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长垣千村拾韵第07期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1 诗意长垣-千村拾韵 1.长垣邢海兵 邢口村 小村问道不寻常,土沃水肥惊一方。 山药花生千亩绿,鸟栖於此忘归乡。 注:邢口村.隶属魏庄镇辖。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盘活土地资源,精心打造种植方式。亩山药、亩高油花生、50亩香菜。现基地已是绿色连天.花香四溢。 2.江苏别梦依稀 泊船锦缆 龟山彩舫泊龟坨,千万年间风雨磨。 或欲伺机开锦缆,扬帆纵棹泛星河。 注:泊船山位于赣榆区金山、石桥两镇交界处,其上有大石,状类船,每于烟雨迷离之际,望若扬帆,几疑有人将乘槎赴银汉间。旁接白石二道,少东而北,忽断忽联,时当野花历乱,随石之高下起伏相掩映,如千尺锦缆牵画船,故其山亦名石缆山。逾石船而西,下行百余步,有石龟二,首北向,其一稍西,又名龟山。 赣榆盐仓城二首 其一 龙王河畔石桥旁,村老城残貌不扬。 汉瓦秦砖今尚见,无缘睹得旧盐仓。 其二 儿时结伴戏城头,常效沙场战不休。 如若时知旧年事,怎余砖瓦迄今留。 注:盐仓城遗址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龙王河北岸,毗邻石桥镇,现为一行政村名。据方志记载,盐仓城是春秋时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筑城,曾为赣榆县县治。城墙为版筑夯成,层次分明,内含汉代陶片、瓦片,还曾出土过箭镞、刀、剑、铜镜、汉五铢钱等遗物。 3.长垣崔相淮 龙腾老李庄新韵 大明飞将化为龙,秉政劳民志尽忠。 文治武功勋业铸,匡扶社稷崭峥嵘。 注:李化龙,长垣市满村镇老李庄人。明朝长垣七尚书之首,万历年间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治嵩,抚辽,平乱,开泇等立下了掀天揭地之功,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河南海天客 狮子韩* 为镇黄灾立旧滩,香烟百载佑民安。 洪流过处身能舍,唯见而今狮子韩。 注:河里韩:别名叫做“狮子韩”,原来这里有座石狮,石狮是为了防止水患而设立,韩氏在这里建村,故而得名。关于该村的历史,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这里曾经是一片水乡泽国。韩氏居民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为了驱邪保平安,从外地买回狮子一对。狮子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这对狮子运到村口的时候,不小心跌入泥沼之中,陷了进去,不见踪影,村中人后悔自责不已,便烧香许愿。第二天,狮子却安然蹲立在村口,村中人不禁大惊,立即为狮子系上红绸带,终年香火供奉。 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大堤决口,洪水直逼村寨,水势连天,险象环生,村内也四处进水,眼看村寨危在旦夕,石狮自己一跃投入水中。第二天洪水便退去,村寨安然无恙,村中人千叩万谢,将村名改为狮子韩,以报神狮舍身搭救之恩。 5.长垣云淡风轻 止胡寨 紫气长东草木深,宜居之地渐成村。 桑田不见胡家后,止字讹传直到今。 注:丁栾镇止胡寨,原名紫胡寨,为胡氏所建,再者村东常出现一片紫气,故称紫胡寨。后谐音演为止胡寨。 大车村 长街十里贯东西,巷弄穿行几欲迷。 千载烟村藏万口,举家物用寨中齐。 注:魏庄镇大车村,位于长垣市城南十公里处,依附于巍巍太行堤旁,两条宛如巨龙的天然渠与文岩渠汇合于此。人口1,是长垣市第一大村。村中商铺林立,甚至有银行在此设营业点。村北路上每天商贩汇集于此,衣食住行应用之物无所不有,繁华远胜镇政府。有九龙山全神庙和九龙山湿地公园,实乃访古踏幽的好去处。 老李庄 千年村落寻常景,一出名人即不群。 荫下妇孺堂上叟,至今乐道李将军。 注:满村镇老李庄,洪洞移民时以姓氏为名。有历史名人李化龙,使得这个看似寻常的村庄不再寻常。 官路西 楼台望处入年深,石板通衢镌古今, 一任桑田多变幻,兴亡不改是民心。 注:丁栾镇官路西村,村庄建于古御道西而得名。几经沧桑,现已成为丁栾卫材龙头村。乘“美丽乡村”的东风,现建成仿古特色街道,可观可食。长街石板上镌刻长垣通史大事记,尽显三善之乡文化底蕴。 崔公故里所见 舟橹楼台碧水湄,遍寻不见尚书碑。 崔公画像泥墙塑,农妇遥看猜是谁。 注:官路西为明兵部吏部尚书崔景荣故里,村中新修复古街道楼台,墙上塑有崔公生平主要事迹的画像,未见有记录生平的文字。 罗章寨 开村之姓是罗章,誓向黄沙起稻粮。 千载田园人渐富,户名不见两家郎。 昔新韵 半载田间累断腰,风沙一场只余梢。 年年劳作年年盼,仍是三餐野菜肴。 改革之初(烧砖) 抟土成坯汗作浆,煅烧洇水举家忙。 青砖售得温和饱,遍野黄沙亦改良。 今 绿野清溪丽日迟,层楼院外巷如棋。 街灯初上人闲后,恰是乡邻斗舞时。 注:罗章寨,位于丁栾镇东北,因罗、章二姓建村而得名。原来地贫瘠,多风沙,粮食作物收成少,村人年年青黄不接。土地承包之初,村民多挖土制坯烧砖,农作物多种红薯,秋收后制作纯手工红薯粉条,远近闻名。村民渐温饱,渐富裕。现建成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苗寨镇高庄村 为避洪灾别祖堂,三村并作一高庄。 子孙幸福千秋计,今又城楼望故乡。 注:苗寨镇高庄村属黄河滩区。该村的来源,十九世纪初,由于洪水泛滥,多庄搬迁。高庄由原来的北张庄的一部分居民、魏寨(原来叫居铺)的一部分居民和何呂张的一部分居民组成。 苏旧城新韵 自县西迁景渐空,唯余新庙映苍穹。 千年繁盛今何在,三月村集尚有踪。 注:苏旧城村位于苗寨镇政府东部,是金元时期县城所在地,据传盛景繁多,人才辈出。但随县城西迁,当年盛景渐渐湮灭。唯改革富裕后集资新修庙宇,逢每年三月初三庙会,商贾云集,游人接踵,依稀可见当日繁华梦影。 西旧城新韵 几度烟村觅旧城,农家阡陌寂无凭。 长河千载东流去,不尽人间聚散情。 注:西旧城村地处长垣市苗寨镇黄河滩区的东北方向,是金元时期长垣县城的所在地。该村没有在本地发展企业,但经济能人较多,多在外地从事防腐行业和电器设备制造业及涂料化工生产业。西旧城村是长垣防腐产业的发源地。 杨楼村 水上生涯苦涩深,常凭号子壮人心。 一从防腐家家富,击浪精神贯古今。 注:苗寨镇杨楼村地处黄河豆腐腰,过去黄河水连年泛滥,土地及村庄被滩入黄河以内。因没有土地,当时的青壮年以船工为生,现还留有黄河号子。上世纪70年代后期村里创办了铸造业,纺麻绳业,外出油凡布等企业,是中国防腐之都长垣市防腐业的发源地。村人由此致富。 罗家村 两省三乡合一家,百年场圃共桑麻。 而今窗外城楼月,亦照村园旧日花。 注:武丘乡罗家村距县城四十公里,辖五个自然村:罗家村、北何家村、新庄村、瓦屋占村、王庄。其中罗家村、北何家村是以前的老村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庄村原名(张七堤村),于年从山东省东明县迁至。瓦屋占村于年从赵堤乡(原佘家乡)瓦屋占村迁至。王庄村于年,从赵堤乡(原佘家乡)王庄村、黄寨村迁至。于年8月迁到蒲东。 魏寨村 农家连陌近烟津,耕在滩区益百辛。 幸得迁居人未散,相依还是老乡邻。 注:苗寨镇魏寨村位于镇政府东南4公里处,北至苏旧城,西至黄河社区,居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主要依托本镇在外防腐企业。该村亦在滩区搬迁之列。 6.广东陈和焕 建瓯弓鱼 源于元末到明初,味美新鲜众口誉。 欲问芝城何一绝?闻名遐迩有弓鱼。 注:“弓鱼”也叫“绑鱼”,是塘鱼抓上岸后的一种技术。始于元末明初。弓过的鱼吃起来不但新鲜,而且不臭泥味,可存活三天。已被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组收入“世界真奇妙”。还上过中央电视台CCTV12《走进科学》。 7.山东邵长颂 杨妙真 红袄首领女英雄,马鬐山中苦练兵。 飒爽英姿多善战,驱逐匪寇建奇功。 注: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妻,随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武术家所推崇。 8.江苏海州渔翁 海州湾旅游度假区 烈暑何炎虐,清心若等闲。 寄情山水处,相约海州湾。 注:连云港赣榆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素有江苏北戴河之雅称,拥有蓝天白云、碧海金滩。绿树成荫,鸥鹭翩跹。水底世界,珍稀海产。实为避暑游览之胜地。 9.长垣永政 常村镇宁庄 淳风灵秀富奇男,奋笔银灯夜战酣。 群玉山头思远志,千门桃李育摇篮。 注:常村镇宁庄村,多出宁姓优秀男教师,育人子弟,诲人不倦。 苗寨镇魏寨村(新韵) 飞烟临水掩居铺,风月白屋入画图。 戴笠荷锄耕种事,远听天籁近时无。 注:魏寨原称居铺。 苗寨镇高庄村 闲来谁唱旧时歌,休恋春寒暖被窝。 何惧滔天生水患,百年家业育黄河。 苗寨镇何吕张村新韵 屡遭黄泛旧因缘,承守薄田二百年。 红日飞升今朗照,春风化朽送新篇。 10.长垣锦筝 官路西村 茶楼酒肆旧时房,官路平伸史卷长。 千载民风应未改,时逢新枣过邻墙。 注:官路西村隶属丁栾镇管辖,沿古时官路建居成村,现存官道由青石板所铺,镌有自明代建立至新中国改革开放,长垣重大历史事件,可谓长垣之半部史记。 访崔景荣故里 崔公旧事欲追寻,御道空余隔古今。 读遍墙文犹半解,铜环久锁草堂深。 注:长垣县丁栾镇官路西村为明代尚书崔景荣故里,崔景荣,明代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兵部吏部尚书等职。现官路西村保存有崔景荣故居及学堂遗址。沿街墙体塑有崔景荣平生事迹。 芦岗乡尚寨村新韵 参差屋舍傍长堤,黍色青青与岸齐。 人在新城明月夜,一帘乡梦可依稀。 注:长垣县芦岗乡尚占村,位于芦岗北端,西邻天然文岩渠,紧傍文岩渠右堤。得天然之造化,蕴渠水之灵秀,景色优美,土肥草茂。现已纳入长垣滩区村镇搬迁计划。 芦岗乡郑寨 运命由天莫信真,从来勤智可医贫。 农家院里新工厂,具是潮头后起人。 注:芦岗乡郑寨村位于芦岗东北部,明代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桐县迁入,定居黄河岸边,后因连年洪涝,年举村搬迁,于现村址成村至今,村民以农业种植为经济来源,村中多贫困户低保户,自年,村民陆续发展私营企业,创办服装加工生产车间,促进了郑寨村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由贫困村庄跨向富裕小村。 芦岗韩寨村 云做行帆浪做歌,一江风雨百年过。 小村迁后碑应在,说与儿孙史事多。 注:滩区韩占村隶属芦岗乡管辖,位于芦岗东北部,村碑记载建村四百多年历史,明代由山西洪桐县迁民入住长垣,民国24年,韩占村秀才韩万章曾题村名为大路韩村。韩占村紧邻黄河,周围乃长垣黄河旅游风景区,古渡码头,浮桥贯通,天清浪浊,鸥翔鹭鸣,缘堤绿柳,沿岸青芦,风光优美,气候宜人。现韩占村已纳入滩区搬迁计划。 苗寨乡杨楼村 田园淹尽淤沙深,风雨长河号子音。 自古穷途必思变,人间处处可淘金。 注:苗寨乡杨楼村位于其乡东南部,地处黄河“豆腐腰”,解放初期河水年年泛滥,耕地淹没,田园尽毁。因无田地耕种,村中青壮多以船工为生,至今杨楼村流传有黄河号子。70年代后期,村民自主创业,开办铸造,纺麻绳,外出油帆布等工厂,学习防腐技术,组建防腐队伍,陆续签接国内外防腐工程。成为中国防腐之都发展源地。 苗寨乡魏寨村 左岸堤环百亩村,土中刨食度晨昏。 他年重到山河改,谁与儿孙指印痕。 注:魏寨村位于苗寨乡东南部,黄河之岸左。多户古村落,世代以农耕为主,青壮外出防腐为业。已纳入搬迁计划。 王楼村 百年故里路非赊,旧巷深深古道斜。 楼阁如林观不尽,凭谁指与尚书家。 注:蒲东王楼村位于长垣县城东南部,村中王姓为明代尚书王永光后人,其墓由木掀店迁址王楼村东北。 11.中牟冯宏强 大吕村 中州四处起狼烟,多少村人丧九泉。 三下山东求武技,相传几代二洪拳。 注:大吕村,位于中牟县北大孟镇,临郑开大道,是远近知名的武术村,“郑州市文化产业特色村”,相传清末盗贼猖獗民不聊生,村人下山东求来曹姓武师教授拳术,至今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时见练拳之人。 12.郑州阿贵 苏旧城 古城曾闻黄沙漫,历史沧桑丈落埃。 塔寺三皇封玉印,苏旧泰和盖新台。 注:塔寺三皇指苏旧城玲珑塔,寿圣寺,清凉寺,崇禄寺,三皇庙。 马野庄村 家住黄河水岸边,常年泛滥水连天。 莫言世外风云易,迁建蒲东念圣贤。 注:圣贤这里指马野庄全省著名教师马文仲老师。 杨楼村 故梓常年心上驻,新楼东望思村门。 乡音不改儿时貌,别梦依依几断魂。 小渠村 小渠两岸炮声停,七十余年说血腥。 日暮鸣鸦飞上下,石碑印字草青青。 罗家村 泽位蒲东落脚先,罗家儿女换门栓。 任他风雨淹尘事,一纸沧桑岁月传。 罗家村 罗家本系一株花,迁建蒲东乐万家。 代代子孙不相忘,夫枝有本育新芽。 13、长垣冯进智 二郎庙来历 洪水汹然袭野庄,数年辛劳变黄汤。 二郎神架远方至,筑庙祈求保泰康。 注:二郎庙,原名前石头庄。这个村距其它村较远,都说是田野中的村庄。传清咸丰年间大水,有二郎神架长漂于此,村民建二郎庙一座,村以庙名命名。 滩区搬迁有感 久居河滩饱艰辛,寄望上苍除水害。 好梦何曾城市隅,春风一度东关外。 苏旧城 故地涛声闻千载,旧城乍别泪难怠。 昔时宏业逐烟云,今凭新居添异彩。 何吕张村 齐观涛起度流年,相亲何分伯仲间。 众眼泪盈辞故地,三家同辇赴城关。 游官路西 蒲城史迹贯长街,崔氏荣光墙体载, 檐下红灯添古香,学堂落锁斜阳在。 茅庄 茅根垦尽变良田,街巷井然经久传。 河畔旧踪随逝水,夜阑楼阁念先贤。 何店村 筑堤村外锁涛涌,何店蕴含民自安。 浪里求生酸楚事,渐随人去弃河滩。 三义村 村名巧合桃园义,相沫守望佳话传。 往事逐波成记忆,新城旧谊谱新篇。 14、长垣杨振伟 访丁栾官路西(新韵) 一入村庄众倍惊,沿河古色史铺成。 崔公显赫突雕上,后辈殷勤恰正风。 苗寨马野庄 翠碧临滩马野庄,黄河饱患尽沧桑。 闻名淳朴贤师迹,举国流传震四方。 注:贤师指马文仲 苏旧城 15.河南尘世沧桑 官路西游记 一入长街阅古今,粉墙画柱事非分。 崔公故里路安在,历史长河寻旧新。 注:河南长垣丁栾镇官路西村为明兵部吏部尚书崔景荣故里,村中新修复古街道楼台,墙上塑有崔公生平主要事迹的画像,未见有记录生平的文字。 武丘何店村 村名典故字无寻,何姓人家是本根。 倚坝旧居耕作老,迁移良地做贤民。 武邱乡马寨 文武二兴扬远名,灾荒烽火址多更。 红旗一展翻天地,政策革新住锦城。 注:马占村始于明朝(万历)初年,由山东菏泽北35里马常寨迁入河北大名府、东明县城西25里辘辘拐龙王庙,因明清更代战争马兴明为红花会头领,战后改为马家寨,历经余年,文兴二贤(学堂、大弦戏)、武兴(大红拳)武馆。后因战乱洪灾,其村民大部迁出。民国5年,余民百余口西移2公里现址马占村。 16.河南风之角落 罗家村新韵 诸村三乡两省河,风华百年牧野歌。 春来鸭雏才凫水,秋至清溪一群鹅。 苏旧城新韵 河东荫深醉蝉声,村口禅寺却无僧。 香火人稀钟鼓远,烟雨朦胧过旧城。 蒲风诗社系列专题07期 人当如蒲 中直有韧 蒲风诗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12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词日历四千多首上元节的诗句,从苏轼纳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