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流传千古的唐诗,是一位宰相所作,体现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28/6362403.html 谈到唐代的名相,人们自然会想起张九龄,他不仅为官清廉,而且敢于直谏,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的诗歌成就也很突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比如下面的这首《感遇》。 感遇张九龄(唐)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春天,是兰叶青翠茂盛的季节;秋天,是皎洁的桂花飘香的日子。 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是让人愉快的美好季节。 可是,谁会知道,山林间的隐士,闻到了空气中飘溢的芳香,也会满心欢喜。 草木的芬芳,是源于自己的本性,怎么会祈求美人攀折呢! 这首诗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唐玄宗开元后期,小人专权,朝政腐败,这让正直的张九龄十分不满,于是写下了十二首《感遇》,托物言志,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联,诗人采用对偶句,以“春之兰”与“秋之桂”相对,“葳蕤”与“皎洁”相对,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秋天的明朗清爽。“兰”与“桂”在古人眼里,都是用来“比德”之物,蕴含着君子的高尚品德。在屈原以后,芳草被人格化,成了士大夫高洁品格,赋以内在美的美学意蕴,常用来比德的植物除了梅兰竹菊,还有桂、松、柏等。 颔联,诗人说兰草与桂花只要到了季节,就会尽情地展现它们的品格,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与繁荣。当然,诗人也是用它们来比喻自己。 颈联,诗人从草木转向人,联想到了山中的隐士。他们隐居山中,无人知晓,不正像不事张扬的兰草与桂花吗?你是金子总会发光,你是桂花总能给人带来芳香,不求人知,也自有人知。 尾联,诗人用美人比喻隐士,再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兰桂之中,他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本性,并不是刻意为了求人欢心,博取名誉。其实,诗人也是在暗示当时奸臣当道,皇上昏庸,这让为人耿直的张九龄怎么能不忧愤?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芳草美人的意象,用“兰”和“桂”两种高雅的植物自喻,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博大的胸襟。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gx/12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花清瘟凭实力成世界网红金台资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