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www.sz-qlw.com/

分明休问佛,行藏自信罢占书

巨赞法师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有一位居士问过我:“观世音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其出生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成劫之前,怎么知道今天是他的诞辰?”我的回答是:“从前的许多经论史传上面都说观世音菩萨与此土有缘,常常现身。金陵的宝志,泗州的僧伽,据说都是他的化身:并且也化过女身,所以现在我国所雕塑绘画的观音像都是女相。定今日为其诞辰,当然,是由于化身的传说而来的,也和弥勒诞辰出于布袋和尚、弥陀诞辰出于智觉大师一样。”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并无何等重要,我现在也不想多讲。我觉得在纪念庆祝观音诞辰的今天,有一点是大家应该知道的是:鸠摩罗什法师译梵文为观世音,玄奘法师则译作观世自在。

这一点为什么大家应该知道呢?因为就“观世音”三个字上讲,通常仅作寻找救苦解,只能表达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若就“观世自在”四个字解释起来,意义无穷,更值得我们取法。

观,作四道理中观待道理的观待解。什么叫做观待呢?《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二观待,一、生起观待,谓由诸因缘力生诸蕴。二、施设观待,谓由名句文身施设诸蕴。”世就是世间,自在是无挂无碍、清净解脱的意思。所以合起来讲,则可解为:

在诸因缘力生起诸蕴,名句文身施设诸蕴的纷扰的世间,而能无挂无碍,清净解脱。

从这里,我又想起了宋朝宗室赵德麟的两句诗:

因果分明休问佛,行藏自信罢占书。

这就字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反对佛教的,实则不然。这两句诗非但不反对佛

教并且可以引来做“自在”两个字的最确当的注解。我先用训诂的方式,就字面上说起。种瓜是因,得瓜是果,因与果是天地间秩序的变动之演化系统,科学家承认,哲学家更承认。所以因果律又称之为自然律或自然法。因果既然是天地间一定不移的规律与法则,种瓜的自然只得瓜,不能得豆;种豆的也只能得豆,不能得瓜,此之为分明。将这种推论应用于人事,就是《易经》上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家则更扩而充之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种种说法。不明白的人以为是神话,实则不过对于分明的因果,加以细密精深的叙述而已。佛决不能从瓜上取得豆,也不能从豆上取得瓜,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种种因果律,佛又何能创造得出?所以说“休问”。“行藏”两字,出于《论语》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本来的意思:行是在社会上服务,藏指在家里休养说。但是我们可以更出一解:行包括衣食住行,被人家所看得到的一切事情,藏则包括举心动念一切不能为人家所看得到的念头,相当于“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密或“慎独”的独。这样讲起来,“行藏”两个字,就可以将一切人事并包在内。占书是指求签问卦以及看相算命等一类迷信的事情而言。一个人假定在社会上服务的时候,在家里休养的时候,以及衣食住行、举心动念之间,自己都能够相信得过自己,那就用不着求签问卦、看相算命。为什么?“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字面上讲清楚了,再分两番阐发。第一番对初机的人说,第二番对已有修养的人说。

初机的人,从第一句诗上,知道了因果是分明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因果的发展,战战兢兢,防造作恶因。做了坏事而求神许个愿的迷信举动,只能欺骗自己,佛、菩萨,决不因为你的几支香、几个头,或者几张钱纸就来过问你的事情而包庇你的。诚然,在你叩头拜佛、点香供佛的时候,已经含有忏悔的意味,但是真忏悔是要从自家心地上做起的,否则总是纳贿的性质,佛看了也只有摇头。宋朝的司马光,他是理学先生,并不信佛,当时有一位宗门大德称赞他是真正的佛弟子,因为他“无事不可对人言。”无事不可对人言者,因果不昧,于心无愧之谓也。所以能够知道因果分明,而于因果之间事事分明的人,纵使没有皈依佛教,佛也一定承认是他的真实信徒。——因果分明而又能皈依佛,随佛学,那当然更好。反之,随你嘴上讲得天花乱堕,对佛以及“法”、“僧”二宝如何的恭敬供养,依然是佛的罪人。

因果之间事事分明的人无论在山出山,乃至举心动念,一定没有隐匿,一定不会再有非分的妄想与追求;问气运,算流年等等,对于他都成为笑话。况且因果之权,既然操之在我,要求善果,当然先种善因,占卜星相与此毫无关系。我从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算命很有名,我对他说:“命理假定不灵,固然不应推算,就是灵的,也不应该推算。”他惊异地问我为什么?我说:“既然命里一切早巳安排停当,徒然推算有什么用呢!”他再没有理由回驳。袁了凡未遇云谷禅师的时候,也晓得这一层,但是还迷信命理,既见云谷禅师之后,知道了因果自主、“大人造命”的真理,才懂得云谷禅师说他从前是个“大俗人”的缘故,才能够痛痛快快活泼泼地做人。做人既然能够痛痛快快、活泼泼地,你们说,自在不自在?老实再讲一句吧:大凡迷信星相等等的人都是内心不是、想贪便宜的,或者是作贼心虚、想借以躲避自作之孽。所谓“君子问祸不问福”,无非是自欺欺人之谈。这许多人,心理上是没有主宰的,苦痛的。

初机的人,知道因果分明而于因果之间事事分明固然可以勉为君子或善人,但是犹在因果轮回之中,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解脱,还要借真理(佛教术语曰胜义谛)的灌溉,更求进步。上面所谓有修养的人,即指此而言。

关于佛教真理的说明,不是一两点钟的时间所能叙尽,我们只要知得真理是概括因果而不拘泥于因果的。惟其概括因果,所以对于真理有修养的人的一切行为,也不能跳出因果律之外,但不拘泥于因果,所以“天马无踪”。孔子的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或者也可以拿来说明这种境界,惟其如此,所以“无天而不自得”,所以能够上天入地,到刀山剑树里去救度众生。他就是佛,何用更问佛。观世自在菩萨的值得我们崇拜纪念者在此。

未了,我再引《庄子·应帝王篇》的一段话来更进一层的解释“罢占书”: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淫灰。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欢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坏,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也。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

道家的主张,在根上固然和佛家有所凿枘,但是这一段故事,也是说明世间奉以为神的星相家,对于纵横自在的人是毫无用处的。纵横自在的人,非但不用占书,并且连占书的一切也可以因之而“罢”。学佛而能如此,才不愧为佛弟子,才够得上做观音菩萨的朋友。(辛巳二月十九日讲于广西省佛教会)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为避免失联,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jinzia.com/qjzbm/10834.html