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朋友反映说对于防治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单一用药效果已经不太明显了,然而有些农民朋友使用农药往往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如番茄发生了晚疫病就喷普力克或甲霜灵,发生了早疫病就喷代森锰锌或杀毒矾,发生了细菌性病害就喷铜制剂等,结果是治了一种病又上一种病,摁下葫芦瓢又起,治来治去都没治好。

下面就详细解说为什么不能单一用药的原因

一、病虫害抗药性加大

我国农田打药已经许多年,不管是病害、虫害、草害,随着多年连续用药,抗性逐渐加大。

据全国农技中心进行的抗药性监测点表明,蚜虫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倍。

甜菜夜蛾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倍);对茚虫威、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甲氧虫酰肼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粉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对吡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黑头蛆基本没有特别理想的药剂防治,对噻虫胺、毒死蜱等已经有较大抗性,已经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

根结线虫中对阿维菌素、噻唑膦也慢慢防效越来越差。

飞虱中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倍以上),对噻虫嗪也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倍),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在倍以上。

同时多种病菌对杀菌类农药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如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有抗性)、水稻恶苗病(对咪鲜胺有抗性)等,防治效果也变差。

稻田稗草(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有抗性)、千金子(对氰氟草酯有抗性)、野慈姑(对丁草胺、恶草酮、苄嘧磺隆有抗性)、鸭跖草(对磺酰脲类有抗性)。小麦田看麦娘、罔草(对绿麦隆、精恶唑禾草灵有抗性),猪殃殃(对苯黄隆有抗性);玉米田马唐(对莠去津、烟嘧磺隆有抗性)、果园牛筋草(对草甘膦有抗性)。

这些抗性虫害、病害、草害的加剧,往往同一类型、同一作用机理的农药已经作用不大,或者更加剧病、虫、草害的抗药性,所以在配药的时候往往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一块混用,这样农药复配就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二、病虫害往往混发严重

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是在一定环境、温度、湿度条件下才会爆发,当出现某一种特别明显的病害时,往往其蕴藏的还有其他病害。当某种虫害爆发时,其他虫害也同样会出现。

一种农药单剂的防治范围是有限的,在多种病害混发时往往需要多种农药配合才能进行防治,同时也要兼顾治疗铲除、保护预防、恢复作物生长等多方面,所以一定要多种农药并且还有调节剂、营养叶面肥等多种配合,才能让病害治愈、作物恢复健康。

而虫害的发生需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危害,而这种温度条件,其他多种虫害也会在危害时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