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唑酰草胺由于其较高的除草活性及较好的性价比,近两年来,成为稻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一款利器。

一.

噁唑酰草胺为芳氧苯氧酸酯类除草剂,属ACC酶抑制剂,能抑制植物脂肪酸的合成,用于水稻田茎叶处理。该药经杂草茎叶吸收,通过维管束传导至生长点,达到除草效果,对节以上部位作用明显,对根部防效不突出。

二.

恶唑酰草胺对水稻安全,杀草谱广泛,可有效防除水稻田主要杂草,如稗草、马唐、千金子和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

三.

一般施药后一个星期发黄,大概10天开始枯萎、腐烂。杂草草龄越小,中毒症状越来越明显。低龄杂草中毒完全枯萎;大龄马唐、牛筋草叶色失绿、节间亦发黑,有缢束状,茎基部变色较深。

四.

噁唑酰草胺最佳施药温度为28℃-33℃,早稻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多,籼稻容易产生药害。温度高于35℃,药液易挥发,杂草气孔关闭,药液未被完全吸收,影响药效。故噁唑酰草胺在早稻、中稻,药效还不错,晚稻药效相对差一些。

五.

在草龄一致的情况下,夏季阴雨天气,据笔者经验,影响死草速度,但不影响最终死草彻底性。施药尽量避开阴雨天气,若实在无法避开,为了达到较好除草效果,建议适当增加用药量。

六.

通常来看,噁唑酰草胺可与氰氟草酯、氯氟吡氧乙酸混用。混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2甲4氯等,有一定拮抗作用,尽量避开混用。

七.

噁唑酰草胺药害症状:稻叶白化,新叶扭曲、抽生困难,叶枕倒缩,影响株高生长。产生药害后,可以喷施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建议混用优质叶面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pz/1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