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夕阳西下,陌上归人,经过一日辛劳的工作,拖着疲乏的身躯,慢步踏上归途。远望田庄,炊烟缕缕,想着回家后可以与家人一起进膳,共享天伦,体内的疲劳已感到一扫而空。这些情况,在工商业发达的社会,是很难想像得到的。这些景象,在社会丛林中,亦很难有机会看到。现代社会,家中早已没有烟囱,人人可以见到的只是工厂的烟囱。随风吹送来的不是饭香,而是有浊的空气。混浊的气流,严重时凝聚不散,像雾一样浓罩着这个世界,影响社会生态,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无烟世界,是人类所冀求的健康生态环境,经过人类共同的努力,是有机会达到的。污浊的空气,除了包括由工业所制造出的废气外,还有汽车排出的废气,同时亦夹杂着烟民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于从工业或汽车的废气所引起的污染,很多都有制定政策来预防,但对于禁烟,可能是由于涉及个人权益,加上烟草商与社会千头万绪的关系。吸烟有别于喝酒,严格来说,不单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有关,因为二手烟除了造成空气污染外,对其他不吸烟人士的身体健康,亦构成威胁。记得有一次参加健康讲座中,一位孕妇曾发问,吸入二手烟会不会对她的胎儿做成伤害,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佛教徒可不可以吸烟呢?其实在佛陀的年代,还没有烟草的出现,所以并没有制定有关吸烟的戒律。有些人认为既然五戒中有不饮酒戒,受了五戒自然也不应该吸烟,不过也有人认为既没有已定的戒律,所以抽烟就不算犯戒。

虽然佛陀在世时还没有烟草的存在,但在后世有很多大菩萨是有谈及吸烟的害处的。在藏文经典《龙树菩萨札记》中,就有如下的讲说:

「吸烟之害,不生三戒本续中,三毒俱备故也,不生六度本续中,六垢俱备故也,不容观修生起次第,以其于佛前触犯其障故也,不容观修圆满次第,以一切根本道,为烟所障故也,不容趋至三宝佛殿前,以减少彼等之功德故也。烟气上行至天宫,触于天帝释及梵天等,阻瑜伽道,及修道,下行龙宫,触于白龙族众,阻瑜伽道,及见修二道,中行至人间,触寻香无色,及饶益众生之护法,令其昏昧,则护法势力衰弱,而资粮隔绝矣。若作佛之近侍,则触佛障,虽有念诵功德,纵经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许之效果,及至临命终时,于法身出现之际,中脉上端,以为烟所遮,则灵性流转于下,于中阴报身出现之际,虽现天身,以为烟所覆蔽,于出现化身之际,不得贵族善种众生之胎,而成吸者邪缘之因故也。清晨吸烟,阻断动脉流行,临命终时,不容或现光明,午间吸烟,阻断静脉流行,于中阴时,不容或现报身,昏暮吸烟,阻断中脉上端,于投生时,不容或化现身,何况烟气恶劣,当为诸善士所共弃,故必须速除,若不戒断,终必符合世尊已往金口诚言,今世贫穷,渐至堕于恶趣,身色不美。」

人人都知道吸烟的害处,是不是信奉佛教,其实都不应该有抽烟的恶习。若是佛教徒,更加不可以吸烟,理由是因为这行为明显与学佛的目的相违背。佛陀制定戒律的原因,是希望借着守戒的力量,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帮助众生修行。吸烟危害健康,修行人自然应该远离这行径。

虽然五戒中没有不抽烟戒,但若是受了菩萨戒的,吸烟则绝对是犯戒。吸烟除了伤害自己的身体外,二手烟还会影响他人的健康,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菩萨以救度众生,庄严净土为己任,自然要避免任何有机会伤害众生,污染环境的行为了。

菩萨戒的精神是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又名饶益有情戒)。饶益有情戒的意思,是若果有任何行为是可以帮助众生的,但受戒者没有执行,都算是犯戒。从这一观点出发,若菩萨放弃任何可以帮助众生戒烟的机会,都算是犯戒,更何况是自己吸烟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1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