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生以少胜多,打服日本,一千多年不敢
白癜风的治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288900.html 中国与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战争,壬辰倭乱、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多年前的唐朝,两国就曾发生过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中,大唐的一位书生以少胜多,率领船队大破日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抗倭第一人,奠定东北亚一千多年的格局!但他的名字却并不为许多人熟知。 此人名叫刘仁轨,字正则,年出生,汴州尉氏人。刘仁轨虽然出身贫寒,且当时时局动荡,但他“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朝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章,刘仁轨看到那份奏章,修改了几句话。任瑰非常欣赏刘仁轨的才学,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后来刘仁轨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唐太宗闻讯后,勃然大怒:“是何县尉,辄杀吾折冲!”立即把他召进京城责问。刘仁轨不卑不亢,颇得唐太宗好感,于是提拔他任咸阳县丞,后来又晋升为给事中等职务。 唐高宗时,由于刘仁轨为官清廉刚正,得罪了支持武则天成为皇后的权臣李义府。年,唐高宗发兵征讨辽东,刘仁轨督海运遇风覆船,李义府借机大做文章,唐高宗将刘仁轨免官,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随军效力。同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唐朝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但在他却在渡海时病亡。唐高宗只得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领军队。 此后朝鲜半岛局势风云突变,年,百济旧将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起兵反抗唐朝。唐军因战事不利,又时值大雪,遂退出平壤,但刘仁轨自请留守。唐高宗随后让刘仁轨与新罗国王金法敏商议是回国还是留守,唐军将士们都想回国,但刘仁轨冷静分析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决定率军留守。 此后刘仁轨率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百济的实力,百济王扶余丰猜急遣使者到倭国求援,倭国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余人攻打唐朝的盟友新罗。年,孙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固周坚城。 唐朝、倭国的水军在白江口展开激战,唐军“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此战后,百济诸城闻风丧胆,望风归附。 当初刘仁轨任带方州的检校刺史时,他言道:“天将富贵此翁邪”于是请求朝廷颁布的历书和历代皇帝的名讳,有人询问这是为何,刘仁轨说出了他的愿望,“当削平辽海,颁示本朝正朔”。年,唐高宗到泰山封禅,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这四个属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后来刘仁轨担任宰相之职,主持朝廷政务,成为出将入相的大唐重臣。刘仁轨虽然位居宰相,从不骄傲自大,接旧故如布衣时。日后年届八旬的刘仁轨几次上书请求退休,但唐高宗、武则天都不允许。年正月二十二日,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后数朝的刘仁轨病死,时年85岁。作为一介书生,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堪称一代儒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gx/12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千金菜的叶子扔了太可惜,它比茎更加营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