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台山遇到神秘火工头陀,他传授我以心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都知道,张无忌在明教光明顶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火工头陀教了他九阳神功。他本是少林寺厨房中烧火的一名普通杂役,因为不堪掌管香积厨的僧人的暴打而暗自偷学武功,二十年后终至大成。 其实这个火工头陀的小说角色,是有原型的,元朝末年,颍州红巾军欲劫掠被元朝廷一再抬高地位而盛极一时的少林寺, 危急时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火工头陀在少林寺门前化作三丈高的金刚之身,惊退红巾军,使少林寺免遭一场劫难,这样,其鼎盛期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少林功夫的特色也在明代完全形成。这名火工头陀后来被少林寺视为护法神,在许多大殿和初祖达摩平起平坐,被一起供奉,称为紧那罗王。 废话不多说,说起这个火工头陀啊,我还真见过一位,那年是在五台山。 我去五台山朝拜,当时去前山的各大名刹拜佛,一一拜过,觉得很是殊胜。因为五台山的寺庙实在太多,一天之中也参拜不完,我从早上上山,到了下午三点多,参观了一些地方,我总觉得,人家说来五台山,一定见到文殊菩萨的嘛,也没有看到,只有游人如织。我告诉自己,缘分没到,只好下山。 下山后,我在山下开始找地方吃饭,忽然发现路边有个斋菜馆,还挺大的,藏在竹林之中。我一看那个斋菜馆很是质朴,心生欢喜,便进去吃饭。 一看菜谱,菜名也颇讲究,我点了一份“六根清净”,就是炒豆角,点了一份“打成一片”,就是山西油酥饼,还点了一份“不二法门”,就是刀削面一碗。 那菜做的样子一般,没想到吃起来很好吃。我坐在那吃着,那时没有什么客人,这时一个厨师走了过来,在我旁边收拾隔壁桌子,那个厨师头发蓬乱,面容粗糙满是皱纹,看上去真像《倚天屠龙记》电影里的火工头陀。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师傅,这菜做的很好吃啊。 他笑着说:哦,是吗?我做了三十年菜了,多少有点手艺啊哈哈哈。 我说:哇,你做了三十年的菜了,厉害啊。那你一直都在五台山这里做菜吗? 他说:一直都在这一块,我虽然不是出家人,但是我专门在斋菜馆做菜,一辈子做斋菜。这些年五台山旅游很兴旺,我们这斋菜馆旺季的时候挤满了人,我常常从早到晚都要在厨房里做菜。 我说:那你不怕苦不怕累吗? 他说:苦和累,是宝贝,有的话要珍惜,一天闲下来不去干活,光阴徒付啊。 我看他的那个样子,应该不是一般的普通厨师,应该是个修行人,就说:师傅,你应该是个修行人吧,我也是修行人,对于这个吃苦遭罪这件事的道理,一直都没有想明白。希望师傅你说一说。 他笑笑说:我称不上是什么修行人,我只是在厨房里任劳任怨不怕苦十年如一日的干了三十年,至于修行的道理,我也说不清,因为我没有文化我小学毕业的哈哈哈。 我说:师傅啊,你就别谦虚了,你告诉我,修行是不是一定要吃苦遭罪?他说:这个没有一定的啊,你假设命好一辈子没有苦遭,难道你还自己自讨苦吃啊。修行就是,你遇到什么,就修什么。你遇到了苦,你也不要想着逃开,这个苦高低都是你的,你现在逃开了,以后也逃不开。先把它老老实实吃了就完了。 亏也是,遇到了,吃了,就吃了,好好消化了就完了。结果你吃苦吃亏,总想着逃开,尽量少吃苦少吃亏是对的,但是遇到的避无可避的苦和亏,你可不要逃开。这个逃不开的。 吃苦遭罪,和尚们说是消业障,这个有道理啊,我不懂什么业障,但是我自己的经验啊,吃苦遭罪,是磨心的好办法。 你这颗心不在苦海里磨透了,你还真拿不出手。 吃苦遭罪,就是磨心。磨到你的心,看苦不是苦,直取苦中莲,磨到你的心,吃亏不觉亏,吃了照样美。你的心磨到于苦不苦,于罪无罪,这就可以了。 比如我在厨房里,天气热的时候,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还有炉火,那个感觉,一般人进去弄个十分钟就要中暑。我一待可以一整天。你说苦不苦,遭罪不遭罪。 我一开始很煎熬,后来是适应,再后来是逼自己喜欢,再后来这些都没有了,我就是打心底里觉得,这个厨房,不好不坏,一切都蛮好的。 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苦,别躲开勇敢去吃,不就是比别人累一点吗?不就是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嘛。你横着一条心去面对躲不开的苦,慢慢的你就不害怕,然后接受,然后理解看透它,然后就能平常心吃苦了。照理说,业障也在这过程里多多少少消掉了。 但是你别一天到晚刻意找苦吃,你说你要锻炼自己的极限,去冰山上打坐一个月不吃饭,那你没有那个本事去瞎搞,可能搞死一条命,然后也不得解脱,这个吃苦和解脱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是说吃多少苦就可以解脱,吃苦也是八万四千法门里的一种,吃苦是有可能,但是解脱不是因为吃苦,而是因为吃苦遭罪把意识逼到了极点。 可是,你修行,最后可以用这个来衡量,比如你是修行人,假设要你从舒服环境里转而去吃苦遭罪,你那个所谓的如如不动的心还动不动?你还在不在觉照里? 你一打坐,蚊子来了不断叮着你,你烦不烦,定不定得了? 所以,吃苦遭罪,也是工具,不能执着工具,抓着工具不放一天到晚搞这个工具,那也不对。 可是你反过来,贪图安逸,总说修行不必非要吃苦,佛陀也说苦行不是道,那我不吃坚决不吃,长期活在顺境里,用物质条件营造自己舒服的顺境,这也是不靠谱的。你营造的再稳固,存款三个亿,房子七八栋,儿女生一堆,确保你家族三代富贵,这也是暂时的,一样也要消逝。顺境是好,可是你要知道,我们不沉溺顺境才对。 沉溺顺境,你就要花费生命许多时间精力,专门干这件事,延续自己的顺境。 到了你要走的那一天,只会有无穷的恐惧和懊悔陪着你。 沉溺苦行,和沉溺顺境,是一样一样的。 以前六祖在五祖那里做苦役工,专门打杂做粗活,砍柴啊烧火啊挑水啊洗厕所啊,都是低卑服务大众的活。六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干着,毫无怨言。 有一次五祖问他:你干那些粗活,苦不苦。 六祖回答: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 你看,以心奴役物,人就不觉得苦,为什么?因为觉得苦,是心的一个作用。这个作用是意识的作用,我们因为意识上觉得苦,所以会很烦恼很煎熬。而一旦意识不再做定义说觉得苦了,那苦就像是个空中的肥皂泡,一下就破灭了。 苦不苦,其实就是意识说了算。那意识为什么会说苦呢,因为意识以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感受为素材,编织出酸甜苦乐的感受。 当你用意识后面的那真心来做主,长期培养自己用心活着,你就可以脱离感官和意识所营造的苦乐觉受。那些觉受,以前是实有的,等你用心活着,这些苦乐的觉受就虚了,越来越虚,最后终于无法影响你,变得虚无缥缈一点也不实际。 所以范仲淹就说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自然做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这个忧乐,是别人眼里的啊,在他心里,没有这回事儿啊。 我说:那这个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呢? 他笑着说:阿Q精神,没有离开苦乐,只是暂时屏蔽苦乐。 我说:暂时屏蔽苦乐,就是说骗自己对吧? 他说:是的,一般人其实在生活里,遇到点什么难事实在过不去,其实也可以学学阿Q精神,大可不必非要一根筋倔到底,适当欺骗自己,也是智慧。 可是你要是不想这样治标不治本,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得感悟修到六祖说的以心役物的境地,这一下,你才算不被苦和罪摆布了。 他说完这话,告诉我,该去做菜了,我看着他平淡推着餐盘车的身影,心里如同洗了个澡。 (本文为故事,请勿当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gx/12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给我来个小和尚和尚做噩梦白天打盹,大师兄
- 下一篇文章: 甘孜禅师,3700米海拔,创一方净土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