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行脚·峨眉》第二十三天

年3月21日

今日自国道-里程碑,行脚里程30公里。

晨起行脚,车灯照路,路上虽暗,心中光明,走出暗黑,普放光明。山色清新,行脚轻盈,持念圣号,念无旁杂,杖点出声,步迹无痕,行愿无尽,朝礼至诚……

行脚经过一镇,一排路灯排列齐整,唯灯不开,省电之城。世间事总是这样,有灯不开,对于行脚僧们及行路人来说,当然是不方便。对于人家来说,省电节俭亦未尝是错。因你行脚,天暗而有开灯之念,此皆从我之出发而起之论,凡有我者,皆贪所起,既是贪边而起,不足以论矣。

今天,人道素食几位来慰问行脚团,与行脚僧们一同行脚一段路程,体验行脚。他们带来了许多素食,晚上吃他们带来的菜时,吾言,有回家的感觉……

上午行脚时,见一处农户在晒面,一问方知,不是一般的面,叫“豆粑”,我们站着看时,有行脚僧言,就是昨天在驻地吃的那种宽面。农家言,一定没有我这一个好吃。

听农家如是说,有点起贪吃的念头,问多少钱一斤,言八元一斤。即让行脚僧付钱,买上一斤,晚上回驻地,让餐厅帮炒了吃,尝尝好吃的“豆粑”是如何好吃。

刚刚看照片时,看到“豆粑”图片,问护法,上午买的“豆粑”晚上忘炒了。护法言,晚上“豆粑”炒了,端上了桌。

啊……啊……我没有吃到嘛。今天因为人道带来的菜太多了,是我没有注意到,也没有吃到。

好吃的“豆粑”没有吃成,还专门找“度娘”问了问。原来是这样的:

豆粑,又名豆丝。是产自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都昌县、湖口县、九江县等地区的一种特产,一种非常可口,营养均衡的美味食品,安徽省安庆市各部分地区也特别盛行。豆粑历史悠久,古时人们在秋收后农闲时趁天晴制作,某些地区集中在中秋节那天团聚时节制作,主要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和晚餐方便。现在许多人为了尝鲜,做豆粑就不分季节,将制作豆粑的目的也改变了。

行脚路上,经过国道,过皖河长河大桥时见河中滩渚处有似两头蛇形,使我想起经典中双头蛇的偈语讲与行脚僧们一闻。

如蛇有二头,各别为其业,染意亦如是,执取阿赖耶。

蛇有两头,各自为了自己的喜好而活,或同行善,或同作恶,或同食一食,或各异食。一日食毒,同归命亡。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也是如此,善恶同存于此识中,或善现行,或恶现行,皆由眼耳鼻舌身意于境上而起,守住六根不向外求,不为境染,不起恶现行。唯内自观,于善增上,起善现行。

行脚至国道,里程碑时,想起静安寺大殿中的梵钟就是年(明洪武二年)所铸。

此钟,“文革”时被送去炼铁,因体积大,放于仓库,落政策后寻回。劫后余生,钟上被敲凹痕仍在。钟上“上海静安寺”数字仍清晰可见。现仍悬于寺里大殿之中。

至、里程碑时,同行脚僧们讲起,《佛教大事年表》中的记载之事。

年(明洪武十年)明朝廷诏令全国僧人讲《心经》、《金刚》和《楞伽》,并命宗泐、如玘等人注释此三经颁行。

同年,宗泐继慧昙后奉诏出使西域,五年后回国。带回《庄严宝王》等经。

年(明洪武十五年)明朝廷再次强调洪武三年对佛教的管理措施,分寺院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寺院僧众分别专业。禅,指禅宗;讲,指华严、天台、法相诸宗;教,取代以前的律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

佛教传入华夏,于时代并进,与国运相连。当今,教界当深入经藏,阐释有益社会,有利人群的教义,引领信众具足正信,实践正行,方是佛教发扬广大之根本所在……

上午行脚,至一处休息时,一年长善信,见众行脚僧立其家门口路边休息,热情地拿出长凳子、椅子让行脚僧们坐下休息,言其亦信佛多年。

下午行脚,至一处休息吃点心时,村民围观,问东问西,相互议论,闻自沪上行脚步行至此,甚为惊讶。其中一位,拿出葵花子及点心供养行脚们,因行脚无法携带,只是尝尝,以满善信供养之心,使其法喜充满……

行脚途中,见一石纹似鹦鹉形,记起经中关于鹦鹉闻法受报的故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须达,敬信佛法,为僧檀越,一切所须,悉皆供给。时诸比丘,随其所须,日日往来,说法教诲。须达家内,有二鹦鹉:一名律提,二名赊律提;禀性黠慧,能知人语。诸比丘往来,每先告语家内闻知,拂整敷具,欢喜迎逆。是时阿难,往到其家,见鸟聪黠,爱之在心,而语之言:「欲教汝法。」二鸟欢喜,授四谛法,教令诵习,而说偈言:   「豆佉   三牟提耶   尼楼陀   末加」(晋言苦习灭道)   门前有树,二鸟闻法,喜悦诵习,飞向树上,次第上下,经由七返,诵读所受四谛妙法。其暮宿树,野狸所食,缘此善心,即生四天。尊者阿难,明日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闻二鹦鹉为狸所杀,生矜愍心,还白佛言:「须达家内,有二鹦鹉,弟子昨日,教诵四谛,其夜命终。不审识神,生处何所?唯愿如来!垂愍见示。」   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着心中,当为汝说,令汝欢喜。缘汝授法,喜心受持,命终之后,生四王天。此阎浮提五十岁,为四王天上一日一夜,彼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四王天寿五百岁。」   阿难问佛:「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阿难:「当生第二忉利天上。此阎浮提百岁,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忉利天寿千岁。」   阿难复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佛告阿难:「当生第三炎摩天上。此阎浮提二百岁,为炎摩天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炎摩天上寿二千岁。」   阿难又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佛告阿难:「当生第四兜率天上。此阎浮提四百岁,为彼天上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兜率天寿四千岁。」   阿难又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佛告阿难:「当生第五不憍乐天。此阎浮提八百岁,为第五天上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第五天寿八千岁。」   阿难又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佛告阿难:「当生第六化应声天。此阎浮提千六百岁,为第六天上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第六天寿万六千岁。」   阿难又问:「于彼命终,复生何处?」佛告阿难:「还生第五天上。如是次第,至四天王天。上下七返,生六欲天中,自恣受福,极天之寿,无有中夭。」   阿难又问:「六天寿尽,当生何处?」佛告阿难:「当下阎浮提,生于人中,出家学道。缘前鸟时诵持四谛,心自开解,成辟支佛,一名昙摩,二名修昙摩。」   佛告阿难:「一切诸佛,及众贤圣,天人品类,受福多少,皆由于法种其善因,致使其后各获妙果。」   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难闻,闻法获报,善趣善生,正所谓皈依三宝,不断三途。既获人身,复闻佛法,不作成就准备,良机一失,更待何时。无始劫中,轮回无尽,苦楚难言,既闻法音,复不精进,仍生懈怠,放逸无益。于道相契者,唯此一心一念,一念相契,一心俱进,念念不断,自然会得,烦恼自然远离,身心自然清净……

晚上,上海松江区延寿寺灵彻法师来信息云:“大和尚吉祥!今天我们已经起程行脚五台山了。因您所感,向您学习。自觉行脚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修持方式,走到寺院之外,行脚既能磨砺身心,也能让僧团的形象,落印到一路的有情眼中。感恩您的挂怀,佛协张国铭秘书长、曹主任、平熙大和尚等,已经遵您所嘱,来延寿寺慰问我等一行,感恩大和尚的慈悲。亦愿您行程顺畅,一路平顺安康!灵彻合十”。灵彻法师在吾行脚途中曾前来慰问,法师行脚时,吾在行脚途中,不能亲自前往慰问,作一偈相赠,《题延寿灵彻法师行脚朝礼五台文殊菩萨》偈云:

延年常持药师尊

寿域极乐弥陀境

灵山微笑会佛意

彻悟圆明祖印偈

法王法力超十方

师子奋迅降魔怨

行化弘法无别事

脚下大地众生根

朝露镜华如电观

礼足恭敬除我慢

五阴炽盛一念灭

台家止观六道凡

文句释义导归正

殊途同入佛种智

菩提路遥道心坚

萨埵蒙引成正知

有胡雅平居士者,于吾等行脚途中,多次前来护法供养,虔诚恭敬,细心周到。因发愿随灵彻法师行脚五台朝礼,行脚前专程随定慈法师来途中供养行脚团,感恩居士诚心一片,吾作偈以贺其行脚。偈曰:

才供峨眉朝礼僧

又成五台行脚人

恭敬供养常自在

在家亦能度众生

《朝山行脚·峨眉——题行脚第二十三日》偈云:

善因善果善思维 同心同愿同知见

修身修心修伽陀 证智证悟证究竟

行脚峨眉拄杖图

想阅读慧明法师更多文章

请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