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故事心灯照亮一切,猿猴与魔岩女的传说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位天人来到他面前说:“菩萨殷勤精进,功德无量,我要供养菩萨。”就带来几位天女,说要供养他。 持世菩萨问:“你带这么多人来,要为我做什么事?” 天人说:“她们可以唱歌给你听、跳舞给你看,还能陪你作乐!” 持世菩萨说:“我是佛陀的弟子,世间的娱乐已不能令我动心,你不该拿世俗的欲乐来引诱修行人。” 天人说:“难得人生啊!为何要脱离欲乐……” 持世菩萨正无法应付时,忽然间,维摩诘居士出现在眼前。对天人说:“持世菩萨不接受,我来接受,你将这些天女献给我吧!”那位天人一见到维摩诘居士,脸色大变,心里很惊慌。 维摩诘居士说:“你是波旬魔王,想利用魔女引诱修行人的心。” 波旬魔王眼见身份被拆穿,急着要把魔女带走。但维摩诘居士的法力比魔王强,他将魔女镇住,不能动弹。 波旬魔王更加惊恐的挣扎,并说:“大士!请原谅我,以后我不敢再来扰乱修行人的道心!”维摩诘居士说:“你能挣脱就让你走,但这群魔女我要定了!”波旬魔王只好独自一人脱身而去。 佛法点亮无尽灯心灯照亮迷茫的人 此时,维摩诘居士为魔女说法,警惕她们不可再沉迷于五欲中,应好乐佛法,利益一切众生。魔女听了,觉得菩萨的境界真是清净地,那分欢喜快乐不是魔界的享乐所可比拟的,因此很欢喜的住于佛法中。 波旬魔王愈想愈不甘心,又现形要求维摩诘居士让他把魔女带走,结果倒是魔女都不愿意。但维摩诘居士说:“你们回去可以化导同伴。” 魔女问:“要如何在污浊欲乐之中而不受污染?” 维摩诘居士回答:“要以佛法点亮无尽灯。一盏心灯可以点亮无数黯淡的心地,回去之后,赶快把心灯传出去。” 魔女们心开意解,对于人世欲乐与菩萨境界之间的差异,已了了分明,因此发愿要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猿猴与魔岩女的传说 这是一个在西藏地方流传了几千年的猴子与魔岩女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观世音菩萨派一有神变示现的猕猴到西藏雪国的地方修行。这个猕猴来到了一个黑色山岩上,潜心修习菩提慈悲心,对于佛法有了很深的领悟。 就在这时,有一个住在邻近地方的魔岩女来到他面前,用非常爱慕的口气说:“让我们结成夫妻吧!”猕猴与魔女结为眷属以后,生下了六只小猴,他们生性爱好各不相同,在树林里各自寻找生活。 过了三年,父猴再去探望时,小猴已繁衍到500多个,此时树上的果实已经吃完,又别无可吃的食物。 父猴于是返回神界,取来青稞、小麦、豆子、荞麦、大麦芽,撒到大地上,使那里长满不种自生的谷物,猴子们因得到充足的食物,身上的毛和尾巴都变短了,又慢慢懂得使用语言,这样变成了人,成为雪域高原的先民。 这个故事的传播不仅十分广泛,还被记录进了古老的经书。在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走廊上,有西藏著名画师400余人绘制的698幅壁画,其中有两处绘出了藏人起源的故事。 在罗布林卡新宫的经堂里,也有猴子变人的绘画。山南泽当,就是因“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你去那里旅游,泽当人会指着镇后的沙当贡布日山告诉你,山上有弥猴住过的山洞。 在离泽当3公里的撒拉村,有藏族传说中的第一块青稞地,是猴子扒出的土地,是西藏之母。每逢播种季节,藏人都会在这里抓一把神土,祈求祖先保佑丰收。 这种很接近达尔文进化论的神话故事,它的最深层底蕴是什么呢?是一种天才想象力的展示,还是追寻“我是谁?我来自何处?”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 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的真理; 听完之后,他便向佛陀请示:「听了您的教诲,知道心要时时保持平静,最近我正为了家产而烦恼,使我一刻也不得安宁;我知道心不平静的根源是因为有烦恼,但是要如何去除烦恼呢?」 佛陀问:「为什么家产会让你如此烦恼?」富翁说:「因为我年老了,却不知要如何放下财产和事业?」佛陀问:「你有儿子吗?」「有啊!都已经成家了。」佛陀说:「既然儿子长大了,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产业呢?」 富翁说:「我的儿子从来也没有料理过家务,更没有帮我经营过事业,他什么都不会呀!」 佛陀说:「每一种技艺、学问都是学习而得的。你的儿子既然长大了,应该可以好好将你的人生经历教授给他。」富翁又说:「我要教他,但是他却没有意愿要学。」 佛陀说:「你能『放下』,自然就有人接。人生无常,生命只在呼吸间,当最后的一天来临时,即使放不下所有的一切,但是又真正能带走什么?」 富翁听了,仍然犹豫不决。佛陀又举了一则譬喻:「人生的欲念有如一把干草,点火之后,你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火愈烧愈大,很快就会烧到手掌心,若不放手就会烧到手腕,再不放就会烧到身上。」富翁此时才真正体会了佛陀的教诲,放下了心中的烦恼。 我们也要淡泊知足,不要有不舍之心。因为生命在呼吸间,如不及时反省、看开,放下欲念,这对我们的心念会有很大的伤害。 人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一念心,我们要时时抱持一分平静、淡泊的心,不贪名利、不求权势,自然内心就会很平静,且能守在本分上,尽己所能贡献于社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1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行走秘境之来自隐秘岁月的回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