转流通。我编这本书,我自己以为是很理想。如果是知识界的人,可以先看理论,把向来所怀疑的地方,可以一扫干净。至于欢喜讲故事的人,可以常常讲菩萨的灵感给人家听,因为是用语体文写的,文字很浅显,只要是读了几年书的人,就可以照本宣科念给人家听,一方面当做故事讲,引起听讲人的兴趣。尤其是一般小朋友爱听,就当小学教科书也可以,这也是佛化教育之一助。人是有灵性的,你若肯常常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就会家喻户晓,而展转劝化,这就是菩萨的化身。 至于经据,那是再好没有了,试看,穷乡僻壤的地方,怎样可以得到一部佛经?我这一次加入这许多佛经,都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一定是可信的,一般已经信了佛的人,可以作为每日诵念的功课,这也是菩萨在同我们说法。最后一种经据─「地波罗密品」,是学佛的人一个修课。 (慈航法师) 往期精彩 普门品|受梦指点诵《观音经》千遍,临刑前竟奇迹般幸免! 普门品|诵《普门品》求姻缘求子皆如愿 普门品|这两年每天读诵普门品,收获不少,一起聊聊 普门品|精进修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随缘化现度脱众生,急难之时,令其离苦得乐 普门品|神奇故事证明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远离YIN嗔恚的道理很深妙! 普门品|从建筑工地高空坠落,全身骨头大部分摔断裂开,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神奇治愈 普门品|提升记忆力的七个方面 图文来源于网络 诚实言·念佛人禁打妄语 感恩作者·分享利益众生 阿弥陀佛随喜分享??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9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不要鼓掌了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