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学习心得报告三十
表皮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26.html 《地藏经》·学习心得报告 自性地藏广含藏,无量德能普度广。 金锡震开三业门,慈护众生出苦海。 悲心孝行拔慈母,敬师重道证本来。 誓愿弘深度众生,地狱空时佛方证。 《地藏菩萨本愿经》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上次学到世尊告诉定自在王菩萨,光目女的一段公案说完了。接着佛要给我们讲闻名供养利益之事,叙说在过去久远劫当中,地藏菩萨如是的慈愍,累劫的发愿,来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 男子、女人上面没有加一个“善”,这是指一般人。 这些男子、女人不行善而行恶。 我们学这一段,其实读经典就是对照、检查自己,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知道了,不行善行恶的,乃至不信因果的,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造这样罪业的众生,将来去哪里呢?就必堕恶趣。这是很肯定的教诲,恶业当中是以这四种为极重的罪业。不相信因果,他就恣意的为非作歹,他不相信有报应。所谓在这个世间作威作福,不肯饶恕别人,他不晓得后来的果报不可思议。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我们造了这四种的极重的罪业,杀、盗、淫、妄,将来去哪里呢?果报就是地狱。所以这不是吓唬人啊!这个世间的一切都在给我们表演,都是因果报应。我们从经典当中,学到了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理,把它搬到现实生活当中来看,跟佛在经典里面讲的是一样的,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我们来看,“邪淫”、“妄语”、“两舌”、恶口”。“邪淫”,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世法里头也说,“淫为万恶之首”,所有一切的罪业几乎都从这个地方生的。我们看看今天世人,几个人相信因缘果报?几个人知道邪淫、妄语、两舌、恶口,是一切苦难的根源,谁知道啊!造这么极重之罪,佛在此地说:“必堕恶趣”,这个恶趣是地狱,极苦的无间阿鼻地狱,下面就说明了: “善知”,说明不是感情的“知”,理性的“知”,真有智慧。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法道理,他真通达,现象作用认识得很清楚,这叫“善知识”。遇善知识给你开导,你听了之后明白了、觉悟了,这是我们亲近善知识所得的利益。 “一弹指”是形容时间之短。 “归依”两个字极其重要,不是形式上的“归依”,做一个“归依”仪式没用处,有样子没有诚意,那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有形式而没有诚意,心发不起来呢?对于事理没透彻。这当然是善知识的问题,“知识”还不行,要“善”知识,能把“归依”的道理、“归依”的事相、“归依”的的真实功德利益,样样说清楚、说明白。 “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谁?依靠“地藏菩萨”。“地”是什么?性地、心性,“藏”是什么?自性里面无尽的智慧功德德相,这是“地藏”。如果你看到地藏菩萨的塑像、形像,你认为你归依那个,那是佛门里头常说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是一个形像,让你见到这个形像有所启发,知道是心地宝藏,我们要依这个,依性德,你是真正归依了。 所以皈依不是皈依外面的佛像,是见到佛菩萨的形像,我们受到启发,“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什么呢?依靠我们的自性的宝藏,就是依靠我们自性的性德,依靠自性。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一切的万法皆由自性所生的,那么自性所生的一切,可不可得呢?它不可得了,自性是不变的,我们要依不变的,不依变化的,这就是皈依的真正的意义。善知识就是给我们开示皈依的真正的意义。 心地宝藏,性地里面具足圆满的功德,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了?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世尊为我们开显自性宝藏。我们真的有了依靠,归依地藏菩萨,就是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这叫“归依”。 从前我们在观念上、言语上、行为上,与本经所说相违背的地方,赶快回过头来,依照经典的教训,把它修正过来就是“依”。从错误回头是“归”,依照经典一桩一桩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依”。“归依”就是真修行。能够这样作法,佛说: 为什么?这些众生过去做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现在他能够离开三恶道的苦报?这个说法有没有违背因果?造恶为什么不受恶报?决定不违背因果。他为什么不受恶报?他的恶缘今天断掉了。 诸位要晓得,因要结成果,当中有个缘,没有缘,虽有因,果报不能现前。譬如说瓜子是个种子,将来可以结成瓜,但是它要有缘,它要有土壤、肥料、阳光、要水分,它条件具足,种子会发芽、会长成,将来开花结果。如果把这一粒种子的缘都断掉了,放在一个茶杯上,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果。就是因没有遇到缘,它不会结果。 这就是说,你过去造作这些阿鼻地狱的业因、罪业,一定要到阿鼻地狱去受报。佛菩萨今天教你把这个恶缘断掉,你虽有这个业因,现在可以不受果报。这讲得很有道理,是把缘断掉。有因不让它有缘,把这个缘断了,就不会形成果报了。 从今天之后深信因果,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赞叹大乘,缘马上就反过来了。过去那个罪在不在?在,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就等于说把它装在茶杯里面去了,把这种子装到茶杯里面去了。种子不会消失。诸位要知道,善恶种子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现行,遇不到缘永远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是个仓库,收藏在里面。永远不能消灭,将来成了佛怎么办?成了佛就有好处了。你有阿鼻地狱种子,你将来就可以到阿鼻地狱度众生。你阿赖耶识没有阿鼻地狱种子,地狱没分,你见不到。 所以往昔所做一切善恶的业因,成了佛统统起作用,普度九法界一切善恶众生。因为那个时候清楚,不迷惑了。堕地狱是什么堕的?是度众生。在地狱里面说老实话,没有苦受,是示现。所以你要没有饿鬼的缘,怎么能度饿鬼?你没有畜生的缘,不能度畜生。我们看诸佛菩萨在三恶道现身,过去在因地当中,他造三恶道的业,现在三恶道的业可以拿来用了。他那个用,他不是受报,他是去度众生。所以我们对于过去造的一切罪业,也不要后悔,晓得成佛之后有大作用。不成佛,那可不得了,你要是加上现在再造恶缘,准到三恶道受苦报。所以觉悟之后有觉悟的作用,就是到三恶道去帮助苦难的众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归”就是归依,“敬”就是尊敬。这段经文里头关键字眼在“志心”,志心是真诚心,没有一丝毫的虚妄。真诚心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的,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天天去做,“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志心归依,这就是要依教奉行。“受”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道理,我们接受,没有怀疑,佛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我们接受,完全照做。经上讲的境界,我们契入。契入就是证得,这才叫“志心归敬”。 下面举出几桩事相,实在讲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学的面很广、很深。底下举几个例子。第一个: 这统统是为人演说。供养佛菩萨形像,每一天要如法的去供养、礼拜。称名就是赞叹,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赞叹地藏菩萨,称地藏菩萨名号也是赞叹地藏菩萨。像我们这个念佛堂每天都念佛,念佛就是瞻礼赞叹,给谁看呢?给一切众生看,一切众生里面人是少数的,人到念佛堂看到你们了生欢喜心,阿赖耶识里面种善根,种佛的种子,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们就度了他了。 更殊胜的是天龙鬼神,为什么这些护法神来呢?他们在因地里发愿,只要是正法道场,他一定要来拥护。他如果不拥护,违背他的本誓,他怎么对得起诸佛如来啊?他在佛面前发的愿。我们今天完全是在弘扬正法,正法里面决定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意念在其中。如果有夹杂这么一个意念,护法神可以不来,佛菩萨不能怪他。佛菩萨说,你为什么不护法了?他可以说,那个人有私心!他可以不来,佛菩萨不能怪他。如果这个道场修学的人,都没有私心,讲经的人没有私心,护法神不去,他有过失,这一些理事我们都要懂,所以我们一定要真诚至心归敬瞻礼,要礼拜,要赞叹。 这是讲供养具,一定要燃香。“香”表的意思很多,前面有说过,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香,表这个意思。“花”表因行,所以一定要供花。供花是提醒道场大众修因,因殊胜,将来果报一定殊胜,所以供好花。在古时候没有假花,供的都是鲜花,要天天换。诸位要晓得,花是表法的。过去没有鲜花怎么办?古人也有方法,做宝花,金银、琉璃做成的花,那个就不必换了。古时候用这些供养具,用金银七宝做成的花、果,以这个来供佛,宝物,表自己的敬意。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现在工作又忙碌,天天去买花,也是相当麻烦。佛是很通达情理的人,不会教你很麻烦的,如果有很好的假花也能供养,绝对不是对佛不敬。敬与不敬是在你的心,你的心要是志心归敬,供什么都是表达你的敬意;如果你心不敬,你就供七宝宝花也不行,也是不敬。这是一个形象,表自己的心意,也含着自行化他,所以供香代表戒香,供花代表种因,因果,有因就有果,有花就有果,这是表法的。 “衣服”,供衣。衣是什么?不是我们现在裁缝的衣,不是这个衣。你要想到,佛法是从三千年前古印度传过来的,三千年前他们穿的是什么衣?什么叫衣?“衣”就是整块的布匹。我们看到印度人穿的衣,一块很大的布包在身上,供的是那个衣;不是我们有领子、有袖子这个衣。它是一块布,我们今天披的袈裟,就是衣。世间有福报的人,他这个衣是整块布匹。 佛法僧团当年是乞食制度,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钵,一餐饭容易得到,一件衣非常困难,很不容易得到。从前都是手工制的,很费事,得一件衣不容易。实在讲得一钵饭也不容易,有时候要讨好几家才得到一钵,这个地方给你一点点,那里给你一瓢羹,要托六、七家才托一钵饭。古时候资源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生活很艰苦,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到哪里去找?看人家穿旧的衣服,丢弃不要的,叫“粪扫衣”,丢掉不要的,破了不能用了。出家人把它捡起来,看看这一块布里面还有一些完整的,把这完整的裁下来,然后再把它拼凑缝起来成一件衣。这样捡起来的,质料、颜色都不一样,穿起来多难看,所以缝起来之后一定要染色,穿“染衣”,意思在此地。今天我们的供衣是供袈裟,供这个衣。“衣”表什么?表忍辱。衣是遮身体、遮羞,表忍辱。这是“衣服”。 这是供养佛菩萨,用珍宝供养。“珍宝”形状、种类很多,都是表自己的敬意。珍宝也表法,这是世间人所喜爱的、所重视的,有了珍宝他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珍宝表法宝,佛、法、僧是三宝,供养珍宝是表这个意思,让人家一看到这个宝就联想到三宝。世间之宝只能够解决我们贫穷之苦,不能帮助我们出离三界六道之苦,没法子。佛、法、僧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脱离轮回苦海,那是真正的宝,绝不是世间宝所能够相比。供养珍宝的意思在此地。 “饮食”是世间一切人活命的资财,没有饮食,命就不能活。出家人也不例外,也要日中一食,也要出去托钵。供养饮食,这里面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从这一桩事情,想起对修道的人要知道“四事供养”,让他安心修道。对出家人、修行人要知道这个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医药、卧具。 四事供养具足,心就可以安了,安心办道。一日安,一日办道,明天不要去想,明天还没有到。如果想明天、想明年,那叫打妄想。如果我们的心果然在道,明天真的缺乏,我们深深相信诸佛菩萨会来供养。人不会来供养,诸佛菩萨来供养。 许多同修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老和尚发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路很远,拜三年才拜到。三年这么长的时间,经过三个春夏秋冬,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路上生病,在荒山里面,人迹不到的地方,他走这些路。很少人走这些路,他病了怎么办?谁去救他?谁去帮助他?文殊菩萨去了。他朝五台山的时候,文殊菩萨帮助他好多次,照顾他。最长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星期七天,因为他身体不好,给他熬姜汤、熬稀饭,找这些医药。文殊菩萨化身乞丐。好几次遇到灾难都碰到这个人,奇奇怪怪的。老和尚对他很感激,就问他。文殊菩萨就告诉老和尚,他叫“文吉”,姓文,名字吉祥的吉。他说:“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下面,你到五台山去问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我。”这佛菩萨来供养。 老和尚到五台山之后,拜了文殊菩萨,就打听文吉,结果人家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才恍然大悟。你真有道心志心归敬,佛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你心不在道,当然佛菩萨不会照顾你,护法神不会照顾你。真心在道,佛菩萨、护法神常常在你左右看着你,没离开你。到你真的急难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他就来了,他就化身来了。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老和尚?人没那么大的福报。供养修行人、照顾修行人,福德是无量无边,要有大福报才能遇到这个机会,才能种这个福田,没有这个福报看到也当面错过。我们如果对经教要没有一点深入,哪里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举几个例子,每一个例子里面都有深广表法的义趣,然后我们才晓得怎样做法。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1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藏法会恭敬供养地藏菩萨的功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