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北征匈奴三路兵马出塞地点示意图
说明: 此图文参考了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侯仁之、俞伟超先生的《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一文,辛德勇先生在《发现燕然山铭》一书中所做的考订,以及史为乐等人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增订本),谨致谢意! 窦宪北征匈奴发生在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崩溃,单于远遁西走。大获全胜的窦宪命随军从征的大史学家班固撰写了纪念这次大捷的铭文,并将其刊刻在燕然山的石壁上,这就是千古流传的《燕然山铭》。因时光久远,《燕然山铭》的具体位置在历史上长期不得其详,近年后的今天,《燕然山铭》在蒙古国戈壁省杭爱山被发现,使这一珍贵的史迹终于得以重现天日。 《后汉书·窦宪传》节选: 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1.鸡鹿塞:根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其位置在今内蒙古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乡哈日嘎那阿木村北古城,也就是今天的哈隆格乃山谷的入口处(在百度或高德地图上,哈日嘎那阿木村的称呼似乎是哈日干那高勒)。据侯仁之、俞伟超先生考订,汉鸡鹿塞是一座正方形的小石城,边长为68.5米,据此可得出小石城的面积接近平方米。除鸡鹿塞以外,在哈隆格乃山谷和临近的山谷内外附近,还分布着不少汉代的烽燧遗址。 2.高阙:根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其位置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狼山南麓的石兰计山口。这里现在有县乡级公路穿越狼山。 3.满夷谷:根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其位置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 4.稒阳塞:根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其位置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北昆都仑沟沿岸。现在这里有穿越阴山的包白铁路。 在上面四个地点中,鸡鹿塞、高阙、稒阳塞的位置都是确定的,只有满夷谷的位置很宽泛,需要考订确定。 对照包头市北面的阴山地形图,可以看到稒阳塞是穿越阴山最近捷也最容易的一条线路。那么,满夷谷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按照《后汉书·窦宪传》的陈述顺序以及汉王朝出兵的稳妥考虑,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领的军队出塞所走的满夷谷,应该在稒阳塞的西边,也就是夹在窦宪和邓鸿率领的另外两支军队的中间。而在稒阳塞西边,比较容易通行的阴山山谷,就只有位于今天包头市西立交桥北面的哈德门沟。这里现在有穿越阴山的县乡级公路。至于这里是否就是满夷谷的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4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穿越种田文她穿成农家女,靠山吃山,靠水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