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403/8811277.html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下,黄河两岸百姓生产生活有哪些新变化?黄河边的故事最真切。年8月底,大众日报启动黄河滩区调研行,记者奔赴黄河入鲁第一县,跑遍菏泽28个村台社区,讲述黄河滩区波澜壮阔的迁建故事,记录滩区群众日常生活的生动瞬间。十天时间,本报刊发五组蹲点报道,持续推出“黄河滩的笑脸”和系列短视频,1.5万字蹲点报道、20多件新媒体产品,用心用情展现黄河滩区巨变和百姓心声。

“幸福滩”的笑声

□本报记者李丽王兆锋

“扶贫路上春常在,致富村中景更新”。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细雨中的滩区迁建村台静谧而祥和,在家家户户红对联红灯笼的映衬下,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楼房格外美丽。

菏泽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3县区8个乡镇个自然村。目前,14.6万滩区群众已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圆了百年“安居梦”。

从土房到楼房——

“汛期守着黄河,俺们睡上了踏实觉”

8月28日,雨。

行走在黄河大堤,一座高高的台基上,一排排白墙红砖的房屋映入眼帘。

“守着黄河,住在村台社区的居民却睡上了从未有过的踏实觉,再也不用担心黄河发大水了。”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网格员潘国栋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台风过境,村台内的积水2小时就排干了。”

“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多少年来黄河滩区居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所谓“筑台”就是在盖房前先用土垫起三四米高的台基,然后在上面建房子。“我印象里,村里建得最高的台基也只有4米。”潘国栋说,“搬迁后一个个‘房台’变成了统一的‘大村台’,现在村台社区的台基是5.2米,基本与黄河大堤齐平,所有的住户都在这个大台基上。”

在设计施工时,村台社区充分考虑排水问题。在六合社区,制高点是整个村台社区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小学和幼儿园所在地,然后四周逐渐降低,这样遇到汛期急雨,可以快速实现地表和地下管网同时排水。

东明县菜园集镇一号村台鲲鹏社区,居民王银洞家的客厅里,王银洞6岁的孙女王梓萱向爷爷“显摆”她画的黄河岸边的树。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开心地说:“搬新家了,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想要粉红色的墙,爸爸就给刷了粉红色的墙。对面就是幼儿园,我可喜欢啦!”

王银洞说:“房子刚分下来,孙女、孙子就天天缠着我带他们来看新家。从小就住这样的好房子,他们真有福啊!”

搬家之前,王银洞拍了老村里80多张老房子的照片,那些老房子黑瓦砖墙,低矮。“给后人留个纪念,得让他们知道,咱滩区人以前住的房子是啥样。”

站在王银洞家二层的大露台向外望去,就能看到鲲鹏社区幼儿园。“过去蹚着泥巴路,走大老远送孩子,现在坐在客厅里就能看孩子上学。”王银洞笑着说。

社区居民苏冬云的一个孩子在北京工作,另一个孩子在济南工作,以往他们回家,用不惯旱厕。进厕所拿着薰香进去,怕蚊子咬。“现在居住条件好了,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苏冬云说。

从小村到社区——

“住进新社区的感觉是方便,干什么都方便”

8月27日,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居民陈佰藏刚在社区里到处转了一圈,四处查看自来水等设施情况。

陈佰藏是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虽然退下来了,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做起社区服务工作也是有板有眼。说起住进新社区的感觉,陈佰藏就一个词——“方便”,干什么都方便。

“过去家里来个人得准备好几天,提前去买菜割肉,还得做饭做菜,很累。现在门口就是超市,坐上锅现买菜都来得及。”陈佰藏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的超市,日用百货、水果蔬菜,再也不用跑老远到镇上去买了。

中午,太阳高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很安静,每一个进门的人都必须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走进室内,窗明几净,输液室里有3个床位和50多张座椅,张保现正在值班。

他是乡村全科医师,搬到新社区后他的“办公面积”翻了一番,“想不到农村的卫生室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张保现说,原来村民有生病的,因为距离太远只能“上门看病”,他经常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就是蹚着泥巴的赤脚医生啊”。如今,搬进新社区,老百姓看病拿药方便,有医保的还可以直接在自助机上刷卡办理。

在六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国家电网服务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电力部门设在小区里的服务网点,老百姓可以来这里自助交电费。工作人员王学文介绍,六合社区试点建设了“智慧村台”。智慧村台系统可提前监测出异常数据,避免停电。

夕阳西下,站在5.2米高的台基上,老百姓终于可以平视黄河大堤了。向北望去,在一片老村拆迁后土地上,复垦地里的玉米棵棵挺拔,颗粒壮实饱满。

距离新村台社区三四百米的地方,一栋红砖的老房子作为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留下了沧桑的滩区岁月,也映衬着新村台、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更多内容请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